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动重点群体创业创新

推动重点群体创业创新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对这四大群体的创业创新活动重点加以支持。推动归国人员创业创新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倡导创业创新精神,培养创业创新文化。三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新一轮的创业创新浪潮有四大主体:海外归国人员创业潮、科技人员“下海”创业潮、农民工返乡创业潮和大学生创业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对这四大群体的创业创新活动重点加以支持。

(一)推动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批人员赴海外留学,其中1/3以上的留学人员选择了回国创业就业。但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面临许多问题,如对国内市场深入的了解不足、资金短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服务功能不配套等。推动归国人员创业创新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规划。明确引进重点,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的同时,把引进人才的工作重心和政策资源集中到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方面,发挥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拓宽选才视野,既重视引进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又引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既引进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专业人才,又引进经济、人文、管理领域的人才。

二是完善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建立政府留学人员创业基金,在留学人员创业较集中的城市开办科技银行,着力解决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努力为广大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妥善解决海外归国创业人员住房、子女入学问题,提高办理人才落户、工作居住证、社会保险等相关事宜的服务效率。通过购买服务或给予补贴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专利代理机构及时有效地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管理咨询、公共关系、法律事务、涉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指导。

三是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提升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服务功能,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各种良好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律咨询、信贷服务、市场营销等软环境,使创业园区真正成为留学归国人员理想的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园区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从事项目投资、资产运营、物业管理等,促进投资主体对有发展潜力的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

(二)推动科技人员创业创新

科技人员踊跃从高校科研院所进入市场创业,有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当前阻碍科技人员创业的因素有人事管理限制、职务科技成果处置不合理、资金缺乏等,需要妥善加以解决。

一是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妥善解决科技人员流动涉及的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工作条件与生活待遇等问题,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人员完成本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在岗创业。促进科技人员在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进行形式多样的双向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外溢效应。考虑到科技创业的风险和社会保障的差距,允许科研机构采取诸如保留事业编制等灵活政策,解除科技人员创业的后顾之忧。

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分类考核、多元评价制度。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与政府计划的纵向项目在业绩考核中一视同仁,把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科学技术人员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的评审依据,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评价内容。完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绩效工资改革与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挂钩。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全方位保护好创新成果,让创新者多得利、多受益。完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建立科技成果拍卖制度。在对科技成果的新颖性、可行性、应用价值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与预测,对科技成果潜在的应用前景、技术和市场风险及预期价值等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价交易的方式来实现成果所有权的转移,让有意转让成果的人与潜在的受让人都受益。

四是健全促进科技人员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科技规划、项目立项、评估与验收、奖励等环节,把科技与经济结合作为重要内容,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发到产业发展、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完整链条和转化机制。同时,在科研机构内部建立健全科技与经济结合、科研与转化结合、科技人员与企业家共同参与的体制与机制,从市场需求出发选择科研课题,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产业分析和论证,对科研项目的商业化前景进行考察,对研发路线图和成果转化方式进行设计,使科研在概念阶段就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防止研发与应用脱节。支持科研机构设立孵化基金,加强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企业等社会机构的联系,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三)推动大学毕业生创业创新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热情日益增长,创业形势明显好转,但整体上看,目前仍存在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和“成功率”双低状况。大学生有知识、有活力,是创业创新的生力军,要下大气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

一是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倡导创业创新精神,培养创业创新文化。在培养目标上,既要培养少数“高、精、尖”的杰出人才,更要培养大批“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在办学方式上,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在课程设置上,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启发大学生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纳入高校教学评估体系,将“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导向,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

二是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支持大学生参与创业社团、举办创业论坛、参与创业大赛、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校内外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欲望。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业人才的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加“模拟创业”,包括开展营销模拟大赛、成立模拟创业公司等,通过模仿创业或尝试创业的学习、体验与参与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综合素质。

三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政府设立大学毕业生创业专项资助资金,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援助、创业扶持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贴息贷款、跟踪引导等“一条龙”免费咨询服务,以及项目征集、代办证件等扶持措施,从而使项目孵化得以提速,创业能力和成功率得以提高。筹备建立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推荐会,征集有特色、有前景、易操作、经过严格论证、确能带动就业的毕业生创业项目,方便毕业生创业项目选择,减少创业风险。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消除户籍制度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束缚。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

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据估算,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规模年均在300万以上,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年均在1000万以上。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融资难、投资环境不够宽松、相关服务不到位等,必须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切实放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领域限制。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了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探索实行试营业制度,在试营业期内,免收各种费用。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季节性经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登记注册后给予3年扶持期,扶持期享受国家和当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是着力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难问题。在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或租房协议,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农民工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作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登记。允许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和荒山、荒滩等场地进行创业,允许通过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需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手中流转。

三是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硬件设施问题,突出抓好水、电、交通、通信、能源等乡镇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免费享受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等系列服务。取消对农村户口入居城镇的一切歧视性限制,公立中小学校对城乡孩子就学一视同仁,严禁向农村或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收取任何附加费用。开辟返乡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重大劳务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免费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徐平华: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