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郭鹤年开始进军香港,1963年成立万通有限公司。1974年1月,他又在香港成立嘉里控股贸易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植物油、粮食、饮料加工、香格里拉酒店、房地产和期货买卖。20世纪70年代中期,香港当局决定在尖沙咀东部地区填海成陆,陆续拍卖该地区地皮。郭鹤年毅然与信和地产等地产公司合作,买下了多块尖沙咀东部的地皮,他控制的嘉里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在此时进行大手笔房地产投资,先后与林绍良在尖沙咀东部地区兴建了拥有720个房间的香格里拉酒店,与黄廷方在尖东建写字楼,与中资的侨光置业合资发展杏花村,与华润合资建港岛香格里拉酒店。此后,他又参与合作永安中心、南洋中心等地产项目,并同香港航运界巨头曹文锦联手航运业。投资地产的成功,打响了进军香港的第一炮,令郭鹤年名声大噪。
20世纪80年代初,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香港回归。对1997年7月1日以后的香港,郭鹤年充满信心。他以“人弃我取”的精神,进一步扩大地产投资规模,购入屯门扫管笏一块土地,兴建游艇会及豪华住宅。1984年,他又斥资4亿港元兴建深湾游艇俱乐部。1988年,他的投资又掀高潮,以13.7亿港元向奔达国际购入半山区兰心阁、世纪大厦、梅苑等物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郭鹤年以更大的气魄与层出不穷的手法和战术纵横驰骋,向多行业大举进军。郭鹤年开始将触角伸及传媒和影视业。1988年,郭氏以20亿港元收购香港无线电视3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郭鹤年和长子郭孔丞进入董事局担任交替董事。1993年10月,他在香港的旗舰企业嘉里集团,以26.5亿港元向澳门传媒大王梅铎收购了香港销量最高、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南华早报》,一度引起轰动。
郭鹤年之所以偏爱香港市场,一方面原因在于香港作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的中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便是因为他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郭鹤年的看法是:“危机就是机会,生意人必须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现在,他和他的长子郭孔丞都已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香港也已成为郭氏集团的总部和重要业务基地。
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郭鹤年决定大举投资中国内地,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中马建交,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郭鹤年积极与中国内地开展经贸合作,投资第三产业和粮油业。据有关部门统计,郭鹤年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已达20余项,分布在闽、粤、桂、浙、辽、皖6省和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成为最大的海外华裔投资者之一,目前投资超过50亿美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在北京投资的世界贸易中心和近50家香格里拉大饭店,被称为大手笔。
1983年,郭鹤年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的身份,随马哈蒂尔首相访问中国不久,在北京斥资3.8亿美元与国家经贸部合作兴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该建筑在当时备受瞩目,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香格里拉饭店于1987年落成,是当时京城最高、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他还投资兴建了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
继北京香格里拉一炮而红,郭鹤年又在深圳、上海、福州、长春、沈阳、昆明、武汉、杭州、青岛、包头、呼和浩特、满洲里和大连等地兴建了约50家酒店。
从2001年起,香格里拉开始输出管理和资金齐头并进的模式,这种新模式使香格里拉酒店在中国内地迅速扩展。截至2009年5月,香格里拉酒店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开业50家。香格里拉酒店所到之处,都成为当地标志性酒店,在中国内地成功地打造了香格里拉品牌。
当然,郭鹤年家族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并不限于房地产和酒店业,他还把投资的触角延伸到了食品业、采矿业等领域,如今不少中国家庭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目前,郭鹤年在中国内地建立了深圳、上海、天津和青岛四大粮油生产基地,以及防城、成都、西安、营口等十多个生产加工点,覆盖全国市场,构成庞大的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体系。嘉里粮油在中国生产“金龙鱼”、“香满园”、“元宝”、“胡姬花”、“鲤鱼”、“巧厨”、“花旗”和“手标”等16个品牌的食用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