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孕育情况是决定一个集群是否具有能力进行国际化或者深入国际化的最根本条件。
产业具备国际化实力,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
是否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是决定一个产业集群能否实现国际化的前提和条件。浙江省目前有42个产业示范集群,其中共有13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这在全国各省区的数量上位居首位。截至2011年,浙江省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共有312个,其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共有72个,其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从业人员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36%、39%、32%和49%。其中,更是有5个集群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分别为杭州装备制造、绍兴纺织、萧山纺织、永康(含武义缙云)五金及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也逐步加强,共有中国名牌产品9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95个,浙江省名牌产品415个,出口名牌89个,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3.2%、15.4%、25.8%和22.3%,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06个。部分企业甚至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如吉利集团加快海外并购,拥有国际注册商标量1800件,产品远销多个国家。
正是有上述经济规模、品牌效应、技术水平作为基础,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才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深入国际化水平,接受海外市场风险的能力和信心。
母国竞争力的增强与国内市场的相对有限
原有的基于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经验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带来的垄断能力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很多案例表明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并不具有较强的所有权优势,但是却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在技术、管理、人才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位居前列。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品具有质优价廉的比较优势,这是推动浙江省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动因。如表4-4所示,来看浙江省出口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地区)和新兴市场国家,这说明母国特定优势起到很大作用。
表4-4 2014年浙江省对主要市场进出口情况
根据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测算方法,中国经济总量在2014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相应地,中国的消费总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就可以给一个产业集群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但是,从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出发,人均收入不高、收入分配不均,从而导致消费不足的问题。针对国内市场需求,浙江省已经有不少集群的产能相对过剩,一方面会出现产业增速放缓、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不利于相关资源的空间集聚。
在这种现实问题下,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选择。其一,可以强化在发达国家的走出去力度,针对发达国家的高端性需求可以倒逼企业生产出质量更高、种类更丰富的产品。其二,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内部化优势,可以在相关市场占据领导地位,进而获得相对的垄断定价能力,获取超额利润。其三,可以通过在金砖国家设立相关子公司的方式,加强与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金砖国家与中国的发展水平相似,浙江省产业集群可能更能适应该类市场的环境。
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总体经济增长7.4%。浙江省经济增长率为7.6%,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速放缓,一方面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需要原有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国外市场恰恰为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果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就会发现浙江省的产业集群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那么产业升级的动力就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放眼海外市场,就会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产业升级也就找到了标杆和动力。
比如说乐清的工业电气产业集群,虽然位居国内前列,但是在电器领域国际市场还是由少数跨国公司把持的。之所以这些跨国公司有这样的实力,就是因为它们对于电器领域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掌握上。通过实地调研,课题研究组发现该集群面临国内市场萎缩和一定的销售难题,亟需通过打开海外市场来扩展业务。集群的两大龙头企业正泰和德力西虽然名列国内同行业前十,但是仍然主要集中于相对落后的低压和中低压电器领域,而国际巨头们聚焦于又具有盈利性的高压领域。这就说明该集群需要通过技术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地寻求产业升级,获取更为长久的产业竞争力,以促进该集群的长期、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