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

时间:2023-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此后数年间,在抗战与建国的双重维度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定的实效。(二)全面抗战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全面抗战爆发后,“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成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政策目标,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变化与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蒋介石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政策设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此后数年间,在抗战与建国的双重维度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定的实效。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全国总动员的实行与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在蒋介石的理论体系与政策宣示之中,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仍继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要项的政策设计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一)局部抗战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

作为抗战建国的重大基本战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事先必有关于目标、手段、实施要项等要素的政策设计与理论创造,作为运动的发起者,蒋介石当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多次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进行界定,以把握运动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战时经济建设的有效掌控。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发表通电,提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剂金融、流通资金、促进实业为宗旨,而以革除苛捐杂税,减免出口税,要求新矿法之实施,禁止纸币之滥发为建设国民经济之初步”[25]。上述宗旨与措施的提出,皆针对当时阻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可谓切中时弊,乃“当务之急”。因此,蒋介石的通电立即得到了政界高层与名流学者的响应,林森、汪精卫、宋子文等人纷纷发表谈话与演讲,专家学者则发表文章,组织座谈会,热烈讨论国民经济建设有关事宜。[26]

1935年10月14日,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一文,对开展运动的动因、目标、手段与步骤等要目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其主要内容与最重要者当为实施要项,主要内容如下:

 

(一)振兴农业 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

(二)鼓励垦牧 鼓吹大规模之移民垦荒与经营畜牧,实施军区屯垦制,恢复并增进牛羊马匹与农村各种副产物(如猪鱼鸭之类)之生产;同时提倡各省所有荒废土地之开垦与耕作,以地无旷土为目标。

(三)开发矿产 调查矿产状况及摧残矿业发展之原因,建议政府改善矿业法规,鼓励矿产投资,扶助矿商之独立经营与自由发展,以辟天然之富源,而容纳众多之劳力。

(四)提倡征工 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同时实施兵工政策,与征工制并行。以军队补助各地征工工务之不足,并为建设地方公共工程之倡导。

(五)促进工业 对农村简易工业及农产品加工制造之简单工业,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按合作系统经营之。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与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六)调节消费 统计各地方尤其农村之消费品种类与数量,力谋供求之调剂,必须消费者尽量自己生产。其不能生产者尽量节约其消费。此项工作,须由当地职业团体及合作社协力进行,并须取得进口业同业公会之赞助。

(七)流畅货运 一方面尽量发展各县各省区间之通路交通,改进水陆货运,力谋货物流通之便利,一方面设立各重要地区之主要农产品如梅、麦、米、丝、茶等之公共仓库与运销机关。

(八)调整金融 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27]

 

上述实施要项集中反映了蒋介石在局部抗战时期所主张与推行的经济建设政策,如振兴农业之合作社,就为蒋介石所特别重视,在蒋的推动下,农村合作化运动一时蔚为风潮。[28]提倡征工之兵工政策,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的指导下,得到广泛开展,其中尤以兵工筑路成效显著。[29]又如流畅货运之发展交通,蒋介石就十分重视,并亲自指导、协调筑路事宜。再如调整金融之健全货币政策,在1935年11月亦得以实行。

1936年5月16日,蒋介石在南京高级行政人员会议闭幕时发表演讲,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实施的要项,提出四件事情“希望大家以后要特别注意”:一、继续发展交通;二、特别加紧造林;三、积极举办地政;四、奖励生产与贮蓄。[30]将发展交通放在首位,这反映了蒋介石对经济建设重点的思考与关注,作为权力核心与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的指示自然会影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倾向。而蒋介石对局部抗战时期的交通建设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交通网络的扩展为促进经济发展与坚持对日抗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1936年9月15日,蒋介石出席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广东省分会成立典礼并发表演讲,指出“任何运动,有其普遍之目标,亦必有其因时因地适合事实之特殊的先务”。蒋介石并指示广东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今后工作进行要点:一、运动宜求其普遍,联合农、工、商、学各界民众之全力,分工合作,一致进行。二、提倡节约,并养成人民勤劳生产之习惯。三、欢迎华侨投资,以兴办地方建设事业。四、保障投资安全,协助人民经营,以促进产业之发展。上述要点皆针对广东省的“情势与需要”,如提倡节约,是因为蒋介石认为“粤省民情习于奢侈浪费,较之他省为特甚,他不具论,仅就弥漫全省之烟赌娼等恶习而言,所耗之人力财力,已不知多少,而都会中人日用饮食之豪侈,尤超越乎寻常合理之限度,足以骇人听闻”[31]。可见,蒋介石虽致力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普遍推行,但对各地特殊情形亦有清醒的认识,并主张采取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

