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湾和大陆贸易

台湾和大陆贸易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台湾地区的崛起,更似两大板块冲撞的结果。台湾地区的腾飞,得益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台湾地区的轻工业、食品工业享誉全球。而且,与台湾地区不同的是,中国大陆、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具有大国经济的特点,兼备制造中心与消费中心的双重功能。台湾地区制造,在美国的市场已经大为萎缩。台湾地区的专利数量,仅次于美国、德国与日本,高居世界第

中国台湾地区的崛起,更似两大板块冲撞的结果。

一边是发达经济体,一边是后发经济体,台湾地区居中,得第二次产业转移之大利。

日本的战略已经从“对美依存”转移到“亲美入亚”了。

台湾地区的崛起,已经使其从以前发达国家的跳板,变为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而中国大陆的全面崛起,亦将使台湾地区的战略中心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最终“回归中国”。

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台湾地区位于欧美下位,而位于中国大陆上位。

台湾技术与大陆市场可以成为完美组合。与大陆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台湾地区新的选择。

2009年8月5日,大陆知名旅游公司携程旅行网收购了台湾地区最大的在线旅游网站易游网,这是60年来台湾地区首次允许大陆企业投资台湾。台湾“经济部”在2008年7月至9月,分三次出台企业登陆投资上限松绑、登陆投资产业类别松绑、大陆资金来台投资等三大方案。

在未来,两地企业之间的互相并购,将使各自的优势获得最大化的组合,企业的改变,也有可能改变台湾经济体的存在意义。台湾地区的兴起,更多依靠的是现代化改造,以及作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卫星”而承接产业转移。而在未来,台湾地区的成长前景,更从根本上取决于大陆。其未来战略中心,必然从美日体系,转移到大陆体系。

台湾地区的腾飞,得益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日等国由于技术进步和工资的提高,逐步转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其原有的生产和技术很快转移到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等发展中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以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产业之间的落差所促成的产业转移,是台湾地区作为“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大背景。

作为美国的政治军事同盟,台湾地区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一直到2004年以前,在长达55年的时间里,美国均是台湾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台湾地区的加工食品、农副产品历来是传统出口产品,后来兴起的纺织、制衣、鞋业、塑胶、人造纤维、机械、电工器材等产业,均以出口美国为主,台湾地区一跃成为全球出口加工的重要基地。

今日台湾地区的著名企业,都是借为美、日企业代工起家。宏碁集团在创业初期,就曾经为惠普等企业代工;鸿海为索尼生产游戏机,为戴尔生产电脑零部件;华硕为索尼代工PS2游戏机;仁宝是东芝最大的代工伙伴;而台积电则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代工厂。

在为美、日企业代工的同时,台湾地区的本土企业亦获得了长足发展。台湾地区的轻工业、食品工业享誉全球。更令人意外的是,在传统产业之外,其在新兴产业领域,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台湾电脑生产能力的3/4用于为日本和美国的品牌厂家生产电脑。而在晶片、电脑及周边设备、液晶显示、集成电路模块、记忆体等半导体科技产业方面,台湾地区更是执全球之牛耳。与此同时,明基、华硕等台湾地区本土自创品牌,亦成为全球性品牌。

台湾地区经济的特点是: 高素质的人民及由此造就的丰富人力资源、贫乏的内部资源和市场,可以纳入美国经济体系,但不太可能成为独立的不可控的经济体。与美国经济的巨大互补性,是台湾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韩国一样,传统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产业落差,造就了台湾地区崛起的时机。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说,其形态正如两大板块碰撞后的结果。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是一大板块,而广大后发的经济体则是另一板块,无论是韩国还是台湾地区,更像是发达经济体与广大的后发经济体之间的中间地带。只有小的经济体,才适合充当这种角色,早先的日本,后起的韩国与台湾地区,都得益于这种中间地带的地位。

