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州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研究

台州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研究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台州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台州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与全省差距最大的年份为2012年,比全省低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基础上,运用详实的数据分析比较了台州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占GDP比重、结构、从业人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和营业收入等发展状况指标,使用SWOT方法分析探讨了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务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3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台州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基本构建起与沿海开发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台州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升和进步,是台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界定

由于研究的背景和侧重点的不同,国内外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并不一致,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生产性服务业除了具有服务业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一是中间投入性。中间投入特征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最基本特征,它作为产品或其他服务的投入,发挥着中间功能。二是知识性。生产性服务业以先进科技、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三是创新性。生产性服务业是高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推动力,能够对制造业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起到引导作用。四是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提供中间投入的行业,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之间有较强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性,突出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满足制造业及其他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对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形成较大的带动作用。五是地理集聚性。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倾向于分布在大城市,具有较强的地理集中特性。

根据2011年重新修订并批准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划分,综合考虑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及特征,本文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个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范畴。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比重比较

1.从纵向比较,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近几年来,台州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经济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009年,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415.02亿元,2014年增至738.74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09年为20.3%,除去2012年回落之外,之后几年基本保持平稳上升态势,2014年提高至21.8%。考虑价格因素,2010—2014年5年间除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9%低于GDP增速(7.3%)外,其余4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GDP增速,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0.9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2.从横向比较,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同期水平,增加值增速亦低于全省同期水平。2009—2014年6年间,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全省差距最大年份为2012年(低3.5个百分点),差距最小的年份为2014年(低2.1个百分点),其余年份差距基本维持在2.1个百分点至3.5个百分点之间。2010—2014年5年间,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除2012年比全省低4.9个百分点、2013年与全省持平外,其余年份基本比全省低0.7个百分点以内。

(二)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比较

1.从纵向比较,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有所下滑。一般,我们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2个行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而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4个行业划分到新兴服务业之中。传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基础、基石的作用,但新兴服务业在其创新性、运行效率等多方面都比传统服务业有着更大的优势,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对现代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2009—2014年六年间,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交叉起伏,但从2014年与2009年比较来看,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2014年比2009年提高0.9个百分点,2014年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比2009年下降0.9个百分点。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内,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2014年比2009年下降2.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比重2014年比2009年提高3.1个百分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内,6年间金融业在生产性服务业所含各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各年所占比重均高于33.1%,但2014年比2009年仅提高0.8个百分点,同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重分别提高0.8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鉴于篇幅,数据表略)。

2.从横向比较,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大程度落后于全省同期水平。2009—2014年6年间,浙江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最低年份为2014年(54.9%),最高年份为2012年(56.7%)。台州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与全省差距最大的年份为2012年,比全省低8.0个百分点,差距最小的年份为2010年,比全省低4.2个百分点。

表1 2009—2014年台州与浙江传统、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比较

(三)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比较

1.从纵向比较,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比重总体上升。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壮大,其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2009年,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年末从业人员为60.1万人,至2014年末已增加到67.17万人,共增加7.07万人,每年平均增加约1.41万人。6个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始终居首位,2009年和2014年分别为27.39万人和27.01万人,分别占当年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45.6%和40.2%,但是比重则在逐年下降。5年间,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增加量最多,2014年较2009年增加2.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53万人。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15.9%,之后总体趋势处于上升通道,2014年为16.7%,5年共上升0.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16个百分点。

2.从横向比较,台州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比重高于全省同期水平。2009年,台州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比重比全省高出1.4个百分点,到2014年,比重比全省仅高出0.5个百分点,差值呈总体缩小趋势。

(四)台州重点发展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比较

台州提出充分把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趋势,促进产业集聚,着力在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重点领域发展上求突破。上述几个重点领域行业基本包含在生产性服务业六大组成行业内。一个地区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代表了该地区该行业的发展程度。下面着重选取第三方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这5个行业(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行业单位数较少,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行业已包括在商务服务业内,故不选取),对其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营业收入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金融服务业单位数占全省比例最高,信息服务业占比最低,其他行业居中。台州规模以上金融服务业企业(不含证券业)单位数为77家,占全省比例为9.9%,居全省第五位。金融服务业是5个行业中与行业单位数最多市差距最小的行业。信息服务业单位数为7家,占全省比例仅为1.0%,居全省第九位。第三方物流、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行业单位数分别为32家、108家和41家,均居全省第六位。(见表2)

表2 2014年全省部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营业收入比较

续表

2.户均营业收入规模较小。从五大行业看,各行业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皆低于单位数比重,商务服务业单位数比重为5.8%,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8%,两者相差最大。除研发设计户均营业收入居全省第三位外,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第三方物流和商务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居全省第六位、第六位、第八位和第十位。金融服务业户均营业收入为7.77亿元,与全省比较的比率为65.0%,是五大行业中比率最高的;信息服务业户均营业收入为0.34亿元,与全省比较的比率为14.6%,是五大行业中比率最低的。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在目前和未来的发展中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接下来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4个方面,对台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一)发展优势(Strength)

