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巴菲特的秘密

巴菲特的秘密

时间:2023-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福布斯全美富豪榜上,79岁的巴菲特力盖好朋友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首富。德艺双馨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从业50周年股东大会,2015年5月在美国中西部城市、他的老家奥马哈盛大召开。当盖茨见到巴菲特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错了,所有人都错了,巴菲特炒股的秘密,就在于他根本不是一个炒股票的。巴菲特的成功,建立在一座伟大的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长期成长之上。

2008年,福布斯全美富豪榜上,79岁的巴菲特力盖好朋友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首富。与其他上榜者完全不同的是,巴菲特是唯一一个通过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2015年,巴菲特在家乡举办从业50周年盛会,桃李天下、财富满堂,这个奥马哈的小镇老头,究竟是如何修炼成传世神功,成为一代投资大师的呢?

德艺双馨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从业50周年股东大会,2015年5月在美国中西部城市、他的老家奥马哈盛大召开。50年来,巴菲特创造了惊人的19.4%的年复合增长率,无数投资人从全球各地赶来朝圣,让平静的小镇热闹非凡。每年巴菲特的股东大会,都好比一场美版的摇滚嘉年华,老爷子弹着吉他跳着舞闪亮登场,接受台下4万名粉丝的顶礼膜拜。这里不仅有智慧的演说,还有无数的美食和糖果,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付费,因为这都是老爷子亲自投资公司的产品,一场大会,还能顺带拉动“粉丝经济”增加收入,巴菲特不愧是最有商业头脑的“超级大V”,而这场全球最贵的大秀,门票正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一度高达每股20万美元。

巴菲特到底是怎样从80年前的一个卖报少年,一步步把雪球滚大的?当你把这一连串的疑惑抛给他的时候,这位老人总是调侃说,一切是因为自己中了排卵彩票,在全球芸芸众生中,正巧出生在美国,这在当时只有1/30的概率,而后又正好赶上了美国经济红红火火大发展的50年,更是天赐的机缘。因缘际会,投胎技巧,运气太好,这真的是巴菲特成功的答案吗?这一切,还得从20世纪那场百年一遇的大萧条说起。

1930年,巴菲特呱呱坠地。刚出生没多久,老爹下岗,家里祖传的杂货铺生意也因为大萧条的到来风雨飘摇,全家人都琢磨着必须干点儿什么。但是不管干什么,投资、做生意都需要钱。可是不巧,百年一遇的大萧条到来,企业主倒牛奶,工人上街游行,银行遭遇了严重的挤兑。为了生计,巴菲特家问七大姑八大姨东拼西凑了一些钱,巴菲特的父亲做起了股票经纪人。

在美国历史上,那个被恐惧情绪所笼罩的岁月中,人人都不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大家取钱还来不及,更没有人“傻”到会愿意送钱进股市。吟游诗人传唱着:太阳早已下山,而漫长无边的黑夜才刚刚开始。当时巴菲特的老爸,就号召大家投资股票,结果遭到了近邻远亲的番茄、臭鸡蛋的集体投票。这是巴菲特降生学到的第一堂金融课: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学会贪婪。

6岁的时候,巴菲特全家出门远行,临走前巴菲特用25美分买了一箱6瓶可乐。当抵达目的地之后,他把一箱可乐拆开,以每瓶5美分出售,见人就使劲兜售一番,最后成功完成任务并赚到5美分。人们常说,少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巴菲特儿童时期挣到的第一笔钱就和消费品、饮料、可乐有关,而这些东西在他日后的投资生涯也扮演了图腾一般重要的角色。13岁的时候,巴菲特又发现了一门新的好生意:送报纸。小巴菲特观察到邻居们对报纸有着稳定而巨大的需求量,他做了计算,每天可以投递500份报纸,而且可以同时拥有5条送报路线。为了提高效率,他总是绞尽脑汁,比如将每幢大楼报纸的一半放在八楼电梯口,另一半放在四楼电梯口,然后他就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发报纸。即使是送报这样一件小事,巴菲特也总能从中发现更多的赚钱机会,即使作为一个报童,他也是最成功的那一个。15岁的时候,他靠送报纸已经积攒了12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可想象的巨款,他并没有及时行乐把钱花掉,而是又用这笔钱,投资了内布拉斯加州的一片40英亩的农场。