但是,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台湾地区等小经济体的中间作用被稀释。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大陆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以比台湾地区更低的制造成本、更广阔的市场,使台湾地区的代工中心地位受到威胁。而且,与台湾地区不同的是,中国大陆、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具有大国经济的特点,兼备制造中心与消费中心的双重功能。中国大陆的商品,已经占美国进口商品的第三名,仅次于加拿大和欧盟,其中,纺织产品更是占到美国市场的50%以上。而美国的很多服务外包业务,则为印度所垄断。台湾地区制造,在美国的市场已经大为萎缩。而消费中心的功能,则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亦转移到中国大陆等新兴市场。最近两年,中美之间已经互相成为对方的第一贸易大国。

当新兴经济体崛起后,中国大陆、印度等大的经济体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直接合作将日益加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小经济体的中间地带角色,将逐步退出舞台,台湾地区作为中间地带的地位将逐步被淡化。

同时,随着台湾本土品牌的崛起,亦诞生了一批世界性的企业,如宏碁、华硕等,宏碁更成为美国的IBM、惠普、戴尔等电脑品牌的竞争对手。台湾企业的崛起,更使其被美国很多企业视为竞争对手,而不再是昔日的伙伴。

如同日本从“对美依存”到“亲美入亚”的战略转变,中国将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预期,亦将使台湾地区的战略中心,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开始其“回归中国”的旅程。台海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台湾地区新的重要选择。

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大陆即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台湾逐步摆脱了对美经济的依赖。

此前,两岸投资一直是单向的。据台湾地区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台湾企业累计向大陆投资逾770亿美元,而大陆对台湾地区的投资,则基本被禁止。台湾地区一直不愿意开放大陆投资,最大的担心,就是大陆可能会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控台湾。

而现在,这种顾虑已被解除。在“美台体系”中,台湾地区处于下位,只是被动承受美国、日本等国的产业转移。但是,在新的“台海体系”中,台海之间的产业转移,将是双向的。在大众消费领域,将更多出现大陆企业兼并台湾企业的情况,但是,在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台湾企业却可引领产业风潮。

相对大陆而言,台湾更早地完成了产业升级。在产业格局上,台湾领先于大陆。

台湾地区在晶片、电脑及周边设备、液晶显示、集成电路模块等科技产业方面,均执世界之牛耳。台湾地区的专利数量,仅次于美国、德国与日本,高居世界第四位。台湾地区在所有的出口品中,高度技术密集的产品已近50%。同时,台湾地区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0%,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台湾地区经过近20年的努力,完成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2009年,台湾地区对大陆投资开放了100个行业,从零售业、餐饮业,到汽车产业和个人电脑制造业,多集中在制造与大众消费行业。在大陆方面,官方的重点投资领域,设定在电子、通信、海洋运输、纺织及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突显了大陆作为“世界工厂”的强势制造地位。台湾与大陆之间产业的转移与融合,有可能形成台湾的技术与大陆的制造、市场的分工。

这一趋势,在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已有所体现。

2009年4月,中国移动认购了台湾远传电信12%的股权,即是期望借助远传的3G技术平台,中国移动还希望借助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移动通信(TD)方面的技术;在漫游产业,中国移动则可能与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威宝等企业合作;在手机方面,台湾地区的全球芯片之王的地位,亦可为中国移动提供广泛的合作者。

在合作中,中国移动收入的70%将提供给技术开发者。在“台海体系”中,“微笑曲线”的上端,也许更多在台湾地区,这亦是“台海体系”与“美台体系”的本质区别。

未来,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大陆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产业,明基已可与索尼、三星等巨头分庭抗礼,中国台湾地区更有可能取代日本、韩国,成为全球液晶显示器产业的龙头。目前,中国大陆的液晶显示器一直受制于日本、韩国,而在未来,联想等信息技术巨头,创维、TCL等家电巨头,将不再受困,其与台湾地区高科技行业的合作,将会日益广泛。

新的“台海体系”,将最终改变台湾地区作为独立经济体的存在意义。已经完成产业升级的台湾地区,与美国之间的产业转移的历史已告终结,而未来台湾地区的成长,将更多从根本上从大陆获得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