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马歇尔经济思想的背离和继承

对马歇尔经济思想的背离和继承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节已经追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在基本框架方面的古代思想渊源。马歇尔经济学说对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影响甚为复杂:既有背离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凯恩斯是马歇尔的得意门生,深受其传统经济学说的熏陶。这样,马歇尔和凯恩斯两人共同的战略目标都是有效需求充足,从而充分就业均衡,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前节已经追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在基本框架方面的古代思想渊源。本节主旨在于仔细清理马歇尔对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影响。

马歇尔经济学说对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影响甚为复杂:既有背离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尤为复杂的是,背离中又还保留着继承的实质内容;继承中又伴随着发展,增添了一些新奇玄妙的具体花絮。更有甚者,有些基本理论实际上确实由凯恩斯继承了,但在表面上并不明显,有的几乎只是简单触及或含蓄暗示,这就使这种继承关系特别隐晦难辨。因此,这个独特而庞杂的就业一般理论在表面上显得特别新颖奥妙,同时凯恩斯自己再三强调“摆脱旧说”的“长期挣扎”,从而仿佛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匠心独运”,完全背离了马歇尔,但实际上凯恩斯“新经济学”确实留存着马歇尔传统经济学说的深沉烙印。这就有必要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继承—背离关系进行认真清理和明细分析。

凯恩斯是马歇尔的得意门生,深受其传统经济学说的熏陶。他在《就业通论》的“原序”中承认:“本书之作,对于作者是个长时期的挣扎,以求摆脱传统的想法与说法。”(23)既然需要长时期的挣扎,才能摆脱传统教义的羁绊,这就从反面证明马歇尔传统经济学说原来对他的影响之深刻。然则他究竟摆脱了马歇尔经济理论的哪些传统论点?摆脱的程度又究竟如何?

首先,他确立“有效需求不足”这个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首先向萨伊定律发起进攻,否定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促使“供给=需求”这一传统教条。因此,我们可以说,“凯恩斯革命”主要就是革马歇尔几项基本理论中流通论——萨伊定律的“命”。马歇尔坚持他那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流通论,认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自动促使供给与需求趋于、并保持平衡,不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用凯恩斯的术语来表述)之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而凯恩斯呢?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危殆局势下,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突出地表现为最迫切、最困难、最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他抓紧“需求不足”这种病症作为研究对象,把“有效需求不足”作为贯穿在其就业理论整个体系的中心课题。他用“消费倾向基本心理规律”去否定并取代“萨伊定律”,认定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能保证供求均衡,而是经常处于有效需求不足:低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水平。这样,他以“有效需求不足”为轴心,在理论上,集中探索有效需求所以不足的各种因素和原因,构成其庞杂综合的就业理论体系;在政策上,制定弥补需求不足的各种政府干预措施,构成其需求管理方案。总之,凯恩斯否定萨伊定律,他就背离了马歇尔基本原理中的流通论,这是“凯恩斯革命”的一项基本内容,并由此而引申出这个“革命”的一整套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

其次,进一步考察,凯恩斯对马歇尔流通论之萨伊定律的这种背离,究竟是否彻底呢?可以明确地说,这种背离绝不是彻底的。实际上,这种背离只是限于资本主义经济在运行方式上的变异,而不是实质上的改变。也可以说,凯恩斯对马歇尔在这一理论上的背离,实质上,只是一方面,在精神实质上继承这个定律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在这一继承关系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导致并保持供求均衡,在运行途径上,由自由放任的一种方式改换成政府干预的另一种方式而已。

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是确认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的完善性和协调性,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导致充分就业均衡——供求均衡,否定“有效需求不足”,否定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凯恩斯呢?否定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的完善性,认为它不能自动调节而导致充分就业均衡,而必须依靠政府干预,使之成为“可调节的资本主义”,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均衡,消除经济危机,解救失业问题。这样,马歇尔和凯恩斯两人共同的战略目标都是有效需求充足,从而充分就业均衡,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两人的差异则在于:前者确认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的完善性、协调性,能够自动调节导致充分就业均衡,不存在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后者却否定这种完善性和协调性,承认“供大于求”,承认经济危机,但确认这种病症是可以救治的——通过政府干预能使需求不足得以补足,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由此可见,凯恩斯和马歇尔在流通论方面的终极目标是完全相同的:“供给=需求”,保持充分就业均衡。这就是凯恩斯对马歇尔流通论的继承关系。凯恩斯对马歇尔流通论的背离则只限于达到这种均衡的方法和途径:用确认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之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去取代市场调节的完善性;用政府干预的需求管理以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去取代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以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均衡。因此,在这点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凯恩斯对马歇尔流通论的背离,只是用他以政府干预为主要途径的新型“萨伊定律”去取代传统的萨伊定律。这就是凯恩斯对马歇尔流通论“既背离、又继承”的独特关系。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以背离萨伊定律为主轴的。但即使在这个主轴方面,凯恩斯对老师马歇尔仍然坚持着“供给=需求”这种基本实质的继承,背离则只限于方法和途径问题。足见马歇尔对凯恩斯的影响确实是根深蒂固,使以“摆脱旧说”自命的凯恩斯就业理论“新说”仍然留下马歇尔旧说的深刻烙印。

