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岛济南日照哪个城市综合实力强

青岛济南日照哪个城市综合实力强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照山东,潮涌崂山。在经济总量方面,2009年,青岛生产总值已达4890亿元,进入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十大城市之列,并且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青岛的中国名牌约占山东全省的1/4强,是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作为山东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日照建市21年,即崛起为山东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城市,成为中国著名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日照山东,潮涌崂山。

既山且海,山东的未来发展,正如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一样,既多元广博,又富有争议。

青岛模式,可谓山东发展模式的典型。青岛的国有企业一反国内其他国有企业暮气沉沉之常态,生机勃发,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啤、双星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可以说,青岛模式,是山东的“国企模式”的典型。

祸福相依。青岛的未来能否走远,还在于青岛能否发展大众产业,使青岛变为“轻岛”,重工业和国有企业的比重应该稍微下降,大众工业和民营企业则需要实现飞跃。

而摆在山东面前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其游离于环渤海经济圈之外,特别是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山东俨然成为独立的一级经济区。海洋经济在山东方兴未艾,青岛、日照、威海、烟台、东营等城市群起争雄。未来的山东,是向北还是向南?这是一个问题。

崂山巍巍,海水汤汤。

在青岛的母亲山崂山之上,有一石刻铭文,称崂山为“中国道教第二大圣地”。

在这个自称“第一”成为习惯的时代,自称“第二”,既透露出山东人的淳朴谦逊,也体现了山东人的大气。不过,称第二者,既表明自己目前已成就斐然,亦表明自己对未来心存犹豫——有大志,但是却不知道能否飞跃为第一。

崂山铭文,可谓是对青岛目前情况的隐喻。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逐渐崛起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更成为山东经济的火车头,集中体现了山东模式的所有优点。在经济总量方面,2009年,青岛生产总值已达4890亿元,进入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十大城市之列,并且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在具体产业方面,青岛的家电、船舶、食品饮料等行业蜚声中外。而在企业领域,青岛更是诞生了一大批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海尔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巨头,青岛啤酒为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其他如海信、双星、澳柯玛等,亦是群星璀璨。青岛的中国名牌约占山东全省的1/4强,是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未来,青岛的目标,是进入中国城市第一方阵,完成新的飞跃。轻装简行,方能致远。

目前,青岛的重工业比重过大,民营经济并不活跃,这两大局限,使青岛步履沉重。

从青岛变身为“轻岛”,未来长路漫漫。

一直以来,青岛的重工业比重长期超过70%以上,轻工业萎靡,在一度成为中国纺织之都的青岛,纺织工业竟然消失无踪。这10年来,青岛的轻工业开始发力,至第一个10年的中期,也就是2005年和2006年左右,青岛的轻工业达到顶峰,轻重工业的比重大约为各自占一半。但是,其后几年,重工业又开始出现反弹,至2009年,重工业的比重又远远超过了轻工业。

巧合的是,青岛民营经济的发展曲线,几乎与其轻重工业的发展曲线重叠。一直以来,青岛的民营经济并不发达,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民营经济的比重尚不足20%。其后,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改制的推进,以及对民营经济的松绑,青岛的民营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至2006年达到高峰,民营经济的比重破纪录地达到了69.9%。而后几年内,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国进民退”浪潮,青岛民营经济的比重亦重新开始下跌,至2009年,青岛民营经济增加值只有1865亿元,其比重重新跌破50%。

在2009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青岛有六和、新华锦等3家民营企业入选,而在地处长三角的杭州,则有82家企业入选,其数量是青岛的数十倍。

民营经济的欠发达,直接影响到青岛的经济活力。众所周知,青岛是山东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龙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并不很发达。其发展模式,被称为“大象经济”。

大型国有企业对于青岛的早期崛起,功不可没。但是,在当下市场化日益完备、开放行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青岛国有企业的局限亦开始显现。特别是在开放竞争领域,青岛的国有企业在与外地同行业的民营企业的比拼中,几乎全面处于下风。在一度被青岛引以为豪的家电行业中,青岛的两大龙头增速都缓慢,而在广东,诸多民营家电巨头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0年,青岛的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万亿,成为中国九大工业总产值过万亿的城市之一。就“大”而言,青岛已经无需证明,而在这个过程中,青岛发展重工业、大型国有企业的苦衷,亦为世人所知。毕竟,一个重工业项目,如石油化工等所创造的利润,非轻工业可比,而大型国有企业对于经济总量的贡献,亦非民营中小企业可比。在经济总量尚不是特别突出的情况下,青岛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大型国有企业,情有可原。