少年巴菲特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问爸妈伸手要钱,他卖可乐,捡高尔夫球,贩卖弹球机,甚至还当小地主,他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12岁的巴菲特就发誓说,如果30岁之前成不了百万富翁,他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来。你会吃惊地发现,赚到钱之后,巴菲特从不肆意挥霍,而是再把现金拿来继续投资,对巴菲特来说,这就像一场游戏一样,金钱,不过只是这场游戏的积分而已。当他进入大名鼎鼎的沃顿商学院的时候,不同于那些“书呆子”,巴菲特已经是一个有着十多年丰富经验的“商人”了。

多年之后,巴菲特在投资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依然还在美国小镇上,住着一样的房子,开着一样的汽车,玩着同样的游戏。桃花源之外,他仍旧不为外人所知。直到有一天,比尔·盖茨也同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巴菲特是谁?比尔·盖茨的母亲极力奉劝盖茨:你一定要去见见这个人。可是盖茨反问道,我为什么要花掉宝贵的一天假期,去见一个炒股票的家伙?当盖茨见到巴菲特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错了,所有人都错了,巴菲特炒股的秘密,就在于他根本不是一个炒股票的。

巴菲特取得巨大投资成功的秘密,其实都写在了他的童年经历中:第一步,想办法收集大量现金;第二步,找到并投资一个好生意,这个生意本身还能不断继续产生现金;第三步,制定战略和原则,把现金源源不断投入新的好生意,让它循环往复第一步和第二步。巴菲特管它叫滚雪球,他说,人生就是要找到一段很长的坡和一块很湿的雪,然后把雪球滚下去就对了。

秘密一:钱从哪里来

一个卓越的投资人,就像一个大厨,能够用普通的食材,调制出一桌美味的菜肴。在这场叫作投资的游戏当中,食材就是现金。开始这场游戏,每个人都需要首先自问,钱从哪里来?

巴菲特的成功,建立在一座伟大的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长期成长之上。其50周年的投资成绩,年均获得了将近20%的复合增长率。有趣的是,巴菲特从来不计算股价涨幅,他所说的20%,其实是账面价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公司净资产。一家公司,扣掉各项债务,利润不断滚大并计入资产,账面价值就可以保持长期增长。“市场先生”常常发疯,所以股价经常撒谎骗人,但是账面价值是实实在在的资产,除非你运气太差遇到了一个报表作假的撒谎审计师。更加有趣的是,经过50年漫长时间的检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年复合增长率,竟然也是20%左右。时间是最好的陪审员,他们集体举手,全票通过,证明了公司股价终归是向价值靠拢的。

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大家能看到的那一面——伯克希尔·哈撒韦,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供他来施展伟大的时间魔法点石成金。然而硬币的另一面,谁能想到,当年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却是一个巧合甚至是一个错误。

伯克希尔·哈撒韦原本是一家纺织厂。二战以来,军队开支增加,大量棉纺织品的需求爆发,这家公司迎来了黄金岁月。可是随着战争的终结,市场逐渐萎缩,南方廉价的劳动力又进一步对这个传统巨头造成冲击。1962年,它的股价跌破每股8美元,可是其运营资本却高达每股16美元,这就相当于一个东西打了五折出售。这对巴菲特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当时巴菲特的血管里还流着导师格雷厄姆的血液,他拿着放大镜,趴在地上寻找那些廉价的烟头,价格低廉,品质不高,但是好歹捡起来,还能吸上几口。