凯恩斯对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除上述背离的一面而外,更有继承的一面。继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含蓄的和明显的两种类型。两者都在继承以后,作了某些发展,增添了一些花絮,使之以新奇玄妙的面貌炫耀于世。

马歇尔经济学说中的基本理论计有以“欲望及其满足”为中心内容的消费(需求)论、“四要素说”的生产(供给)论、以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导致供求均衡的萨伊定律为核心的流通论、以均衡价格为主体的价值论和“四位一体”的分配论。凯恩斯对待它们的基本态度有三:其一,如上所述,对萨伊定律保持着既背离、又继承的双重关系。其二,对生产论、价值论和分配论只是含蓄地继承,并有所发展。其三,对以消费为基本内容的需求理论则明确地加以继承,并大力加以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观点,如庸俗进化观点、福利观点、心理因素、时间观念、数量观念等,凯恩斯都明显地加以继承,并作出了某些发展。

(一)含蓄的继承

关于生产论、价值论和分配论方面,《就业通论》阶段的凯恩斯对马歇尔基本上采取继承态度,但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只是含蓄地触及,并在具体说法上有所发展。如对生产论,实际上信奉“四要素说”,但有时却自唱反腔,竟说他同情经典学派以前的学说:一切皆由劳动产生。(24)如对价值论,如完全抹煞价值,只涉及价格,如由供给和需求两种因素决定价格等基本论点,实际上是继承的,但不再按时间长短而把均衡价格划分为三种类型,并且把单一商品价格转换为总量价格。如对分配论,明显地把收入分为利润、利息、地租和工资四类,但有所发展。如在实际内容上把利润率改换预期利润率,进而在术语表述上转化为资本边际效率,而构成一个基本规律。如把利息不再说成是“等待的报酬”,改换成为“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而构成“流动偏好心理规律”。这两个规律彼此结合而又互相矛盾,构成作为《就业通论》重点内容之复杂独特又十分重要的投资引诱理论。

经济学的纯粹理论,从未成为凯恩斯主要关切的对象。在这个领域内,他对于时代所要求的实际问题,比对理论自身的讨论更感兴趣。他只在经济理论为当前问题引出有用结论上,可以充当最佳的唯一方法时,才去建立并发展理论。他时常强调,他不想对纯粹经济理论作什么贡献,而只想对特定的经济问题求出解答。(25)凯恩斯正是基于这种态度,对马歇尔基本理论尽管基本上保持继承关系,但在表述上力求含蓄,有的甚至只简略触及或暗示而已。

美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者汉森(A.H.Hansen)曾经评论说:“凯恩斯小心地提到,他并不攻击新古典学说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他说,古典学说的这些部分,系‘精心建立,逻辑异常合理’。假使所使用的资源数量为已知,新古典学说能够解释产品在诸要素方面怎样分配。而且,对于可供利用的资源(人口、自然财富、资本财货存量)的数量,也作了有用的和广泛的研究。他认为所缺少的是关于决定可供利用资源的实际就业的诸因素的纯理论。”(26)确实的,凯恩斯自己在《就业通论》中也承认:“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在于上层建筑,而在于其前提之不够明确,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很少可非议的。”(27)“我们对于经典学派理论的批评,倒不在发现其分析有什么逻辑错误,而在指出该理论所根据的几个暗中假定很少或从未能满足,故不能用该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假设实行管理以后,总产量与充分就业下之产量相差不远,则从此点开始,经典学派理论还是对的。”(28)

显然,从汉森的上述评论与凯恩斯本人的自述,可以肯定:在价值论、生产论与分配论方面的继承关系尽管在表述上不很明显,但在实际上马歇尔仍然起了很大影响。

(二)明显的继承

凯恩斯对马歇尔关于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态度、消费理论及一些基本观点,如进化观点、心理因素、福利观点、时间观念、数量观念等均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并且作了重大发展。

