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经济、文化、政治都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和文明的进程。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且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全球范围内整合文化要素的能力成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融合。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经济、文化、政治都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和文明的进程。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正走向交锋、交融的状态。目前,世界文化多样化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依存、对话、交流中发展。

世界文化多样化是不同文化相互依存、对话、交流的产物,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因此,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化深度交流的结果,是信息时代、开放时代不同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融的重要体现。抱残守缺或文化傲慢都不可能从多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都不可能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发展自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以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这三部公约,为尊重、保护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提供了法理依据与制度保障。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的民族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

况且,任何抱残守缺的思想或傲慢自大的态度都不可能从多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都不可能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发展自己。只有善于通过文化交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自身文化的发扬光大;只有善于通过有效途径向外传播自身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做出更大贡献。

为什么说世界文化大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呢?

首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到来可以为世界文化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且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信息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载体。以数字化、网络化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文化信息可以在瞬间抵达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用户,实现文化的“零距离”、“零时差”传播。这种文化传播速度和效率,是以往任何文化传播媒体都无法比拟的。这显然大大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文化传播工具与载体的同时,也推动文化表现形态发生变迁,出现了电子书、电子报、网络电视、博客、微博客、微信等一系列全新的文化表现形态,这些新的文化表现形态又反过来推动当代文化的进一步变迁。这显然大大拓展了文化的内涵,为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开始国际化,开始有强烈的文化融合冲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大趋势。谁都无法改变这种客观趋势的存在与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全面加速,当代国际文化传播和整个世界文化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增加值大大超过其他产业,增长率也普遍高于经济总量增长率。据统计,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美国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40%以上的份额。

文化产业呈现跨界发展、产业融合的趋势。互联网、移动媒体、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媒体融合、产业融合的步伐。借助跨界发展的力量,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新的文化领域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跨国文化公司成为世界文化版图的重要构成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产业之间的壁垒不断被打破,掀起了跨行业、跨国界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跨国文化公司占据了全球国际文化贸易量的2/3以上。

全球范围内整合文化要素的能力成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资源、人才、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些文化产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大型和超大型跨行业、跨国界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

文化产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同媒体的相互融合,不同生产方式的相互嫁接,加上全球文化市场的形成,使文化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出现了一些巨型文化企业;不同类型文化生产关联度增强,延长了产业链。在经历了全球化、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之后,文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融合。

再次,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有以继承和发扬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优秀传统文化来达到新融合的自觉。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先进文化都渴望融合其他的传统文化,并具有融合的历史。譬如,中国文化就从来不是封闭的、保守的,而是开放和包容的。一方面,中国文化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显示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襟,形成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历史传统。如汉唐时期吸收佛教文化、西域文化,宋明时期包容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近代以来接纳基督教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佛、道文化为两翼,以其他外来文化为辅助的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格局。

从2000多年前开始,中国文化就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中国“四大发明”就是借助著名的“丝绸之路”传播至西方世界的,其中指南针使世界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欧洲学术繁荣与思想传播,火药帮助欧洲各国军事崛起。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说:“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曾谈到,美国多元文化以全球文化资源为自己文化的资源,欧洲以及世界各国文化均可成为其资源储备地。美国以欧洲古典文化为自己的文化渊源,作为移民国家,现代以来又建立起多元文化共生并存的传统。

由于广泛地继承传统文化,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国际性”的轮廓和走向。

这种“世界性”在北部非洲最典型地反映在融合古罗马文化、柏柏尔本土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近代西班牙和法国文化的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在东部和南部非洲,“世界性”突出表现为斯瓦希里文化的形成,即伊斯兰文化与非洲本土文化交流的结晶。

当然,一切传统的文化资源要想在今天发挥作用,都要经历一个现代的转换。对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更要发扬,这样才是最好的融合。

最后,世界文化需要通过交流和融合消弭国家之间的误解和敌视,促进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时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可以消弭国家之间的误解和敌视,达到消除战争隐患,促进人类和平事业发展的目的。

比如,在冷战时期,由于苏联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存在着根本的矛盾和冲突,美国政府一直对布尔什维克政权采取否定和敌视的态度,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则性分歧始终是困扰苏联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双边关系的症结所在。“冷战”的格局与“铁幕”的严实性是苏联与美国和西方国家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敌视和遏制政策对前苏联的对外文化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二战”结束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和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对国际安全形成一定的威胁。苏共二十大后,苏美文化交流协议的签订为双方相互渗透思想提供了合法的渠道,而文化交流是这种合法渠道的沟通工具。事实证明,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和加强苏联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相互联系和了解,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解和结束冷战局面,有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团结,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世界还有非和平的因素存在,世界文化如何通过交流和融合,消弭国家之间的误解和敌视,促进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和每一个热爱和平的地球公民面前的一道问答题。

——就让我们听从人类的意志,响应未来的召唤,一起参与到世界文化融合的大浪潮中来吧!相信所有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