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二次创业遭遇滑铁卢
我把每一次新任务当作一次新的战斗,我已懂得一个人活着就得战斗一辈子。
——保罗·高尔文
在马什菲尔德创建的公司倒闭后,保罗·高尔文一家又回到了家乡哈佛镇。他为自己的失败感到痛苦和懊恼。但是,他依旧不甘于在这寂寞的小镇上平淡地生活,在他看来,失败的痛苦只是暂时的,保罗很快调整好自己,在逆境中振作起来。
此时,保罗的姨夫埃米尔·布拉赫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于是,他便向父亲借了40美元,去芝加哥投奔姨夫。尽管布拉赫已年逾六十,但对于管理公司非常在行。布拉赫公司的各项工作都井然有序,公司稳步发展。
刚到芝加哥,姨夫布拉赫就让保罗当起他的私人秘书,并亲自传授他从商的经验。在这里,保罗学到了许多管理公司的方法和技能。保罗对公司里的大小事务都特别关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罗不单单满足于知道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他还想知道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在工作和学习中,保罗深刻地认识到,仅靠努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高瞻远瞩。
1926年布拉赫退休时,保罗·高尔文担任公司的销售主管。他非常喜欢这个行业,他认为自己在商界可以大有作为。就在这时,曾经与他一起创办蓄电池企业的爱德华·斯图尔特找到了保罗,他们又开始筹划新的创业。
这次,斯图尔特买下了马什菲尔德电池公司的残余部分,并把公司搬迁到了芝加哥,以避免因地点偏僻和交通不便等问题使公司难以运转。保罗和斯图尔特信心百倍地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希望的火花再次燃烧。
1926年的美国,经济已趋向稳定,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为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可能。其中,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车型与功能常常每月都会有改进。与此同时,汽车的空间和体积也在不断增大,更多的美国人希望能够拥有一辆空间宽敞、功能强大的汽车。
此时,美国各地的公路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全国,四通八达。同时,无线电的发展速度也特别快。家用收音机的数量由两年前的3000台猛增到30万台,全年的销售额也开创了历史新高。不过,当时的收音机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它使用的干电池又笨又脏,而且寿命极短,用不了几年就必须换新的收音机。
不过,要让这几十万台收音机的用户,把收音机一下子扔掉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现象,保罗和斯图尔特发明了一种A-替代器以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替代器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点滴式充电器和电池。使用者可以用这个替代器接通电源,然后连接收音机,收音机从电池中得到供电便可以继续使用而不必白白扔掉。
在科技和商业领域颇有远见的保罗,出资买下了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并购买了零部件装配生产线,生产A-替代器。起初A-替代器的销路很好,公司销售额一度直线飙升,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他们收到了来自各地市场的故障报告:由于A-替代器上使用的整流器过大,导致收音机接收效果不好,很多产品被退了回来。发现这一问题后,他们立即把已装运的产品主动召回,并夜以继日地研究如何改进。他们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问题总是能解决的。
当时科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时间不等人,顾客更不愿等。一旦这家公司的产品不能正常运转,顾客马上就会去买别家公司的产品。
斯图尔特和保罗抓紧时间将企业进行重组,并且改进生产技术。此时,他们资金周转出了问题,金融利率谈判失败并欠下一大笔债务。不久债权人便蜂拥而来,行政司法官勒令公司关闭。蓄电池公司也被另一家公司买走,同时买走的还有他们新研发的替代器,连同专业生产机器和工具。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时,保罗接到了西尔斯公司无线电部门一位负责人的电话,建议保罗不要放弃斯图尔特电池公司的替代器项目,并准备与他签约定制。
这对于保罗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消息。但这以前的种种经历告诉他不能盲目上马,要看市场。于是,他在芝加哥走访了所有他们能找到的无线电经销商。经过几天的努力与谈判,保罗终于找到了愿意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替代器的十几个经销商。
心中有数的保罗·高尔文参加了替代器项目的拍卖会。保罗是多么想拍下这个替代器,但在当时,他能买到替代器项目的希望很渺茫。不过,他志在必得,即使出大价钱,他也愿冒这个风险。当拍卖价达到500美元时,竞争者已经寥寥无几。显然大家对替代器还缺乏信心。此时,保罗一下叫价750美元,这一举动吓倒了竞争对手,以至无人再出价。最终,保罗·高尔文顺利买回了替代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