总的来说,上述实施要项虽有抗战的经济准备之意涵,但从政策表达来看,主要还是侧重于“建国”,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

(二)全面抗战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

全面抗战爆发后,“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成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政策目标,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变化与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蒋介石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政策设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1939年5月7日,蒋介石在全国生产会议发表演讲,勉励企业家在艰苦中拥护抗战,强调“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提倡有年,但必须告诉大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离完成之日还远得很,这个运动还要继续下去,今天在抗战时期,更要加倍努力,迅速完成这个运动”。关于战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点,蒋介石有如下阐述:

 

第一,要集中资本,扩张生产。生产事业首先需要资本,我们今天要发展国家资本,奖励私人资本,欢迎友邦资本,来扩大战时生产,应由国家经营的事业,已由政府在经营计划,对于民营事业,政府已有各种办法予以奖励补助,对于友邦资本之欢迎,也是政府从来一贯的方针,不过在没有大规模外资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自己努力,许多爱国的侨胞,都有志回国投资,政府一定加以种种补助和保障。

第二,今天在军事时期,一切生产必须以国防为中心。我们就当前之急需的赶紧着手,当前需要最迫切的,莫过于军械及军事上一切用品,各个厂家都要尽量为生产国防出品并提高质量努力。其次,我们要就原料交通种种便利情形,使某一区域发展某一种生产,同时能够分工合作,一面使力量集中,一面奠立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最后,和国防及一般生产关系密切的,是交通工业,现在政府在全力注意,但也希望全国企业家尽量赞助。

第三,要发展固有生产,保持全国的经济自给。我们现代生产不够,固有的农业,手工业一定要同时振兴。我们一面要建设现代的经济武器,但现代武器不够之时,再原始的武器也要使用,今天是我们振兴生产的一大机会,这不仅在后方维持民生日用,异常重要,在沦陷区域,尤有极大意义。

第四,要研究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质量。生产和科学不能分开,我们今后必须将生产和科学教育打成一片,达到建教合一的目的,过去我们科学不切实际,生产不讲技术,以致生产和科学都不发达,例如,今天我们有许多机器,固然全靠输入,还有许多原料,自己不能制造,一旦许多原料欠缺,生产就受影响,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家及科学家,切实合作,共同研究,发挥我们先民的创造精神,研究代用品,研究由固有原料,制造新原料的方法。

第五,要厉行节约,蓄积建国资财。今天在万分艰苦中,自力建设,实非厉行节约不可,特别是有关国防资源,例如,五金动力,液体原料,我们都要爱惜,一滴油是我们的血液,一寸铁是我们的生命,一分钟的电流,是我们的呼吸,能够节省一分,就要节省一分。

第六,要劳资合作,提高生产纪律。今天无论企业家或劳动者,是为国家生产,是为国家劳动,在国家大敌当前之时,劳资两方,更须精神合作,相扶相助。分工合作,是现代事业的基本原则,不独劳资之间要绝对合作,全体人民,无论官吏和企业家,无论技术家和劳动者,都要在严肃的自觉之下,分途并进,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合作互助的精神。[32]

 

显而易见,以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皆以经济抗战为根本目标,主要是关于经济建设的原则与策略规定,而局部抗战时期的实施要项则以经济部门或产业政策为主。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要项从民生到国防的转变,是由抗战形势变化所导致的。

关于战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应特别注意的事项,蒋介石指出“现当战时,更应注重生产的增加和消费的节约,所以目前倡导经济建设,更要普遍提倡并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劳动服务节约运动。凡轻而易举之事,先行着手赶办。尤其开垦荒地和管理粮食两项,在基层工作上要各地特别注意,这是总理遗教中所特别注重的事项,也是一向以农立国的我国,不可缺少的设施”[33]。粮食问题是关系军粮民食与抗战前途的关键,蒋介石对开垦荒地和管理粮食特别注重,从而使得战时粮政在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体系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蒋介石对战时粮食管制更是亲自指导,粮食问题的解决为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到全面抗战后期,对日抗战的形势渐趋明朗。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文,阐述战后建国战略的构想。关于经济建设,蒋介石指出“抗战五年半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已趋向于国防与民生的合一。不平等条约的撤废,更能使中国以独立自由的地位,迈进于经济独立‘自力更生’的大道。中国之‘自力更生’,尤以‘工业化’为当务之急。故今后国民的经济建设,应以发达工业经济为基础。其最重要的条目,为准备实业计划的实施,由此以完成我们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的基本政策”[34]。蒋介石明确提出“工业化”为当务之急,今后国民经济建设应以发达工业经济为基础,这是他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要项所做的调整。“工业化”的提出,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也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无疑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如同新生活运动,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历了一个从全面推行到逐渐沉寂的过程。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蒋介石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实施要项也及时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抗战建国的现实需要。而蒋介石的有关论述集中反映了他对战时经济建设的整体思考与筹划,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践。