(1)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基本态度。马歇尔把达尔文学说完全歪曲为“自然不飞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庸俗进化观点,把经济学看成增进社会福利、消灭贫困的科学;承认贫富悬殊、承认贫困,但认为这是可以克服的,主张由政府向高收入者征税去对贫民施以“经济的侠义”,用公共开支去推广教育等以免除贫困。主张社会改革实有必要,但必须是逐步的、温和的。他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既承认其迫切性,但又反对“夸大其辞”来冲淡这种迫切性。其真正态度是:贫困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只要采取促进经济进步的一些方法就可加以克服,用不着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因而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对资本主义前程,既深感关切与忧虑,但又信心十足。

凯恩斯面对资本主义灾难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空前经济大危机,严重地震撼了这个社会制度的危殆局势,虽同马歇尔当时所面临的经济病症有所不同,但凯恩斯对待这种危难,以至资本主义前途问题的基本态度:不论在对资本主义前程的极度忧惧而又信心十足上,还是在病症根源的诊断上和救治对策的谋划上,同马歇尔在精神实质上几乎完全一致。此中无疑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继承关系。现举凯恩斯下列论点,以资印证:其一,承认资本主义有缺陷,如失业问题严重,收入分配极为不均;承认经济危机形势极端严重,有引起革命,现行制度有“全面毁灭”的危险,但同时硬说此种病症是可救治的。其二,坚决不承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必然产物,于是在病源诊断与救治对策方面完全回避资本主义制度这个根本因素,而搜罗一些次要因素和现象形态塑造一整套就业理论体系,并开具一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的救治处方。其三,在永葆资本主义青春方面更有所发展:虚幻地妄图资本资产的十足丰富,利率逐渐下降到零,坐收利息的金融资产阶级无疾而终,从此进入“乐观世界”,就不需要革命了。总之,凯恩斯同马歇尔相比,在对待资本主义根本缺陷、严重危难及其前程问题的基本态度上,具体说法虽有些差异,但在精神实质上确实如出一辙,学生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并且还作了垄断资产阶级乌托邦式的发展。

(2)对消费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凯恩斯对马歇尔的消费论的各项论点,如消费论的欲望与效用递减律、需求表与需求曲线、需求弹性等观点,通通默认,并加以继承,发展成为消费倾向基本心理规律,进而分析消费倾向的各项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更进而发展为边际消费倾向及其与倍数原理的关系。这些发展使其消费理论大大复杂化了,并且继承了关于“消费论的首要地位”这一论断,确认消费倾向规律在经济运行中的极端重要性,竟说“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心理规律上”(29)

(3)供求原理。供求原理是马歇尔贯穿在其《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凯恩斯的就业一般理论整个体系中也是充分采用这种思路。这无疑是一种继承关系。他在这部著作中,突出地强调需求因素,但并非同供给因素完全割裂开来而就需求本身孤立地加以考察。正好相反,他论证需求因素时,总是或明或暗地意味着同供给因素对应起来的。例如,《就业通论》全书中所确认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个中心病态,这无疑是相对于供给(商品)大量扩张而言,也就是商品供给大量扩张与市场需求相对缩小这个矛盾的具体体现。例如,“有效需求原理”的主旨是,“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之点,雇主们之预期利润达到最大量。在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点之值,称为有效需求(30)。这表明“有效需求的含义仍然同供给因素紧密相关”。又例如,关于资本边际效率,“乃就资本资产的收益及其当前供给价格来下定义的”(31)。总之,凯恩斯在《就业通论》全书中在实质上继承马歇尔的供求原理,而在理论塑造与政策谋划中着重研究需求方面的因素,但总是或明或暗地同供给方面的因素紧密对应起来,并且有所发展,比马歇尔运行得更为灵活。

(4)心理因素。马歇尔理论的中心点:供求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他把供求两者都加以心理化,使其整个理论具有浓厚的心理色彩。凯恩斯明显地继承了这种主观心理动态格调。在就业一般理论中,失业的产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然则有效需求又为什么不足呢?这就是他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他提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进行解答,即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因此,他的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也如马歇尔的全部经济学原理一样,充满着心理因素。

此外,马歇尔的其他重要观点,如福利观点、时间观念、均衡观念、数量分析方法等,都由凯恩斯以各种方式加以继承,并有所发展。因篇幅有限,这里不予评述。

除马歇尔外,在近代经济学家中,凯恩斯还受了威克塞尔(Kunt Wieksell)关于利息理论方面的影响,罗伯逊(Sir Dennis Robertson)关于银行利率政策方面的影响,费雪(lrving Fisher)关于资本效率观念的影响,等等。这些对就业一般理论的塑造不起主导作用,这里从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