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

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

时间:2023-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本书基准模型的理论模型构建_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 基于社会福利角度的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包括两部分:目标函数为社会福利损失函数,如式所示;约束条件为总供给函数、总需求函数,以及货币需求函数,分别如式、式、式所示。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包括两部分:目标函数为社会福利损失函数,如(5.3.1)式所示;约束条件为总供给函数、总需求函数,以及货币需求函数,分别如(5.3.2)式、(5.3.3)式、(5.3.4)式所示。

(5.3.1)~(5.3.4)式中各变量所代表的经济学含义同以上两章。其中:Lt表示第t期的社会福利损失;yt为第t期的产出缺口,y′t表示的经济学内涵类似Poole(1970)中Yf所表述的内容,即在未考虑随机冲击、实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缺口水平;πt为第t期的国内通货膨胀率,π′的经济学内涵类似y′t,为未考虑随机冲击时充分就业状态下的通货膨胀率;Etπt+1为第t期对下一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qt表示第t期的实际有效汇率;it表示第t期的利率水平;-r为历史平均利率水平;yft为第t期的国外产出缺口;mt为第t期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对数;分别描述第t期的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货币冲击,且符合均值为零,方差分别为,协方差为零,即E[]==0;λ,a,b,c,h,j,k,l,m和n分别为相应变量的系数。

(5.3.1)式为社会福利损失函数的变体,用作货币当局进行工具选择的评价标准。(5.3.2)式和(5.3.3)式分别为考虑了随机冲击时的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用以刻画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

(5.3.4)式为货币需求方程的一般形式,由于货币市场出清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因此,本书以(5.3.4)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函数描绘,认为货币政策操作同时具有内生性特征与外生性特征,其中εmt即为宏观政策操作过程中的货币冲击,用以描绘货币政策操作外生性的主要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