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全球化受阻

经济全球化受阻

时间:2023-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21世纪以来,反全球化的运动和思潮层出不穷,主要形式是针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美国各界反经济全球化的声浪不断高涨。

“全球化”一词,普遍的说法是由法国学者泰尔多尔·莱维提出,他于1985在《哈佛商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谈市场的全球化》的文章,用“全球化”一词形容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莱维提出:“在交通、通讯、货物、信息方面,除了那些一无所有的穷人外,世界实际上已实现一体化。”之后,各种关于全球化的著述和文章不断增多,但关于全球化的定义始终未能明确。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之势高歌猛进,任何一个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被卷进了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然而,物极必反,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对全球化赞成和反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全球化何去何从成为一个暂时难以看清的迷局,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1.全球化是反动的乌托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给经济全球化下的定义是:“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货物贸易额下降23%,国际直接投资下降39%,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2011年全球贸易量增幅降至5%,预计2012年仅为2.5%,2013年为4.6%。

著名的依赖理论提出者萨米尔·阿敏甚至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反动的乌托邦”。21世纪以来,反全球化的运动和思潮层出不穷,主要形式是针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大规模的示威游行。2001年7月20日,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抗议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行动。峰会期间,警方一直无法完全控制当时持续了数天的骚乱,事件最后导致一名示威者被警员在近距离枪杀,有超过200多人受伤,近300人被捕,引起国内外许多强烈不满和批评。2003年6月2日,八国峰会在法国小城埃维昂召开,反全球化运动的10余万抗议者从全球各地汇集到日内瓦、洛桑和距离埃维昂很近的法国边境小镇安娜马斯,展开和平抗议活动,试图阻止八国集团会议的召开,其中有数百人使用暴力与军警对峙。

2005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釜山开幕,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支持世贸组织多哈贸易谈判、区域内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及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在召开会议的前两天,2名韩国农民先后服农药自杀,并留下遗书,谴责开放大米市场。会议当天,约2万名韩国农民聚集在国会附近,用传统的方式悼念自杀的同胞,接着高呼反美以及反对世界贸易的口号,焚烧美国总统布什的画像,并步行前往国会门口和戒备的军警产生了冲突,军警动用水枪维持秩序。韩国妇女农民联合会会长尹金顺发表讲话说:“我们将努力抗争,压垮APEC,碾碎WTO,赶跑布什。”[6]这一事件标志着反全球化运动进入了高潮。

金融危机爆发后,一直倡导推动全球化的发达国家也掀起了反对全球化的浪潮。Pew研究中心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对38个国家进行了调查,询问“你对国际贸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否认同”。结果显示,这38个国家中有27个国家对贸易的支持度下降了。而且,那些支持率大幅下降的国家,包括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这些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其中美国的支持率从78%下降到59%。也就是说,这些世界贸易体系中的核心成员,他们国家的人民开始越来越不支持国际贸易。[7]

2008年8月至10月,仅2个月时间内,《华盛顿邮报》一家就发表涉及全球化的文章52篇,《新闻周刊》43篇,《时代》19篇,《芝加哥论坛报》14篇,这些文章都不约而同地保持着同一种论调,即反对全球化。由《洛杉矶时报》和彭博社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0%的人认为自由贸易损害了经济,只有26%的人认为自由贸易对经济有帮助。美国各界反经济全球化的声浪不断高涨。曾任美联储主席的沃尔克甚至对旨在提振世界经济的国际合作做出了悲观的判断,理由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内部政治上的“不满”使各国更难实现合作。他在公开场合声称,国际合作没有前途,建成令人满意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可能性十分渺茫。1990年以前,美国曾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推动者,在美国的态度发生变化后,全球化就如一列没有了动能的火车,逐渐地减慢了速度,甚至停了下来。

2.缘何反对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从其发展之初就存在着诸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声音。赞同的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有益于克服资源分布不均和资源使用效率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高速流动,推动着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开辟了网络经济的新时代,为形成新的经济生长点、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福利的改善。

但随着全球化的扩张及诸多问题的出现,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开始增多,反对者认为,生产和资本无限制的自由流动、自由贸易、统一的世界市场和金融体系造成经济无国界化,其结果是国家经济主权被削弱;尽管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经验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促进了这些国家自身的发展,但因其经济实力薄弱、综合国力不强,在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所以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非福音,它们往往遭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被伤害,成为全球化代价的主要承受者。

也有学者指出,虽然全球化导致各国的相互依存,促进了不同民族、国家的互补、互助,但也产生了新的隐患。一国发生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波及他国乃至整个世界,防不胜防。这使得各国的发展战略、对外政策时常处于调整与应变之中,难免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国家既定目标的实现。此外,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缠结,异常复杂,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必然要制约各国的发展。

事实上,全球化从开始之初就是充满矛盾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全球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任何国家和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全球化在使部分国家受益的同时,也使部分国家受到了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竭力推动者,发展中国家基本是顺应历史潮流,许多国家对全球化甚至抱持着排斥与反对的态度。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其著作《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中说道:

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此时此刻,有8亿人口挨饿,10亿人口是文盲,40亿人口生活贫困,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疾病;多个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大气、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1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消失了,还有同样面积的土地变成了沙漠或无用的土地。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其趋向不是使发展全球化而是使贫穷全球化,不是尊重而是侵犯我们各国的主权,不是主张各国人民之间团结一致而是主张在不平等的市场竞争中各寻活路。[8]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皆丧失推动全球化意愿,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势头受阻甚至出现停滞。然而,若仔细推究“反全球化”运动的实质,可以发现“反全球化”这一词本身并不确切,因为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反对的并不是全球化本身,尤其并非反对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反全球化运动,反对的是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对全球化的主导。正如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所说: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9]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0年4月3日发表的“我们人民:二十一世纪联合国的作用”一文中说道: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首先,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其次,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人们日益焦虑的是,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10]

导致全球化受阻甚至发生趋势逆转还是发达国家的突然转向。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学界和舆论反经济全球化的声浪迅速高涨,甚至把自己看成是全球化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临阵倒戈,由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到消极被动甚至抵制反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不得不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大量涌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致使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遭到沉重打击,甚至濒临破产;二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发达国家不断向外转移在本国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致使发达国家丧失许多就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本国“产业空洞化”;三是面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达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推动全球化意愿有所下降。

法国学者雅克·阿克在其《经济全球化》一书中评价道:全球化不过是重新恢复资本主义那种既是国际的、更是跨国的原始使命,把疆界、国家、传统和民族统统踩在脚下,迫使一切都更加服从唯一的价值规律。[11]当代的全球化已经违背了自然法则和人类对公平与正义的根本需求,短期的停滞,适度的调整,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或许能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多收益,更有利于全球化向着持续、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形成合作、开放、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短期看,未来3~5年,全球化仍将处于低潮,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将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长期来看,全球化的大趋势仍不会逆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尤其是以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会改变,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但发达国家需检讨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妄自尊大”,发展中国家也应避免“妄自菲薄”,在全球化大趋势不变的状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只有打开国门,主动积极融入全球化,才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