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在理想人居环境下的红色蕴意

建立在理想人居环境下的红色蕴意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今天再看“红色天街”的时候,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以一座红色文化为积淀的建筑群落,在中国,我们完全可以把“红色天街”的形成看作一场持续了千年的文化交锋,“红色”在中国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当下的先锋文化中它又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只有站在这种高度去理解中国天街的形成,才能读懂“红色地产”在当下的意义。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今天再看“红色天街”的时候,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以一座红色文化为积淀的建筑群落,在中国,我们完全可以把“红色天街”的形成看作一场持续了千年的文化交锋,“红色”在中国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当下的先锋文化中它又是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只有站在这种高度去理解中国天街的形成,才能读懂“红色地产”在当下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人类使用颜色,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红色,原始人把它作为生命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红色是一种图腾色,尤其是在远古时代,红色代表的是火神、太阳神,是神农和炎帝。

远古时期,因为神农炎帝率领领导的神农氏部落善用火烧制陶器,神农氏部落崇拜喜欢火和红色,神农炎帝的炎字就是两个火字摞起来代表火,火是红色的,太阳也是红彤彤炎热的天上火球,神农炎帝为人民大众的生计生活遍尝百草,寻找发现、培育发明了各种农作物,开创了华夏中国人民的农耕时代、农耕文化。华夏中国人民继承了神农氏炎帝部落的文化传统崇尚喜欢红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红色文化内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赤:中国传统五方正色之一。是一种红色的整体称谓。本指火的色彩或太阳的色彩。《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又指象征南方的色彩。《说文》:“赤,南方色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火者,南方之行,故赤为南方之色。”在传统中国,赤红色几乎成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历朝历代都被人们顶礼膜拜。有着高贵、喜庆、吉祥、朝气、权力的象征寓意。

丹:本意为丹砂,是一种中国古代巴越地区生产的一种天然的矿石。也指一种近于赤色而色相偏黄的色彩。如《意林》卷四引汉王逸《正部》:“皎皎练丝,得蓝则青,得丹则赤。”在上古神话当中,凤凰的巢穴便是丹色,而被称之为“丹穴”。中国古代色彩的使用是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的。丹色则为一种较为高贵的色彩应用于古代皇室。如:丹禁,指古代帝王所居住的禁城。丹诏则指古代皇帝的诏书。

丹又指一种高贵的色彩被应用于古代服饰,如唐代应用丹作为高贵妇女的服饰色彩。另外,丹色又同时表现为一种高尚的传统道德。如文天祥的千古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绛:又被称为中国红。东汉·许慎《说文》载:“绛,大赤也。”据闻秦代武将所配绛帕以别军阶。而古代服饰又应用绛色来凸显高贵。至清代绛色更被冠以“福色”的称谓。故而绛色集合了“高贵、幸福、香艳”等寓意。

朱:在中国古代,朱色几乎成为了赤色系列中最具有权力与尊贵的色彩,同时又象征着正统。如:中国古代四灵之一的朱雀,遍身赤色为象征南方的瑞兽。“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为古代帝王御用服饰之色。而地位较高的阶级被特许将大门漆成了朱红色,被称为“朱户”。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红色是喜庆的颜色,如古代中国人结婚办喜事,往往是一身红色,逢年过节挂起大大的红灯笼和贴上红色的对联,古代的宫殿、红色的宫墙、红色的柱子、红的大门、官员们红色的帽顶,由红色还衍生出了大批红色词语,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古时期的红色图腾到近代的红色革命,红色穿越五千年中国成为汉民族的文化底色。

另外,红色还被看成生命的颜色,它起源于人对太阳的崇拜。红灿灿的阳光是生命轮回万物生长的源泉。

在中国,红色还是吉祥和欢乐的标志。从个人生日婚庆到国家举国祝捷,红色就是美好的祝福和祥和的预言。

(二)全球化时代“中国红”是指向标

在外国人眼中,谈到中国,必然联想到“中国红”,无论是红色本身的颜色还是蕴意,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和演变中,它成了负荷中国人复杂情感的一个载体,一个符号。

从朱门红墙到红木箱柜;从孩子的贴身肚兜到以中国红为主题的婚礼;从本命年的腰带、佩玉的流苏到寿星的寿服寿桃;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香囊到扭秧歌的舞绸;从开张大吉的剪彩到恭贺新禧的贺卡;从铭刻着权力的印泥到记录着功勋的锦旗;从过年过节悬挂的灯笼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倒福和窗花,等等。

