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细分领域的O2O模式虽然仍处于摸索当中,却不得不承认,其未来注定是不可限量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不久的将来,势必所有企业都可以完成“互联网+”的突破,但有个前提一定要遵守,那就是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应用场景。
以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在第二季的一期节目中,体力值“弱爆了”的陈赫为什么能够撕掉“大黑牛”李晨的名牌?就是因为陈赫的名牌是“布”,李晨的名牌是“石头”,而布克石头,陈赫存在场景优势。
对于O2O企业来说,要想创造出有利于自身的场景优势,便必须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解决用户的痛点,并且成功黏住用户。可以说,谁能在场景塑造过程中成功地搭建起用户与自身的黏性联系,谁便拿到了一张通往成功的船票。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O2O支付工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另一个便是腾讯的微信支付,而诸如环迅支付、拉卡拉等支付工具则鲜为人知。2014年以来,为了扩大旗下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品牌易付宝的用户基础和应用场景,苏宁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
首先,苏宁在南京主要门店实现以易付宝为主要支付工具的线下支付,传授用户关于易付宝的使用方法;随即,在2015年2月正式打通了苏宁1 600多家门店和苏宁易购直营店;又在一个月后,首次完成第三方外拓,与南京新百等零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在2015年5月在日本Laox门店为国内旅行者提供易付宝海外扫码支付服务。
在刚刚过去的易付宝全国事业合作伙伴大会上,苏宁易付宝与500家代理商同时达成战略合作,于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构建不同的支付场景,力求在两年之内将易付宝发展成为仅次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第三大O2O支付工具。
苏宁云商副COO李斌把苏宁易付宝形容为“连接O2O线上、线下的一把钥匙”,并且表示,“作为消费中最重要的一环——支付,易付宝此次与全国500家线下代理商强强联合,其目的便在于通过扩大与用户的连接面,让用户体会到易付宝的优势,形成使用易付宝的支付习惯。”
苏宁的这一做法可谓十分成功,自扩大支付场景以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苏宁在PC、移动、门店、电视四大端口的流量都有明显增长。而这种增长,正是其让“消费者获得全场景无缝购物体验”的结果。
事实上,就在苏宁易付宝苦苦追赶着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步伐时,腾讯与阿里之间的支付场景之战仍然在进行着,只不过,随着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联姻,二者的支付战场转移到了“红包”之上。
2014年1月26日,腾讯在微信首推“新年红包”,用户关注该账号后,就可以在朋友圈中向亲朋好友发送或领取红包。该功能操作十分简单,关注“新年红包”账号后,用户即可发放普通红包或者拼手气群红包。而抢到红包的用户,则可以将红包中的钱提现到微信所绑定的银行卡上。
微信红包一经推出,就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活跃在各个微信群中,并在除夕当夜全面爆发。微信官方数据表明:除夕当天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红包活动,超过4 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人抢了4~5个红包。红包活动最高峰是除夕夜,最高峰期间的1分钟内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
随着微信红包的火热,微信红包所取得的成绩更是惊人,腾讯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仅春节的一星期时间内,微信的绑卡用户便突破了1亿大关,而支付宝完成这一数字用了整整8年。马云甚至将微信红包形容为腾讯的“珍珠港偷袭”。
一年后,2015年的春节前夕,为了遏制微信红包的疯狂势头,支付宝钱包同样推出了红包功能,红包中还增加了微信、朋友圈以及QQ和QQ空间的分享入口,支付宝红包登录微信,但是仅仅过了几个小时,便惨遭微信方面的“封杀”。随即,支付宝又迅速推出了“口令红包”,继续与微信红包斗争到底。
据统计,上线三个小时,支付宝红包就在微信里传播了200万次!其火爆程度,丝毫不弱于微信红包。
为什么同为巨头的腾讯和阿里都如此重视一个小小的春节红包呢?其实,红包是小,场景是大。通过红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期待达成的是一个场景效果,其目的是提升移动端支付用户的黏性,为长远占有用户移动支付的商机打好基础。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到结论,2014年我国手机支付用户的规模达到2.17亿,整个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的规模达到了77 660亿元,增长量是2013年的5倍,并且还在保持着高速的发展。
同时,国内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近两年通过余额宝理财、微信红包、打车补贴和移动端购物等方式已经培养起了移动支付的习惯,而对于腾讯财付通和阿里蚂蚁金服这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只要尽快地完善自身的支付生态体系,提供更多的支付场景,那么大量的资金就会流向它们,即便是拿较低的利息,这些企业也可实现大规模的盈利。
移动支付端是企业走向广阔商业世界的通道。当下,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抑或者苏宁等后进者,只要黏住了移动支付端的用户,企业就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端口布局商业生态,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构建移动支付的场景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事实上,推而广之,超越支付场景之外的其他场景难道无法达到完善O2O商业生态的目的吗?显然不是。只要创业者能够创造出足够吸引用户、能够充分粘住用户的应用场景,那么,这些场景便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