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首先要分工明确,再谈合作与创新

首先要分工明确,再谈合作与创新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法律保障机制不到位等问题也早已成了中国进行合作技术创新的瓶颈。

不论是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还是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都离不开创新。人才是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突破式创新都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离不开教育,如何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同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选择合理的创新战略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本书认为中国应采取合作创新模式,充分整合利用内部与外部资源,发挥出各创新主体的比较优势。

第一,促进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中国生产的产品异质性不高,尤其是中国的中小企业产品间竞争主要集中在销售价格上;日本则主要是依据横向或纵向的分工提高产品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产品的生产率与异质性,因而日本在合作创新上有比较深的分工基础。因此,中国应将引导中国企业专业化分工作为重点,大中小型企业在分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合作创新来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能力弱的制约瓶颈,挣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脱节的弊端,让中国企业得以更大程度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协同竞争,达到互利共赢。企业间的合作创新能够让中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增加中国制造的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水平,还能够促进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根据中国国情发挥产学研、集群创新的优势,促进中国企业分工体系的形成发展,积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层次分明地促进中国合作创新体系的形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效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却不大,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尤其是对异质性不高的中小企业。近年来,中国鼓励自主创业,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注册,而在这大众创业的时期,中国的中小企业更需选择一个更为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即合作模仿创新模式。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而言,采取单纯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的条件还远未成熟,外源型的产业集群研发阶段基本在中国境外,中国通过技术外溢、技术转移等方式所能够获得的技术有限。中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水平、专业化水平以及所在的经济环境等还未达到实行全面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的条件。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缺乏模仿后再创新的意识,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以中国的国情为基础,采取符合当前经济背景的合作模仿创新模式,借鉴日本模仿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模式,通过企业专业化分工进行集群创新,引进最为先进的技术并将引进后的合作改良、创新作为重点,注重劳动的熟练程度、知识的密集化、分工的专业化以及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以确保中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空间。

第三,完善中国技术创新的软环境。日本政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就已经开始注重对技术创新软环境的建设;印度相对于中国而言在吸引外资、企业经营发展方面具有的优势之一就是优良的软环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早已是制约中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法律保障机制不到位等问题也早已成了中国进行合作技术创新的瓶颈。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早已不是是否需要完善软环境,而是如何完善的问题。因此,搭建知识产权的沟通平台以促进知识资产转移应用;借鉴印度、日本、欧美等国法律条款完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队伍,帮助完善创新的企业需求沟通机制、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法律保障机制,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加大产品异质性,提高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使中国的创新战略取得更加丰厚的成果与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