综上所述,战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发起有着深刻的思想背景,在蒋介石论述与阐发民生主义乃至三民主义的思想谱系之中,“建国”的深谋与远虑,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发起与展开的思想原动力之一。蒋介石不但对物质建设极为重视,而且对伦理道德、传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对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寄予厚望。因此,在蒋介石的建国理论与政策实践中,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新生活运动必须相辅而行、“缺一不可”。虽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者,以建设国民经济即解决民生问题为目的,与国家经济政策范围有广狭之殊”[35],但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蒋介石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可以为全面理解蒋介石推动战时经济建设的独特作用提供一个全新的观照。

注释

[1]请参阅叶春风:《试析抗战前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史学月刊》1987年第2期;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章金波:《三十年代南京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历史系,2003年。

[2]蒋介石:《对本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致词》,《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5卷,第122页。

[3]蒋介石:《努力完成训政大业》,《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0卷,第465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月刊(1928.8—1936.12)》第21册,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5]蒋介石:《致各省当局致力水灾善后及经济建设之要务函》,《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7卷,第115页。

[6]蒋介石:《国父遗教概要》,《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卷,第72—73页。

[7]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5卷,第37—38页。

[8]蒋介石:《建国运动》,《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第588—589页。

[9]蒋介石:《现代国家的生命力》,《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第407—408页。

[10]蒋介石:《建国运动》,《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第590—591页。

[11]蒋介石:《推行地方自治的基本要务》,《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6卷,第395页。

[12]蒋介石:《复国建国的方向和实践》,《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8卷,第102页。

[13]关于新生活运动的思想渊源、实质、特点、实效和作用,请参阅左玉河:《论蒋介石发动的新生活运动》,《史学月刊》1990年第4期;关志钢:《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生活运动》,《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3期。

[14]关于蒋介石发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原因,张生、周宗根认为强调精神力量可以战胜物质力量的‘力行’哲学是运动发起的思想基础,日本抢先发动精神总动员刺激并启发了蒋介石,而作为抗战时期国内政治主要层面的国共关系的逆转对运动发起的形态和实质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请参阅张生、周宗根:《国民精神总动员缘起析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关于新生活运动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关系,请参阅曹艺:《新生活运动和国民精神总动员论析》,《民国档案》1999年第2期。

[15]蒋介石:《复兴民族之要道》,《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第25—26页。

[16]蒋介石:《建设新云南与复兴民族》,《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3卷,第183—184页。

[17]《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4卷(上),第197—198页。

[18]蒋介石:《重申国民精神总动员之要义》,《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1卷,第42—43页。

[19]蒋介石:《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元旦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1卷,第124—125页。

[20]蒋介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表通电》,《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7卷,第112页。

[2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35年4月20日。

[22]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5卷,第38页。

[23]蒋介石:《国父遗教概要》,《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卷,第129—130页。

[24]蒋介石:《国民自救救国之要道》,《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0卷,第194—195页。

[25]蒋介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表通电》,《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7卷,第112页。

[26]叶春风:《试析抗战前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史学月刊》1987年第2期,第112页。

[27]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5卷,第40—42页。

[28]请参阅张士杰、郭海儒:《蒋介石的农村合作经济思想》,《民国档案》2004年第4期。

[29]请参阅徐源泉:《鄂中鄂西两区兵工筑路计划及实施状况》,《湖北文史》2003年第1期。蒋介石曾于1934年10月1日电令全国经济委员会拟订《兵工筑路计划大纲》:行营现拟起草军事整理方案,其中兵工实施计划部分应规定治水、筑路、屯垦为主要任务。惟此间参考资料极为缺乏,务请各就主管部分已有材料代拟计划大纲并注意下列数点:(一)适用兵工之区域及工程项目;(二)各项工程所拟能容纳兵工之人数;(三)包工、民工及兵工费用之比较;(四)技术训练事项;(五)各项经费之概算;(六)过去各项工程采用兵工制之利弊;(七)简要图表,从速飞寄南昌行营第二厅,以便汇同研究为盼。《蒋介石致全国经济委员会电》(1934年10月1日),全国经济委员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四四,目录号2,案卷号229。

[30]蒋介石:《建国的行政》,《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第289—291页。

[31]蒋介石:《提倡节约兴办地方建设》,《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第458页。

[32]蒋介石:《勉励企业家在艰苦中拥护抗战》(1939年5月7日),《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4编战时建设(3),第23—25页。

[33]蒋介石:《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3卷,第154页。

[34]蒋介石:《中国之命运》,《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4卷,第88页。

[35]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5卷,第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