工人们听说巴菲特来了,都吓得像童话故事中“咕咚来了”一样,他们非常担心巴菲特是充当清算者的角色——低价买入公司,裁员关停,拆分卖掉,于是,工会不断组织交涉和巴菲特谈判。为了名声,加上巴菲特的“老好人”性格,使他不愿意被扣上清算者的帽子,即使这是一个成本高昂、破旧不堪,甚至看不到一丝未来希望的生意,巴菲特还是任由它继续运转了很久。

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淘宝”式的寻找便宜货的思维,让巴菲特遇到了一些不小的麻烦。本来就是一个夕阳行业,而工人的工资、设备的折旧,都是成本,所以这压根就是一个不赚钱,而且还需要不断往里面倒贴钱的生意,作为理性的投资,越早放弃越好。在这一刻,遇到挑战的巴菲特开始了思考:有没有一个生意,不用贴钱,维护成本不高,反而能源源不断产生现金呢?

透过厚厚的玻璃镜片,巴菲特深邃的目光停在了保险行业上。他发现很多保险公司,手握大量闲置现金,资金利用率极其低下。仔细研究发现,保险公司的模式,是先收费再理赔,整个周期跨度非常长。客户们缴纳的保费,只要没有出险,都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现金来直接投资使用,如果能够合理使用这笔“浮存金”,这不就等于天上掉馅饼了吗?有人说,这世界上最开心的事就是花钱,比花钱更开心的,是花别人的钱。巴菲特在这一刻,先人一步洞察到了这个秘密。

奄奄一息的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虽然前景暗淡,但好歹业务还算正常运营,每年还能产生利润,巴菲特拿出纺织厂的利润,收购了奥马哈国民赔偿保险公司、盖可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开始由一家衰败的纺织厂,华丽转身变成了一家保险投资集团。从这一刻开始,巴菲特终于找到了那一块能帮他把雪球不断滚大的“很湿的雪”。

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我们都要首先自问这个问题:钱从哪里来?这是11岁的巴菲特用120美金购买第一只股票时候,就已经在尝试解决的问题。

秘密二:价值是什么

当有了资金之后,应该买什么,成了接下来的问题。过去,市场的江湖上游走着很多“散装仁波切”(意指江湖上“跳大神”的那些伪大师、伪导师),张口就是价值投资,大家也对“价值”二字有着不少的误解,以为买得便宜、越跌越买就是价值,以为长期持有、捂股不动就是投资。

可是,价值到底是什么?

一家公司到底应该值多少钱,它的价值如何去评估,这些问题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甚至巴菲特自己也犯过错误,不然就不会去投资一家衰败的破旧纺织厂。大家认为买公司,就是买资产,所以公司的价值,就应该是资产价值,把那些厂房设备过磅称重,然后扣掉债务,算个数,如果股价比这个净值还低,就买入并长期持有。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讲,也有很多人用这个办法投资,典型的案例是银行,一旦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大家就惊呼“罕见的投资价值”。这里被忽略掉的问题,就是未来它到底是赚钱还是亏钱。如果未来出现连续坏账导致亏损,那么公司的资产价值也会因亏损侵蚀而萎缩,所以看上去的“价值低估”就有可能是海市蜃楼。

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其实来自于它背后的公司的价值;而一家公司的价值,并不能仅仅看它账面上有多少钱、它的厂房设备值多少钱,而是来源于它未来预期能产生的所有现金流的折现。这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有一家公司,每年很稳定地能赚1万元,它按这个标准存在了100年,一共赚了100万元。那么这家公司就产生了100万元的现金。这是不是意味着,你此刻去购买这家公司,它的价值就是100万元呢?其实非也,因为通胀和利率的效应,今年的一万元和明年的一万元是不同的,钱在贬值。当一家公司每年稳赚一万元的时候,其实它是在年年退步的,当最后把利率考虑进去,用今天的钱去“换”未来100年的那100万,你需要拿出的钱其实是低于100万元的,这就是此刻公司的价值。巴菲特,就是用这个办法在估算价值,发现股价低于这个“价值”的时候,奥马哈“先知”就会毫不犹豫,重金出击。

