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方案和行动方案有什么区别

实施方案和行动方案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导入阅读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他们召开全体大会,号召大家贡献智慧,商量对付那些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3)可选择性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更谈不到所谓“最佳”。另外,由于信息、时间和其他因素局限也使管理者难以做到最佳。决策目标的制定以过去的经验和组织当前的状况为基础,决策的实施将使组织步入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

导入阅读

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他们召开全体大会,号召大家贡献智慧,商量对付那些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众老鼠冥思苦想。有的提议培养猫吃鱼吃鸡的新习惯,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猫药。最后还是一只老奸巨猾的老鼠出的主意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那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上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有响声,大家就可事先得到警报,躲起来。

这一决议终于被一致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高薪奖励,颁发荣誉证书等办法都用上了,但无论什么高招,都没有老鼠站出来去执行这一决策。至今,老鼠们还在自己的各种媒体上争论不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再好的决策,如果不能够去行动,那么任何决策都是没有意义的。决策与想法不在于多么英明,而在于能否实行。管理者不仅是个决策者,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者。在一个团队里,执行很重要,但是决策更重要。错误的决策加上超级的执行,反而会让团队更深地误入歧途。

选择或调整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组织决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目标性

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决策都有一个确定的组织活动目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标志。

2)可行性

决策方案的拟订和选择,不仅要考察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组织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理论上完善的方案也无法付诸实施。

3)可选择性

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如果只有一种方案,无选择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更谈不到所谓“最佳”。在制订可行方案时,应满足整体完整性和相互排斥性要求。

4)满意性

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最优原则往往只是理论上幻想,因为它要求决策者了解与团队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要求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根据此制定出没有任何疏漏的行动方案;要求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然而,在管理过程中,这些条件是难以具备的。首先,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不确定性。其次,人们也很难识别出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另外,由于信息、时间和其他因素局限也使管理者难以做到最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管理者通常采纳一个令人满意的,即在目前环境中是足够好的行动方案就可以了。

5)过程性

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一般认为,决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即:

(1)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

(2)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

(3)对诸行动方案进行评价和抉择;

(4)对于付诸实施的抉择进行评价。

因此,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6)动态性

决策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决策目标的制定以过去的经验和组织当前的状况为基础,决策的实施将使组织步入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在此过程中,任何可能对决策条件产生影响的因素的变化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决策,甚至重新决策以适应变化了的决策条件。此外,决策活动的相互关联性也要求决策者必须根据对其决策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人的决策,灵活调整自己的决策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