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以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时间:2023-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人“后WTO”时代,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大趋势。“一带一路”以建设自贸区网络为目标,目的是推动全球性、区域性自由贸易进程。把建立自贸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重点。

进人“后WTO”时代,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大趋势。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一带一路”不简单是制造业“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把建立双边、多边自由贸易网络作为目标追求,推动服务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新一轮全方位开放的制高点。

(一)“一带一路”建设重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网络

“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通过实施自贸区战略,制定既适应我国经济转型需要,又有利于推进全球自贸进程的贸易规则,在推动形成国际经贸规则新体系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人更多中国元素。

1.推动双边、多边、区域性和全球性自由贸易进程

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一带一路”以建设自贸区网络为目标,目的是推动全球性、区域性自由贸易进程。未来5~10年,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建立更多双边、多边自贸区,显1降低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快双边、多边、区域、全球的自由贸易进程。

2.打通自由贸易大通道

以“一带一路”战略节点的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打通“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大通道,以自贸区为重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亚欧非大市场。推动“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建设与完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相结合,整合亚太地区区域贸易协定,防止亚太地区陷人贸易“碎片化”和恶性竞争的局面。

3.逐步形成中国版国际贸易新规则

由我国主导的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应当说,更多代表了新兴经济体的利益,反映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诉求,向世界展示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将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与争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结合起来,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主导构建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贸易投资新规则,尤其是逐步成为服务贸易新规则的“引领者”。

(二)以周边为基础优化打造双边、多边自贸区网络

“一带一路”涵盖65个国家,其更加重视对周边国家、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开放,在空间布局上更能够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更容易在打造双边、多边自贸区网络上取得实质性成果。

1.把“10+1”自贸区升级版建成“一带一路”多边自贸区范本

(1)中国—东盟“10+1”在服务业领域合作空间巨大。总体来看,我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仍然低于东盟—韩国自贸区、东盟—日本自贸区、东盟—澳新自贸区。例如,在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对东盟开放了30多个分部门,而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则分别承诺开放85个、164个、85个和116个分部门。[33]我国与东盟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相互开放仍有较大空间。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是我国以周边为基础优化自贸区建设布局的重中之重。“十三五”,在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议的基础上,以“类欧盟”为导向持续推动“10+1”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一体化,形成“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的带动示范效应。

(2)以“类欧盟”为导向打造“10+1”升级版。在“10+1”自由贸易区现有框架基础上,形成区内货物、服务、资本、资源、劳动、技术和管理自由流通的统一市场,全面提速国际大通道建设。尽快打通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国的“断头路”“瓶颈路”,形成放射型、网络化的交通布局,促进各种资源跨境高效配置和市场对接。

(3)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加快打造更高标准的升级版。一方面,服务贸易开放逐步向香港、澳门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看齐。逐步将对香港和澳门的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引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在缩短过渡期的基础上,力争使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达到95%~100%;逐步扩大自贸区谈判覆盖议题,在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新议题上形成共识,为建设2.0的升级版奠定重要基础;共同研究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规则不断升级。

另一方面,着力破除服务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要主动降低准人门槛。以教育、医疗健康、金融和文化娱乐为重点,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二是要积极推动双向市场开放。逐步放开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贸易市场,协调劳动密集型服务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进出口,优化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三是要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将外资管理从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转变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加强对东盟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设,设置专项投资合作基金,提供信贷支持,建立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信息平台。

2.加快打造中日韩与东盟(“10+3”)自贸区

(1)共同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参照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中韩自贸区的做法,积极推动“10+3”自贸区谈判。促进域内商品、服务、资金流动更加自由,加强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共同推进东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2)提升“10+3”区域金融合作水平。进一步扩大本币互换和跨境贸易本币结算,加强清算机制建设。加强财政金融合作,共同应对区域内潜在的短期流动性干扰,共同建立高效的监管协调机制与预警机制。

(3)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10+3”自贸协定或“一揽子”经济合作协定的重要内容,加强两者在“10+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的合作,尽快商议第一批重点共建项目清单。

3.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

(1)探索中国中亚等自贸区建设。把建立自贸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重点。共建产业园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通道建设,加快能源、电力、信息等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大通关”体制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2)推动金砖国家自贸区进程。尽快开展联合研究,制定一个各国平等互利的多边自贸协定。推动包括技术标准、通关便利、检验检疫、贸易救济、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市场准人等内容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以自由贸易为重点建立金砖国家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框架。通过协商整合各国在推进双边、多边贸易框架中形成的规则,在基础规则上形成基本共识,增强金砖国家影响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的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