然而,时势已变。

实现1万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对于任何中国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坎,是衡量其是否已经成为一流工业城市的重要指标。在完成工业上量的突破之后,青岛需要完成从大向强、从重到轻的转变。

今后,青岛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是,改造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比较严峻,在国有企业势力重新膨胀、各项改革部分停滞的情况下,重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如管理者收购(MBO)等,不太现实,但是,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性改造。

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在大型国有企业的周围,培养一些民营企业,如配件商、上下游供应商等,以大型国有企业,拉动部分民营企业的成长。

其二是,在传统的产业结构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在新兴产业领域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

青岛的传统产业,有其仍然需要保持独到的优势,青岛获得真正改变的机会是在新兴产业。 在未来的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海洋经济产业领域,青岛可以放手民营企业,在不削弱国有企业的情况下,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完成事实上的增量式改革。

大型国有企业尚能做好,何况民营中小企业?

重工业能独占鳌头,难道独缺轻工业?

日照山东。

山东之东,日出的方向。敢于叫“日照”者,必是有非凡气魄。

作为山东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日照建市21年,即崛起为山东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城市,成为中国著名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在2010年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2009—2010)》中,日照的经济增长率位列全球经济增长率第八位;同时,日照市位列中国城市未来潜力排行榜的第六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慢的情况下,日照市2009年的生产总值总量是2005年的两倍,4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实属国内罕见。

能成非常之事者,必有非常之谋。日照能够遽然崛起于大海之滨,与其独特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在山东,日照可谓异数。日照位于胶东半岛的西南角,南与长三角的江苏接壤,北方是广阔的大陆腹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起点,东北方是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青岛,东方则是日本和韩国,既可以说日照是得四方眷顾,亦可以说日照是处于四面夹击之中。

君子善假于物。日照在四面强邻之中,借用他方之长,而非为他人所制,将四周的强力叠加为自己的力量,由此走出一条非同寻常的发展道路。

虽然直到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之后,山东半岛才提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构想,但在现实中,这一发展却早已是默默地实施了很多年。

如何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中脱颖而出,如何避免与半岛其他城市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之中,特别是避免与青岛正面交锋,是日照的第一要务。山东的半岛蓝色经济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相比珠三角和长三角,其产业分工更为明确,但是,仍然存在同质化的危险。如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以及滨州七大城市,在港口和机场的建设方面,就出现了各自为政、互不相让的格局。同时,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之间,亦存在近距离竞争。

在日照与青岛之间,亦存在一些竞争,如在港口经济方面,日照是除青岛之外的山东第二大港,风头直逼青岛。日照要成为“水上运动之都”,其帆船锦标赛,大有与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双雄对峙之势。

不过,虽然存在竞争,日照在处理与半岛蓝色经济圈的其他城市之间关系时,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日照与青岛之间,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

早在2004年,日照与青岛即签署了两地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向区域一体化跨出了第一步。青岛在成为日照农产品和海产品的重要市场的同时,又为日照提供金融等方面的服务。目前,日照吸引到的青岛投资达150亿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2005年到2009年,日照的服务业的比重,从35.8%调整为34.2%,没有上升,反略有下降。这些比重到哪里去了?除了工业增速加快外,很大原因是日照的部分服务业,由青岛代做了,青岛的农业比重降低,而服务业比重上升了。

在山东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区之前,山东省内在2008年即提出了建设“鲁南经济带”的战略部署。而日照,则是鲁南经济带的唯一出海口,连接着欧亚大陆桥和山东、山西等广阔内陆腹地。为此,日照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以期成为内陆腹地的战略前沿。吞并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日钢”)之后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钢”),有望成长为与首钢、武钢、宝钢等分庭抗礼的巨头。日照的航运事业,亦可崛起为太平洋西海岸的重镇。