这就好比是德州扑克,你拿到的两张起手牌,就好比公司的资产,它的大楼、它的设备,甚至它账面上的现金,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一目了然、一清二楚的。但问题是,最后大家比大小,要看五张牌,后面的三张牌还没有发出,所以你并不准确知道它是大还是小,这三张牌,就是公司未来的利润。所以,即使是价值投资,你依然要对现在和未来同时做出准确评估,才能避免跌多了就大胆买这种刻舟求剑似的陷阱。

巴菲特一直在寻找的,是那种能看清眼前的起手牌,而且能猜出后面三张牌的生意。这就要求这个生意必须很简单,人人需要、需求稳定,不会因为技术发展和文化断层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几个条件同时锁定,消费品就成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的首选,全世界人民都爱的可口可乐,风靡美国的喜施糖果,甚至人们每天需要的刮胡刀片,都可以相对准确地去评估这五张牌的大小,一旦低估,就是送钱的大好时机。

巴菲特的办法,让我们摆脱了蒙昧状态,原来投资并不是赌博和完全凭借运气,一丝理性之光在隐隐闪现。可是用这个办法,你可能会错过苹果、错过谷歌、错过Facebook,甚至还错过了微软,难道这些公司统统都没有价值?要知道凭借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两人忘年之交、无话不谈的友谊,说自己不了解微软,看不懂高科技公司,所以不去投资,这显然过于谦虚而显得牵强。时隔多年,巴菲特终于还是重金投资了IBM,他说:我们来晚了。显然他并不是对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带有成见,事情的真相是,他其实是真正看懂了高科技行业的人。

其实,科技公司并不好办,不确定性极大。一家科技公司距离一家普通公司,可能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多数科技公司甚至都没能熬过“七年之痒”。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家很酷的科技公司,粉丝尖叫,股价暴涨,核心都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没用上相关的产品,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彩电、80年代的有线电话、90年代的大哥大,21世纪初的电脑和2010年后的智能手机,这都是当年最酷的科技产品,可是当大家都已经用上了这个东西,当它变成了一个日常用品,那么生产这个产品的公司,也就从科技公司,变成了一家普通的公司。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引领潮流的公司,都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时间,恰恰是这个叫作时间的敌人,是它让产品饱和,让利润停止了心跳。

巴菲特在寻找的好公司,恰恰是那些“时间的朋友”。巴菲特很少主动投资科技类公司,关键在于,巴菲特的办法有一个前提和重要的边界:长期投资。而科技类公司,在下一个五年甚至十年,连是否存在都无法保证,更别提去预测那可能都并不存在的三张牌——利润,所以科技公司并非没有价值,而是巴菲特的方法并不适用。为什么巴菲特一定要坚持长期投资呢?其实长期投资的秘密,就是为了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周期就像潮水起起落落,在水中嬉戏的人们时而贪婪,时而恐惧,而为了对抗经济的波动起伏,货币政策时而加息,时而降息,这些都是无法预测的噪音。拉长时间来看,利率和大众的情绪都是中性的,只有长期持有,才能过滤掉、摆脱掉这些市场噪声的干扰,让市场价格最终向由利润决定的公司价值靠拢。

秘密三:如何战心魔

恭喜你一路闯关来到第三关,我们已经拥有了资金,确定了价值,接下来即将面对终极大BOSS,也就是每个人内心中贪婪和恐惧的心魔。在最后动手的那一刻,你一定会犹豫,当市场价格下跌,所有人都在抛售,而你选择了当一名最帅的逆行者,反向进行投资买入,这相当于你在以一己之力高举了一面价值的大旗,在向所有人宣战。这是一种巨大的内心煎熬和考验:难道其他人都错了吗?

