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均衡生产的三个要素

均衡生产的三个要素

时间:2023-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局部均衡问题讨论建立在两个假定基础上:①经济社会的商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是相互独立的。然而,现实中经济体系中的单个微观主体、单个产品市场或者单个要素市场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仅有基于单个微观主体最优行为选择下的单个产品市场或者单个要素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还不足以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还要有基于所有微观主体最优行为选择下的一般市场的均衡分析。

一、一般均衡问题的提出

前九章都是关于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经济行为者所实现的均衡,或者某一特定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所达到的市场均衡。分析过程是按照由简单分析到复杂分析设计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微观主体的最优行为选择,由消费者均衡(及均衡变动)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由生产者均衡和成本收益均衡推导出供给曲线。竞争性的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决定了市场均衡:某一产品(即商品)供给等于需求,则这一产品市场实现均衡;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供给等于需求,则这一要素市场实现均衡。

局部均衡问题讨论建立在两个假定基础上:①经济社会的商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是相互独立的。②在一个独立的商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仅仅取决于其本身价格的变化,其他变量(如其他互替互补商品与要素的价格、交易费用等)则被假定为不变。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基本结论:在单个市场上,在单个微观主体的自由行为选择中,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会在供求双方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使供求双方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基础上实现局部均衡。

然而,现实中经济体系中的单个微观主体、单个产品市场或者单个要素市场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单一市场上的每一种商品,其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因为一种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常常与其他商品存在互补、互替或派生关系;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厂商要素投入的变化,进而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单个要素供求与价格的变化又会通过使商品供给曲线的移动而影响商品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变化。因此,仅有基于单个微观主体最优行为选择下的单个产品市场或者单个要素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还不足以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还要有基于所有微观主体最优行为选择下的一般市场的均衡分析。

二、案例引入

设有一个简化的经济,它包括四个市场:钢材市场、汽车市场、汽油市场、劳动市场,每一个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见图10-1。四个市场最初假定都处于均衡状态,四个市场的供给曲线在图中表示为SA、SB、SC、SD,四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A、DB、DC、DD,前三个市场的均衡产量分别为QA、QB、QC,劳动市场的均衡劳动使用量为LD,四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分别为PA、PB、PC、WD

现在假设由于铁矿石原料趋紧导致钢材的供给减少,即供给曲线SA向左移动至SA1,见图10-1(a)。钢材供给的减少将导致钢材市场的均衡价格上升为PA1,均衡产量将下降为QA1。由于钢材是汽车工业的原材料,钢材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导致汽车工业的成本上升,这样汽车的供给也将减少,供给曲线SB向左移动至SB1,从而汽车的均衡价格将上升至PB1,均衡产量将下降至QB1,见图10-1(b)。由于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汽车市场的均衡变动将会导致汽油市场的均衡变动。从图10-1(c)可以看出,由于汽车的需求量下降,汽油的需求将下降,需求曲线Dc向左移动至DC1,从而汽油的均衡价格下降至PC1,均衡产量将下降至QC1。由于钢材、汽车、汽油等行业的产量都是下降的,在技术水平和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这就会导致市场对劳动等要素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到要素市场的均衡变动,见图10-1(d)。由于市场对劳动需求的下降,需求曲线DD向左移动至DD1,结果均衡的工资水平就由WD下降到WD1,均衡的劳动供给量也由LD下降到LD1

图10-1 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以预测,要素市场的均衡变化还会反过来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变化。由于劳动的工资水平下降,厂商的生产成本将下降,从而钢材、汽车、汽油等产品的供给还会有一定的上升,均衡价格还会有所下降,均衡产量还会有一定上升,直到达成一组新的价格出现,所有的市场都又重新达成均衡为止。此时,各市场会重新建立一系列新的均衡价格,在这些价格上,每一个市场的需求量都会等于供给量,竞争市场的均衡将导致消费者和厂商的总利益达到最大值。因此,一个市场均衡发生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市场一系列的均衡变动,而其他市场均衡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导致最初发生变动的市场均衡再次发生变动,直至达成一组新的均衡为止。

从上述例子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经济体系中的商品与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中,某一局部市场的非均衡变化会引起其他局部市场的均衡变化,从而引起整个市场的一般均衡及其变化。每一个局部均衡都只是真实存在的一种近似,局部均衡的意义在于通过无数次的近似然后把真实存在的一般均衡逼近出来。本章我们要将局部均衡分析发展为一般均衡分析,即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体系中,所有商品和所有市场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微观经济运行实现了一般均衡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在其既定的收入下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每一个生产者都在其既定的投入与产出组合下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所有的市场都同时出清,每一个厂商都获得了正常利润。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我们假定某种商品的供求都只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无关,而且也可以找到这样一个价格,对于这个价格,供求双方都表示认可,供求被其同时决定,从而形成局部均衡。对于一般市场来说,是否也存在这样一组价格,对于这组价格,各市场供求双方也均表示认可,供求也被其同时决定,从而形成一般市场均衡呢?

