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精心绘制精美画卷

精心绘制精美画卷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长期战乱和帝国主义在华巧取豪夺,建国初期,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要开展的工作千头万绪,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如何解决6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在一片废墟的中华大地上绘制出一幅最美的图画,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出发,首先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毛泽东与这两位专家一起商讨治淮大计,虚心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并责成两人尽早拿出治淮方案。

由于长期战乱和帝国主义在华巧取豪夺,建国初期,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要开展的工作千头万绪,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如何解决6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怀着对新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在世界各地大肆宣扬说中国共产党根本无力使中国人民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人治国能力的怀疑。面对国际上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国内贫乏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毫无惧色。他信心百倍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相信,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为了在一片废墟的中华大地上绘制出一幅最美的图画,毛泽东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出发,首先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发展农业首先要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旱灾、水灾、蝗灾、雹灾等连年不断,而其中水旱灾害破坏性最大。防治水旱灾害的关键是兴修水利。可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民党统治时期,水利无人管。每逢发生水旱灾害,农田颗粒无收,地主催租逼债,农民被迫典地当房,卖妻卖子,逃荒要饭,处境异常凄惨,这使对劳动群众怀有无限热爱和同情之心的毛泽东异常心痛。建国后不久,他便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毛泽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视察了淮河、黄河、长江、海河等水系,谋求根治水旱灾害的具体办法,生动地展现了一代伟人关心百姓疾苦,致力振兴华夏的赤子之情。

淮河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横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全长1 000多公里。1938年,国民党为阻止日军进攻,炸毁了黄河花园口大堤,致使黄河夺淮入海,破坏了淮河水系,带来了无穷的水患。1950年,我国北方长时间、大范围的降雨,造成淮河上游各支流洪水同时汇集,发生特大水灾,致使豫皖境内4 000多万亩农田受灾,灾民达1 300万人。当时华东军政委员会向毛泽东汇报了皖北受灾的详细情况,电文中写到:今年水势之大,受灾之惨,不仅重于去年,且为百年所未有。淮北20个县、淮南沿岸7个县均受淹,被淹田亩总计3 100万亩,占皖北全区1/2强,房屋被冲倒或淹塌就已报告80余万间,其中不少是全村淹没,耕牛、农具损失极重。由于水势凶猛,群众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或失足坠水,或船小浪大,翻船淹死者,统计489人,受灾人口共990余万人,约占皖北人口之半……

毛泽东看到这些,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拍案而起:“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他在“不少是全村淹没”、“统计489人”等处划上了重重的横线,并批示周恩来:“请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8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如何,望酌办。”

为了商讨治淮方案,毛泽东多次请教水利专家、民主人士,邵力子和傅作义即是其中两位。邵力子曾任国民党山西省政府主席,他当时十分重视黄河水利,先后主持修建了陉惠和洛惠两渠,被百姓誉为“当代大禹”。而傅作义则是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对治理水利也颇有研究。毛泽东与这两位专家一起商讨治淮大计,虚心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并责成两人尽早拿出治淮方案。邵力子通过对江淮流域作了一个月的考察后,向毛泽东提交了考察报告。不久,毛泽东亲自打电话给邵力子说:“先生的报告拜读了,觉得很好,也符合实际,中央已研究决定,先从淮河向水患开战。”

在毛泽东的亲自督促下,淮河治理工作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上马了。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根治淮河而斗争》,指出:“淮河水灾是一个历史性的灾害,并且即将开始长期的水利工程,豫皖苏三省的干部群众应积极动员起来,在政务院和各级治淮委员会统一领导下,为完成伟大的治淮任务而斗争。”毛泽东也亲自为治淮工程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毛泽东关于根治淮河的指示传到淮河两岸,深受水患之苦的千百万群众莫不欢欣鼓舞,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对治淮工程的热情不断高涨。11月下旬,规模巨大的治淮工程在上中下游相继开工。

1951年,毛泽东派以邵力子为团长的中央治淮慰问团看望和慰问了全体治淮员工,并把慰问信和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锦旗授予治淮委员会和各省治淮指挥部。慰问团转达了毛泽东对广大辛勤劳动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的亲切问候,代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向他们致以了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敬意。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治淮员工们。在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下,治淮员工们不计生活困难与工作艰险,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造福百姓的伟大历史洪流中。治理淮河,共修建13处水库,17处控制工程,还疏浚旧河,开挖新河,修建船闸等,工程量之大,举世罕见。淮河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和关怀下克服重重困难,肩挑手推,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接着,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相继完成了对黄河、海河等水系的治理工程,在中华大地上绘制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毛泽东心系新中国的河流大川,心系中国人民的安危乐福,一心欲为中国人民造福,减去他们的千年贫困和饱受天灾人祸的困苦。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在毛泽东的直接关心下,获得了巨大发展。据粗略估计,由于兴修水利,防止水患和扩大灌溉面积以百万亩计,同时还在发电、航运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大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初步改变了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局面。

由于水旱灾害的严重破坏性,近代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曾对此予以过一定程度的关注。曾国藩曾上书呼吁导淮。孙中山也强调:“修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蒋介石也曾成立导淮委员会,但他们都未成功。因为他们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真正动员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后的精神动力。毛泽东凭借出色的管理才干,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在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领导全国人民发扬与天斗、与地斗的艰苦奋斗精神,万众一心,在短短几年里就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壮举,在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谱下了壮丽的诗篇,在神州大地上绘下了最美的图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