日照按照“一带三轴八区十大产业”的沿海产业框架布局,不仅要建成钢铁行业基地,亦要大力发展汽车、造船、浆纸、粮油、石化、木材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港工业,积极推进日照临港机械等专业性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基地建设,争取形成临港工业千亿级、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增强辐射带动力和集群效应。2009年,全市临港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7亿元、利税82.6亿元、利润61.1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4.1%、47.3%和51.1%。日照现代威亚汽车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亦是日照临港工业的重要棋子。其他如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森达美(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华海船业有限公司等临港工业巨子,亦在快速崛起之中。

《日照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获国家批复,今后几年,日照港口万吨以上泊位将达到253个,年吞吐量将达到6亿吨,甚至可以超过青岛和天津。

与日本、韩国和欧美等的贸易,乃是胶东半岛几乎所有城市都拥有的优势,日照亦不甘人后。唯一不同的是,途径日照的运煤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的最好通道,这是同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日照港口的直接腹地扩展到鲁南、豫北、晋南及陕西关中的16个地市,面积达17万平方千米,与青岛港、连云港的腹地面积不相上下。这一地带,煤炭(鲁西南煤田、晋南煤田、焦作煤田)、油气(中原油田、陕北油气田、晋南气田)等战略性资源十分丰富。

在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交往方面,日照亦独占先机。早在2006年,日照就与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以及珠三角核心城市之一的东莞,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双方之间的招商引资、产业转移、贸易来往等,均非常频繁。

日照在4个经济区中,均担当了不同角色。日照的明智之处,在于它对各个角色的清醒认识。日照将主角和配角,分得清清楚楚。在鲁南经济区中,日照一马当先;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日照积极接轨青岛,加强区域一体化,绝不争主角;在对日本、韩国的贸易中,日照与半岛诸城机会均等;而在长三角、珠三角等边缘性战略区中,日照则得地利之便。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两种类似的绝世武学: 其一曰吸星大法,可以将对方功力,化为己有,但是伤身;其二曰太极,既借他人之力,亦强大自身。日照的未来,亦当以此为鉴,既善借大势,亦不为势所驱。主角与配角之间,依地利之便、实力消长与时势变化而变化。

纵观全球强国,其经济的强盛,无不以出现世界级的企业巨头为标志。通用、沃尔玛、微软之于美国,三星、现代之于韩国,东芝、索尼、丰田之于日本,莫不如此。

就规模而言,山东的企业,在国内普遍比较大,最典型的是青岛海尔。目前,海尔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是国内竞争性行业少数几个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巨头。其他如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等名牌企业也像参天大树,撑起了青岛的“经济脊梁”。青岛市有两个产品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另有69个中国名牌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青岛还涌现出了一批企业与品牌,它们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另一城市日照,其工业比重从2005年的47.9%,上升到2009年的55.7%,可见其工业发展之迅猛,而在此过程中,日照亦涌现出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

不过,相对而言,在竞争性领域,中国企业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还显弱小,竞争力还不强,规模上亦难望全球性巨头的项背。

仅以家电行业而言,海尔已经是中国家电行业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2009年,海尔收入大约为1200亿元,折合约100多亿美元,而同期的韩国三星,收入达700亿美元之巨,日本的索尼、松下等,收入亦有数百亿美元。

而除海尔之外,中国家电行业中,难见1000亿元的巨头。同在青岛的海信,刚过500亿元,按照其目前的发展速度,离1000亿元的年收入,尚有不少距离。而海信,已经算是中国家电企业里比较优秀的了。

2009年的全球500强,排在末位的企业,其年收入就在1000亿元左右。能否实现1000亿元的规模,是考验企业能否进入全球500强的一个硬性指标。仅此而言,中国在竞争性领域的企业,能够达到世界500强,或者是接近世界500强者,寥寥无几。

未来,中国需要更多的千亿企业,而作为中国经济先发地区的山东,重任在肩。目前,山东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工业大省,同时,山东以大型企业为主体,企业力量比较集中,完全有条件率先在部分产业领域诞生一些千亿巨头,如海尔一样。

我们欣喜地看到,除海尔之外,有一批企业,离成为世界级巨头仅有一步之遥,如海信,其年收入已经超过500亿元,而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龙头,其未来亦不可限量。同时,在日照,临港工业的发展,亦需要发展大工业、大企业,在日照诞生一批企业巨头,亦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