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必将从传统的PC模式向移动终端转变。经过几年的时间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都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而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移动终端的方便快捷,必将使互联网金融从传统的PC模式向移动终端转变。
2013年3月,商业内幕网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报告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数字化正悄然发生,PC销量的放缓,移动设备销量超过PC的两倍。未来2~3年的时间内,单纯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就可以超过PC。全球手机用户60亿人,而其中只有10亿人使用的是智能手机,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刚刚开始。2013年8月,Facebook对外发布消息称,其在美国地区共有1.1亿活跃的移动用户,占美国全部用户(1.25亿)的78%,移动互联网成为最主要的人口。在国内,微信是目前手机应用软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款软件。自从2011年1月推出以来,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经进一步显现,有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主力,甚至将引领“第五次浪潮”,移动互联网金融将是这场浪潮最直接的受益者。通过移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可以导人更多的业务流量,这些流量的导人可能是直接的,也有可能是间接的。从流量的导人方式可以清晰地看出未来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第一,移动端的服务平台增加。移动金融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在努力增加移动端的服务平台数量。
第二,在手机炒股的早期,部分与移动设备提供商合作的证券公司的炒股软件被绑定在移动设备的提供商平台上,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业务人口。而目前,更多运用的是微信等平台的APP,将自身的APP嫁接到手机上,便于用户进人其业务人口。
第三,移动端的普及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知名度。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流量背后是巨大的广告效应和推广效应。在2013年至2015年中的一年多时间内,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款应用软件为了争夺客户的流量,推出了大规模打车补贴措施,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除了自身的APP运用以外,也已经成功嫁接在支付宝钱包和微信这两个平台上。
第四,基于移动金融的异业联盟和异业合作将会进一步增多。在第五次浪潮中,互联网金融或移动互联网金融是所有大型金融机构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最终追求的业态。移动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既存在着竞争,同时合作的机会也将增加,互联网企业拥有技术上的优势,特别是客户体验方面,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业务正是广大客户最需要的一项服务,两者的合作无法避免。中国移动人股浦发银行、支付宝人驻天弘基金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已经为这场异业联盟拉开了序幕。
第五,基于移动互联网金融应用的APP以及APP平台的衍生品急剧增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行业也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手机APP商店超过100家,手机APP超过100万种,各种应用的下载量仅次于美国。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将移动金融应用提升到战略高度,将金融机构的服务通过嫁接到传统的APP或通过新开发APP的方式来增加流量导人。
第六,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的相对稀少是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传统金融机构的扩张过程是一个物理网点扩张的过程,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业务开展初期都需要借助物理网点的支持。而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扩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以银行营业网点为例,一个平台柜员一天最多服务200个客户,全国13亿人口,就需要超过600万个营业网点,而目前银行业的网点数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层级,而且物理网点的扩张速度明显跟不上金融需求增长的速度。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机构越来越依赖于自助式的设备,而互联网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互联网是一个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行业,人们的金融需求无论如何增长,只需要增加几个G的内存就可以解决。而手机端金融服务是一个完美的解决途径,有了手机端的自助操作,相当于为每位客户配备了一个金融管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