这是金融市场中一场旷日持久至今没有定论的大讨论:市场是否真正有效?按照有效市场的假说,市场价格反映了一切信息,所以你花时间去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总有人比你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他们凭借信息优势进行投资,基于此,价格,已经是客观有效的了,并没有你——价值投资者捡漏的机会。比如说你想要一台“苹果”手机,你发现市场上有人1000元在卖,还是最新款。但是转念一想,这八成是假的吧?会不会是翻新的?不然怎么会才1000元?有效市场假说就是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不会产生错误定价,大家都非常理性。

但是金融产品不同,大家想买,多数是因为看到它涨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确实会导致市场出现错误定价的机会,因此,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

就好比买烧鸡的经历,你看到有人排队,感觉闻起来很香。但其实它好不好吃,用的食材好不好,你并不知道。你决定去买,并未做过调研、掌握信息,仅仅只是看到有人排队馋虫上脑而已。市场也一样,大家都盯着成交量大、排队人多的公司,至于这家公司好不好,大家并不关心,于是这些公司就会产生错误定价,泡沫就是这么产生的。

到底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市场和别人呢?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给他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天堂召开会议,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有一个石油大亨堵车迟到,结果没有位子了。石油大亨老奸巨猾,眼珠一转就冒出一个主意来,对大家喊道:地狱发现石油了!结果人群一哄而散。石油大亨很得意,就像挤地铁一样赶紧乘势抢了个座儿。可是坐了一会儿,他突然发现不对了,不见有人回来,等了好久还是没人回来。于是石油大亨自己心里发毛了: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结果他扭头也去找石油了。这就是典型的人云亦云。

据说格雷厄姆的这一堂课,对巴菲特的触动很大,从那一刻起,巴菲特就树立了自己绝不盲从的投资理念,即要学会捂上耳朵做投资。因为市场里有大量的噪音,每天涨跌的波动,无数人无数的观点,吵吵嚷嚷。只有捂上耳朵、闭上眼睛,才能专注地寻找价值,这恰是投资这件事情的本质。

至此,你会发现,每个字都认识,道理也都能懂,但是为什么依然做不到?心魔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来源于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也就是说,亏一元钱带来的痛苦,需要赚两元钱带来的快乐来弥补,这里面有一个两倍效应。由于这种心理效应的存在,所以人们在赚钱的时候日渐麻木,根本停不下来,最终高位接盘;而价值出现时,出于一买就套的损失厌恶,所以又无人敢买。

干掉这个心魔,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寻找收益和损失不对称的投资项目。当你发现一项投资上涨能赚到两元钱,下跌只会损失一元钱,这有助于缓解和补偿损失厌恶心理;第二个办法,承担能承担的风险。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风险,其实并不取决于他的胆量大小,也不取决于是否有夜夜安枕的良好心态,而是取决于收入水平。当你有不断增长的收入和现金流获取能力,你就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接受岁月和时间的考验。在乎,而非过度在意,有助于摆脱心魔的缠绕和束缚,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它会开出一朵美丽的玫瑰,名字叫作价值。

最后的秘密

巴菲特的秘密,说出来其实根本不是秘密,他只不过像阿甘一样,在时间面前,自始至终不断地“傻傻”奔跑。

巴菲特有两个最重要的秘密,却往往因为太过于常识而被忽视掉的。一个是“复利的法则”,这也是爱因斯坦所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宇宙间最伟大的魔法。1%看起来令人不屑,但如果每天进步1%,365天后,你的力量将变成原来的37.8倍。是复利让利润不断奔跑,让你个人不断进步,让时间和耐心也变得更有价值。

另一个秘密,来自于内心。巴菲特从少年时代,就有着与生俱来的对于赚钱这件事本身赤子之心般的热爱,而无关乎花销和享受。最后他的所有财产几乎全数捐赠。这种数字游戏,是他一生挚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发自内心的热爱,这可能是每个人都能学得会的——巴菲特的秘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