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思想

一般均衡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于19世纪70年代创立的。他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构建自己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设整个经济中包括n种商品(要素和产品)。从家户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最优行为选择出发,可得到每种产品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从厂商基于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行为选择出发,则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的供给和每种要素的需求。这些需求与供给都是价格体系的函数。于是,令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构筑一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即可找出这一价格组。为此,他把所描述的经济区分为两个部分,即供给生产要素而需求产品的家户和需求生产要素供给产品的厂商。还假设该经济有1,2,…,m种资源(要素),并作如下设定:

X1,X2,…,Xn代表每种商品的数量

P1,P2,…,Pn代表每种商品的价格

Q1,Q2,…,Qm代表每种生产要素的产量

W1,W2,…,Wm代表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组方程共同组成,其中两组需求方程,两组供给方程。

(1)对商品(最终产品)的需求方程(一共有n个方程)。

上列方程组假定,每个家户对所有各种商品的偏好是既定的,这就可以写出每个家户对每种商品的需求方程,对每种商品的家户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还取决于其余所有商品的价格(假如其中某一商品的价格如P2对该商品如商品1的需求不发生影响,则P2之值为0),;W1,W2,…,Wm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因而代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它表示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还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我们把商品2的需求函数记为X2=f(P2)时,实际上是假定影响人们对商品2的需求量的诸因素中,除该商品的价格P2以外,其他因素如消费者偏好,其他商品的价格以及需求者的收入都是已知和既定不变的,因而商品2的需求数量X2及其变化唯一地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及其变化。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共有m个方程)。

上述方程组假定:①生产技术是既定不变的,即生产系数aij(亦称技术系数)是已知和固定不变的;②规模报酬不变,意指投入要素增加一倍,产量也增加一倍。

a11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1所需耗用的要素1的数量,故a11X1表示产出X1所消耗的要素1的数量。

a12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2所需耗用的要素1的数量,故a12X2表示产出X2所消耗的要素1的数量。

其余依次类推。

故第一个方程表示生产出X1,X2,…,Xn等n种商品各一定数量所消耗的要素1的数量。

同理,a21Xn表示生产X1商品量所使用的要素2的数量;a2nXn表示生产Xn商品量所消耗的要素2的数量。

故第2个方程表示生产出X1,X2,…,Xn等n种商品各一定量所消耗的要素2的数量。

最后一个方程表示生产出X1,X2,…Xn等n种商品各一定量所消耗的要素m的数量。

如果把方程右边代表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方程式左边的Q1,Q2,…,Qm代表每种生产资源的供给,每个方程式表示该要素的供求平衡。所以Q1,Q2,…,Qm表示每种生产要素的均衡值。这里实际上假定每种要素都被使用,即不存在失业和资源闲置未用的情况。

上列方程组的每一(横)行实际上表示所有产品对某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每一(纵)列表示每种产品所耗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假如某种产品没有使用某一生产要素则其生产系数之值为0)。

(3)成本(包括正常利润)方程(厂商的供给方程)(一共有n个方程)。

上列第一方程式的右边表示生产出一个单位的商品1所耗费的成本。这是因为a11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1所耗费要素1的数量,W1表示生产要素1的价格,故a11W1表示生产一个单位商品1在要素1方面所耗费的成本;a21W2和am1Wm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的商品1在要素2和要素m方面所费成本。同理,第二个方程的右边表示生产出一个单位的商品2所费成本。最后一个方程右边表示生产出一个单位的商品n所费成本。

由于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因而长期均衡的产品价格(P1,P2,…,Pn)等于各种产品每一单位的成本,所以P1,P2,…,Pn实际上是表示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

(4)生产要素的供给方程(一共有m个方程)。

这里假定,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决定于该要素的价格,其他要素的价格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记为下列方程组:以上对商品的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商品的供给、生产要素的供给共四个方程组合计为2n+2m个。方程式的未知数也是2n+2m个(n种商品的数量X1,X2,…,Xn和n种商品的的价格P1,P2,…,Pn,m种要素的数量Q1,Q2,…,Qm和m种要素的价格W1,W2,…,Wm)。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是想说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微观主体最优行为选择的结果使市场可以自动趋于稳定的均衡状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投入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约束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最大化;能够使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投入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最大化;能够使每个子市场(产品市场和投入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自动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均衡),市场对所有商品的超额需求的总和为零。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一般均衡。于是消费者可以获得最大效用,厂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可以得到最大报酬。此时,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但他的模型也存在着缺陷。它对一般均衡价格的存在性的说明缺乏说服力:即使体系中未知价格变量个数和方程的个数相等,也无法保证得到一个解。事实上,未知价格变量的个数等于方程个数的条件,既不是一组方程有解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即使有解,也无法断定这些解一定是正数值。对此,瓦尔拉斯不得不推演出一种方式,即:通过一系列连续的近似来逼近均衡解。这种方式,瓦尔拉斯称之为退约调整过程,并用这种程序来模拟市场实际发生的交换过程。根据这一方法,市场机构通过反复试验来“感觉”和“摸索”逼近均衡的途径。假定市场中存在一个拍卖者来组织交易的进行。商品的交换中,由拍卖者喊价,由交易者随着喊出的价格调整供求,直到供求相等而成交。首次喊价是随意的,随后就在喊价的基础上,比较供给与需求的意愿,如果二者不一致,则第二次喊价根据供求意愿的相对情况,对有超额需求意愿的商品提高价格,对有超额供给意愿的商品减低价格,从而逐步接近均衡。这就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当然,在现实的经济中根本不存在瓦尔拉斯所设想的拍卖者,瓦尔拉斯本人对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也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针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经济学家们包括帕累托、希克斯、诺依曼、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人对一般均衡理论给予了改进和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罗和德布鲁利用集合论与拓扑学等数学工具对一般均衡存在性给出了严格假设条件下的证明,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分析的基础[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