事实上,在这些文化的表象外掩藏的是厚重的文化传承,捕捉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红色的细节,可见红文化经过多少代潜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红色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内一直随着政治、经济发展而发生着改变,而“中国红”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发生改变,从早期自然环境因素对民族“红”文化形成的影响,到人文环境因素中传统认知论、宗教、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尚红习俗的演变,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红”记载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红”文化在不断演绎中,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家的象征、民族期望的象征、人们内心美好的象征。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它的符号所指,它喜庆吉祥的特色,也越来越为现代人文所推崇,从某种意义上讲,便是将我们这个民族红色崇拜与社会价值观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红文化的吉祥价值取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中国的审美当中,红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举国欢庆之时,从电视到街道上节日的装扮都能体味出中国红的主题,它是热烈、团结、喜庆、令人振奋以及吉祥的符号;“红”贯穿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的一生。

在现代,从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方面均表现出人们对红色的热爱。如国旗、国徽、党旗、团旗等都是红色为主调的。红色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举国欢庆之时,从公共场所到媒体节目,处处可见中国红的主题,它是庄严、热烈、团结、喜庆、革命和令人振奋的象征。

今天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下,红文化重新有了它新的内涵,那就是商业文化的注入。

(三)解读商业时代下“红色天街”的人居理想

商业化时代,红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无论是从色彩本身还是从文化内涵上说,笔者所阐述的“红色文化”在商业化浪潮中是一种信念和理想的蓝图。

在符号消费欲望膨胀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语境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使得吉祥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在中国兴起,而现代商业中的红文化生态,无论民俗审美、时尚指向还是政治寓意都代表了红文化的吉祥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导了消费认知,渲染起红色消费潮流。

这不仅是中国特有文化的符号暗示,同时也在红色视觉冲击下,形成独特的红色符号,红色文化,红色消费。

因此,红色天街从构思到形成,其呈现出来的其实是蕴含在中国文化基因里关于“红色”的一切文化想象、生活想象,同时也包括美好的人居愿景。

而笔者以为,这种文化想象即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居生活的美好向往。因此,以“红色天街”之名纳入当前的商业产品,实际上寄托的是一种夙愿。

就其本身而言,“天街”一词就是被梦幻堆砌而成的具象。皇权时代,天街是皇城与帝都的街市。历朝历代,天街被历代文化学者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憧憬。

唐韩愈有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而郭沫若直接以“天上的街市”为题作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显然,郭沫若所寄托的也是一种文化想象。在这些文化中,“天街”的内涵不仅仅是高处的街市,更是一种理想生活的高度,以及在这种高度之下的理想状态。当象征着热烈、吉祥、美好的“红色”与寄托着当代人最理想生活状态的“天街”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笔者以为,“红色天街”的造就者,在商品经济时代,为当代人找到了一种理想生活的温度。

在井冈山“红色天街”徜徉,笔者似乎也有这样的感触:

从井冈走来

在深圳闪光

选择红色,是选择传承

是选择吉祥

像阳光一样鲜艳

像枫叶一样闪亮

曾经是热血沸腾的符号

让一个时代闪烁光芒

崇山峻岭中的一次亮相

定格成一个民族追寻的梦想

从井冈山走来

在深圳闪光

她是天上的彩虹,她是人间美丽的街市

她是玫瑰的颜色

她是新娘艳丽的衣裳

这里是你的家园

是你构思未来的地方

追寻梦想的人啊

在这里插上你隐形的翅膀

从此,你一路春风

在爱与理想的天空里翱翔

从井冈走来

在深圳闪光

在大地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闪光

红色天街是茨坪的油灯

是深圳的霓虹

是铜锣湾的万家灯火

是神州大地的溢彩流光

我们见证一个时代的奇迹

我们见证梦想

像鲜花一样开放

我们手挽手

让衣袖卷起彩云

在大地和天空写下我们瑰丽的诗行

因此,我们今天谈及红色地产,事实上不仅仅再是一种历史的范畴,它具有更高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蕴含在其中,是喧嚣的商业时代对理想人居生活的完美寄托和憧憬。

同时,“中国红色天街”充分依托“文化吸引人、旅游留住人、精神感染人”的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故土、精神家园、创意殿堂”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以本地文化为根基,红色文化为灵魂,文化产业为载体,创造性地用创新模式去弘扬红色文化,创造可以消费的红色,可以带走的红色文化,可以持续的红色文化,可以净化心灵的红色精神;以“白天看文化,晚上看繁华;白天是景点,晚上是亮点;白天学精神,晚上思梦想”的定位来建设综合性红色主题的文化旅游商业接待服务集聚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