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迈克尔·波特之所以在战略管理领域获得了崇高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企业价值链模型”、“钻石模型”等。的确,这些经典模型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得到了高度的尊崇和广泛的应用,以至于人们在提到迈克尔·波特时,必然会想起这些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只是分析的工具或方法而已,并不是迈克尔·波特对战略管理最重要的贡献。如果我们过于注重这些工具或方法,就会忽略这些工具或方法背后的战略思想,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弗雷德里克·泰勒就曾经经历了这样的痛苦:他的科学管理理论常常被人们等同于科学管理方法,而忽略了科学管理方法背后的科学管理思想,结果这些所谓的科学管理方法常常因为遭受抵制而失败。
迈克尔·波特在战略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战略定位思想。1980年,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出版,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理论诞生的起点。[33]作为一个产业组织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试图在企业战略和产业经济学两个领域之间架起“桥梁”,以改变战略理论研究脱离于企业竞争实践这一现象,《竞争战略》一书正是迈克尔·波特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和企业竞争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该书的副标题是“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在该书中,迈克尔·波特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哪些力量驱动一个产业中的竞争?企业应该制定和实施什么样的竞争战略?竞争者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战略决策者应该对竞争者的行动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一个产业将如何演化?企业如何在长期竞争中获得最佳定位?迈克尔·波特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研究,创建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提出了战略定位思想,形成了著名的定位学派。波特认为,战略定位(strategic positioning)是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内容,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要在企业与其经营环境之间建立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迈克尔·波特为首的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成为企业战略理论的主流学派。[34]
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思想是一个相当简明而又深刻的思想,即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必须进行战略定位,这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先期进行的工作。作为职业经理人,管理者的职业性就体现在确保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而不是单纯地努力工作。简言之,管理者是要“做成事”,而不是单纯地“努力做事”。按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的说法,企业领导人要对企业经营成败负责。[35]许多管理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直在“努力做事”,但最终却将企业推向了衰落的深渊,这其实是极其不“职业”的。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正是要帮助管理者为企业创造经营成功的前提条件。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思想融入了许多不同于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的观点,并满足了管理者对战略内容的迫切需要,因而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反响,很快就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36]
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思想的核心逻辑是,第一,在竞争性市场上,企业要取得经营成功,即持久地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就必须具有持续竞争优势,这是企业取得经营成功的前提条件;第二,在竞争性市场上,企业必须预先获得竞争优势,即企业是通过优势进行竞争,而不是在竞争过程中谋求优势;第三,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战略定位,或者更准确地说,战略定位就是竞争优势,因为有效的战略定位可以使企业在行业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应对行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即企业必须赢得与包括五种竞争力量在内的扩展竞争,而不是单纯地赢得与竞争对手的竞争;第四,企业要进行战略定位,就必须进行行业分析,尤其是行业结构分析,因为“行业结构决定着竞争规则的确立和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第五,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一方面是因为,一旦行业渡过了初始阶段的动荡之后,行业结构在相当长时期内是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通过定位、取舍和配称而形成的战略协调性增强了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如图6—1所示。从图6—1可以看出,战略定位或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企业经营成功或持久地获得超常回报是企业竞争战略的目的,而行业结构分析或拓展竞争分析是企业竞争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简言之,特定行业结构下的战略定位导致企业经营成功。
图6-1 迈克尔·波特的战略定位思想的核心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