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专注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专注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间:2023-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生存中有一项不可否认的事实:只要是人类可以正当追求的,都有可能获得成功。郑军向来有不服输的性格,就主动揽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勇于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是锻炼自己能力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因而,要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题目应该说是大海捞针—够难的了。

人类生存中有一项不可否认的事实:只要是人类可以正当追求的,都有可能获得成功。英国大作家约翰生曾说过:“在勤奋和技巧之下,没有不可能不成功的事情。”的确,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你想不想做,或许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遇见很多的困难,但只要你发自内心地想做,最后还是会成功的。人生没有达不到的高度,只有不愿攀登的心。

年轻的时候,拿破仑·希尔抱着一个当作家的雄心。要达到这个目标,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字词将是他的工具。但由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接受的教育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存钱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意念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但是他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这个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他把他整个的事业建立在这个前提上,那就是对一个要成长,而且要成长得超过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

由此看来,只要你从你的字典里把“不可能”这个词删除,从你的心中把这个观念铲除,从你谈话中将它剔除,从你的想法中将它排除,从你的态度中将它扫除,不要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的抛弃,而用光辉灿烂的“可能”来替代,你就能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林语堂先生讲过一句话:“为什么世界上95%的人都不成功,而只有5%的人成功?因为在95%人的脑海里,只有三个字‘不可能’。”的确,大多数人常常被“不可能”三个字困扰,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们的意志和理想,其实,这些“不可能”大多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只要能拿出勇气主动出击,那些“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那它也永远只能是你的愿望;如果你相信愿望终会变成现实,那这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要在心里为自己设限,那将是你无法逾越的障碍。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他才能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将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干出非凡的事业来。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人往往选择了退缩和回避,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困难是不可能完成和战胜的。而有些人却选择了迎难而上,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最后失败了,也在所不惜。

郑军刚到深圳一家机械装备公司做业务员,因为还在试用期,所以,还没有机会承揽多少业务。总经理从某些渠道得知,西部地区某小城需要他们公司的机械设备产品,就有意选派人员前往。大家都知道这项任务绝非美差,当地的生活条件艰苦不说,工作上还很难出成绩,于是,大家纷纷找理由推诿,有的说自己手上的案子要跟进,有的说家里有事不能离开。郑军向来有不服输的性格,就主动揽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到了那儿,郑军才发现,当地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在小城出差的日子并不如意,真令人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更让郑军灰心的是,在该城联系的几家工厂,都没有采购他们的产品,虽然郑军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只有一家签了初步合作的协议。

回到单位后,因为郑军敢于接受高难度的工作任务,不推三阻四,老总并没有责怪他。恰恰相反,还对郑军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他有进取心,责任能力强,敢于接受挑战。试用期一过,郑军就顺利地转为正式员工。这以后,郑军工作上更加积极,公司也对他青睐有加。很快,郑军就独当一面,被公司任命为一家分公司的经理。

勇于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是锻炼自己能力难得的机会,长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经验会迅速提升。在完成这些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一些痛苦,但痛苦却会让你变得更加成熟。

一项对美国多个大公司CEO的调查表明,CEO们最欣赏的,就是那些主动要求做某项新工作、接受新挑战的员工。无论能否做好,至少这些员工比那些只会被动接受工作的员工更令人欣赏,因为他们有勇气、有信心,而且会从尝试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增长更多的才干。然而,具有讽刺愈味的是,世界上到处都是谨小慎微、满足现状、惧怕未知与挑战的人物,而勇于向不可能挑战的人才,犹如稀有动物一样,始终供不应求,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的潜能画地为牢,最终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美国著名钢铁大王卡耐基在描述他心目中的优秀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不是那些有多么高贵的血统或者多么高学历的人,而是那些有着钢铁般坚定意志,勇于向工作中的‘不可能’挑战的人。”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最杰出的推销员而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

1975年,布鲁金斯学会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将一个微型的录音机推销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这个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了。克林顿当总统的8年间,学会曾设计过一个题目,是让学员将一条短裤推销给克林顿总统,但是8年过去了,无一人推销成功。小布什当总统之后,学会又给学生的命题为:请你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实际上,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什么也不缺,他要一把斧子干什么?即使说他需要斧子,也不需要他亲自去购买;退一步说他就是他亲自去买了,也不一定会碰上你这个卖斧子的推销员。因而,要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题目应该说是大海捞针—够难的了。

可是,有一个叫作乔治·赫伯特的学员,并不认为这个题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他首先对完成这个题目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而后围绕着斧子和布什总统的关系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得知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木,这些树木确实需要修剪。紧接着就给布什总统写信,阐明总统需要买一把斧子的理由。布什总统接信后,也认为是这样,确实有必要买一把斧子,一来对树木进行修剪,二来锻炼身体,经常到林子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三可以调节一下总统繁忙的生活。于是立即给这位学生寄去了15美元,买回了一把斧子。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奖给了他一双上面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金靴子,并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奖已设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样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乔治·赫伯特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挑战“不可能”,他相信只要不自我设限,就不会再有任何限制;突破自我限创制,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自己。

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并不像你想象得那样复杂,困难只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当你耐心分析、梳理,把它“普通化”后,你常常可以想出很有条理的解决方案。

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去做,而且是认真地做,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坚持地去做,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对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说,勇于向“不可能”挑战的精神、信心和勇气,是一个员工获得成功的根本基础,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