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活动,加强采购过程的税收筹划非常重要。否则,如果不重视采购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可能会出现“低价购进,高税支出”的情况。对于采购环节,企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1.采购规模筹划
企业购进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活动中都涉及税收问题。
(1)采购原材料
企业购进原材料,在国内采购需要承担增值税,从国外进口则还需要缴纳关税,当然,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当期销售的货物所用原材料成本,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减少企业所得税款。
由此可见,如果企业购进原材料数量大于当期生产所需原材料,则数量越大,企业负担的增值税款越多,同时超出部分不能抵扣应税所得。另外,企业多购进原材料可以增加进项税额,多抵扣当期销项税额,减少当期缴纳的增值税。
(2)购置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一般具有耗资多、价值大、使用年限长、风险大等特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固定资产购置的税收筹划,尤其是在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时需要特别注意其涉税问题,以及所涉及的企业现金流量问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把握好固定资产的购置时机。一般来说,企业应选择在出现大量销项税额时期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如选择在企业销项税额较小时期购进固定资产,则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剩余销项税额(全部销项税额减去原材料等税法允许抵扣的进项税),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从而降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力度。
②尽量缩短固定资产建设周期,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价值。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其完工以后才允许抵扣的规定会影响其建设资金的时间价值及企业对高投资回报率的追求,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地加快建设速度、缩短构建周期,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与投资回报率。
2.企业购货渠道的税收筹划
企业购货渠道筹划主要是纳税人选择供货方的筹划。根据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自身不得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材料的进项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于是许多企业在选择供货方时总是倾向于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实,这是一个筹划的误区,小规模纳税人也能提供发票。如果是管理科学、核算精确的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专用发票可由税务机关核准后代开。
3.企业进货时间的筹划
通常情况下,企业采购当以材料供应及时为原则,所以采购时间往往不能十分确定。企业采购的自主权决定了企业的采购活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而自主决定。
选择恰当的进货时间对于企业转嫁税负有着很大的帮助。
(1)利用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原理大家都比较清楚。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价格下降;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企业采购时作为买方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为自身谋利益。企业应在不耽误正常生产的条件下选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作为购货时间。因为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容易使企业自身实现税负逆转嫁。在所需采购物品的供给过剩时,采购方往往可以大幅度压低价格,而在供应不足时,采购企业往往成为销售方转嫁税负的对象。所以充分做好市场分析预测是进货时间筹划的关键。
(2)利用税制的变化
税收优惠向来是纳税筹划的乐园,适时地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随机应变的市场经济行为。税制应该具有稳定性,为了避免出现过度的震荡,使税制改革顺利平稳地进行下去,税制改革往往采取一定的过渡方式,企业利用这些过渡措施进行纳税筹划是大有裨益的。
4.企业采购结算方式筹划
采购商品时有两种结算方式:一种是赊购,另一种是现金采购。不论采取哪种结算方式,作为采购方要尽量延迟付款,为企业赢得一笔无息贷款。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未付出货款,先取得对方开具的发票。
(2)使销售方接受托收承付与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尽量让销售方先垫付税款。
(3)采取赊购和分期付款方式,使出货方垫付税款,而自身获得足够的资金调度时间。
(4)尽可能少用现金支付等(需要结合其他筹划)。
5.企业购货合同筹划
购货合同属于经济合同,购货合同签订的好与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水平的购货合同应该是规避税收陷阱,使合同有利于自身赢得利润,减轻税负。当然,也不能利用合同设置税收陷阱,那样虽然能够短期获利,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将失去合作伙伴,反而得不偿失。
购货合同的筹划应该是企业整个采购筹划的落脚点。因为采购规模、采购单位、采购时间、结算方式等最后都会反映在购货合同上。合同一旦订立,就意味着其他筹划活动的结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采购合同的筹划是企业采购筹划的总结,如果合同出错,意味着前面的筹划成果化为乌有。因此在进行购货合同筹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合同性质,是属于商业合同还是其他类型的合同。
(2)对合同的任何环节都应分析清楚,使筹划的内容能够对号入座。
(3)文字规范,用词准确。
(4)充分利用合同保障企业的权益。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筹划一般都是为盈利减负而开展的。合同是这些筹划的文字载体。企业采购规模的大小、购货单位的确定、购货时间的早晚、结算方式的选择等都应得到具体一致的反映,某一项内容的差错都可能会导致整个采购筹划的失败。
采购合同中有许多陷阱,比如在采购合同中要避免出现如下合同条款:“全部款项付完后,由供货方开具发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产品质量、型号等方面的原因,采购方往往不会支付全款,而根据合同条款采购方可能会无法取得发票,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因此,需要将合同条款改为“根据采购方实际支付金额,由供货方开具发票”,如此一来,问题便迎刃而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