1.三产比重超过二产比重。单纯从结构方面来看,由于第一产业份额较小,台州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成此消彼长的关系。近10年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0%,超过第二产业比重(46.6%),仅次于杭州(55.2%)、温州(50.1%)、金华(48.7%)和舟山(48.2%),使台州成为全省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的5个地市之一。三产比重提高既是由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带动的,反过来又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

2.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截至2014年底,全省1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台州有10个,与湖州并列第四。其中,在10强榜单中,台州市占据1席,即台州市金融服务集聚区。台州市金融服务集聚区是浙江省仅有的两家金融类集聚区之一,在2014年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九位。台州金融服务集聚区位于开发区核心区块,集中在中央商务区、市府大道、中心大道,其发展目标是立足台州,面向全省和长三角地区,打造一个机构齐全、融资渠道多样、服务高效、环境诚信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平台。从上文比较也可以看出,台州金融业单位数达77家,居全省第五位,仅次于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在数量上具有相对优势。

3.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越小,专业化分工越深化,就越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2000年到2014年,台州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降,从2000年的25.7%下降到2014年的20.3%。传统的工业企业逐渐意识到光靠初级生产加工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信息化、研发设计等投入。制造业的这种需求就刺激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部分活动在企业内部完成,而由于专业知识技术等的限制,大部分活动则通过服务外包,如由专业从事某一行业的公司来完成。台州专业化分工程度加深,促使生产性服务业新兴行业出现并使经营更加专业化,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发展。

(二)发展劣势(Weakness)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规模偏小,比重偏低。通过上文比较可以看出,2009—2014年,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全省差距在2.1个百分点至3.5个百分点之间,处于偏低水平。二是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台州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特征明显,与工业关系更为密切的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较快,比重较大,导致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三是台州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除金融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单位数较少,户均营业收入偏低。

2.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台州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表现为:服务领域较为狭小,服务品种少,本地化现象明显,服务成本高,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正如前文所述,台州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行业、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业、信息服务业单位数偏少,而且单位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当地较大的市场需求。

3.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偏低。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是生产性服务业投资)的增长,一部分并不是直接用于某一具体行业,而是用于道路、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供给的保障能力,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2009—2013年,台州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在8.2%—10.8%之间波动,同期,浙江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在9.9%—13.7%之间,台州与全省相比比重偏低。

4.对外贸易程度有待提升。扩大对外开放,发展进出口贸易,一方面促进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国际结算的增加,货物运输等保险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因此,对外贸易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息息相关。对外开放程度一般用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率(对外贸易比率)来衡量。2014年,台州进出口总额占台州生产总值的比率为40.0%,居全省第七位,比比率最高的宁波(84.5%)低44.5个百分点,有待提升的空间较大。

5.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台州市政府虽然已开始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相比之下仍然不够。另外,政府在教育、培训高素质从业人员方面所做的支持也不够。

(三)发展机遇(Opportunity)

1.政策引导和支持。2015年浙江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实施意见》提出,要重点推进11个设区市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以及61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依托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金融、科技、信息、商务、节能环保等一批重点特色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2.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台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制造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而长江三角洲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该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一直较大,同时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依托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些都给台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市场。

3.城市发展空间拓展。根据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理论,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规模扩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强化等,客观上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空间和物质条件,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集聚及产生集聚效应,并迅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量上的增长。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的出台和“一都三城”战略的提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此,相关的商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这对台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个重要契机。

(四)发展威胁(Threat)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强城市的挤出效应。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具有可分离性,可以独立于制造业企业所在地而进行,台州周边的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某些行业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对台州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有分流作用,抑制了当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外流。目前企业外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企业搬迁到宁波、上海等地;二是企业销售人员和业务仍旧在台州,但在宁波、上海等地注册了新的企业,把销售发票开到了外地。从企业调研了解,国内不少省(区、市),还有宁波部分地区的企业可以免交水利建设基金,上海、杭州等地印花税还可以有折扣优惠,在一些自贸区和保税区,税费优惠力度还要更大。相比较而言,不少贸易企业反映台州税负比较重,尽管部分县(市、区)最近开始实施水利建设基金返还70%或80%的政策,但是与外地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按销售额10亿元计算,台州的企业至少要多缴水利建设基金20万—100万元。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鉴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和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目前台州尚处于工业化转型时期,台州应重点发展与现阶段制造业性质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台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可以定位在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一)政府层面:完善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构建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环境,二是打造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三是编制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四是设立发展的专项引导基金。

(二)产业层面:坚持五个重点发展

一是整合提升物流业规模质量,二是进一步突破发展金融业,三是大力提升信息服务业,四是着力提高科技服务业,五是快速推进商务服务业。

(三)集群层面:构筑四大服务平台

按照服务内容或功能,生产性服务体系主要包含了基础服务、生产服务、研发服务和商务服务等四大平台。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建立各种基础服务平台、生产服务平台、研发服务平台和商务服务平台等,创造集群内互动的良好环境,密切集群主体之间的关系,增强集群竞争优势。

(四)企业层面:优化四种路径模式

1.升级模式:推进生产性服务企业自身提升。2.转型模式:加快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3.外包模式:推动制造业企业生产性服务外包。4.剥离模式:鼓励制造业企业服务剥离。

课题负责人:陈敏志

课题组成员:颜海彬 潘 洪 李 华

执  笔:李 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