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支出效益是多层面的,既有微观效益,又有宏观效益;既有近期效益,又有中长期效益;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间接的社会效益。真实性是保证财政支出效益公正、客观评价的基础。财政支出后绩效评价所采集的资料、数据、情况等必须具有真实性。项目均衡,是决定财政支出效率高低方向的。财政支出应有助于防止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剧烈波动,促使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财政支出效益是多层面的,既有微观效益,又有宏观效益;既有近期效益,又有中长期效益;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间接的社会效益。由于财政支出中的专项资金投资数额相对较大,投资时间和周期较长,效益的发挥具有滞后性,许多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外溢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比较明显。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主要从资金的运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考察,注重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评价和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的评判,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结果。具体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

(1)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主要从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等多层面的角度,深入考察、分析财政资金的运行过程和执行结果,注重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评价和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的评判,全面衡量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反映各级政府干预经济、弥补市场缺陷的程度与效用。

(2)动静结合。以年度静态指标考核为主,跨年度中长期动态指标分析为辅。

(3)诚信、实用。所采集的资料、数据、情况等必须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会计信息应经过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并经过评价管理机构组织的专班或专家组核查。评价结果要能反映各级财政执行政策的现状和资金运作的过程,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财政支出的特点和现状,采取具体适用的评价方法,以达到监督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这是进行财政支出后绩效评价的出发点,要使得评价方法具有实用性,首先必须保证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能较准确反映出价指标体系,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各级财政部门执行有关政策和使用效益的状况。第三,要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4)科学、完整。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要能够从实际出发,兼顾国际、国内比较,将预算标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普遍适用和个别选择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支出类别和项目特点,科学设计评价标准,准确、全面地反映财政支出的投资规模、使用重点及综合效益,衡量不同部门需求、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

(5)简便、合理。考虑到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在设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操作性、适应性较强的评价方法上,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合理可行。

二、公正公开原则

(1)公平性。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不同受益对象之间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能够较好满足众多受益对象的需要。公平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同一层次对象要同等对待,纵向公平指对不同层次对象要有差别。公正公开的具体体现是受益能力原则,这种受益能力又是由受益对象收入水平决定的,收入水平越低,则财政支出所提供补助对其产生的效力就越大,受益能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公平原则对涉及个人直接利益的支出体现比较充分。

(2)真实性。真实性是保证财政支出效益公正、客观评价的基础。财政支出后绩效评价所采集的资料、数据、情况等必须具有真实性。如果受援项目和单位提供虚假的资料、数据、信息等,那么评价出来的效益结果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对会计信息要经过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对相关资料要组织专家进行核查。

三、分级分类原则

(1)项目均衡。评价财政支出效率,首先是就其总体而言。如果总体分布具有效率,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支出效率的高水平。这就要求财政支出在各项目之间取得最优配置,形成最优结构,实现项目均衡。项目均衡,是决定财政支出效率高低方向的。大方向正确,其效率则取决于具体消耗财政配置资源的过程,如果方向有误,则其支出从开始就已经无效率甚至负效率,或出现个体效率越高整体效率越低的状况。

(2)产生最优。即指每项财政支出按照所得与所费的办法进行考量,能够求得最优产出投入比。由于财政支出涉及不同的领域,对那些效率不能明确量化的领域,产出是否最优可采取定性分析方法判断。

(3)科学性。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应以国情、省情为主,兼顾国际比较,将预算标准和实际相结合,普遍适用和个别选择相结合,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而单独分项设计评价标准,反映多项利用财政资金运作情况及其效果。按照这一要求,必须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特点和财政支出的运作过程,尽可能地客观、科学、合理,做到既能反映财政支出的使用情况,又能反映财政支出后绩效评价的共同标准,以衡量不同受益单位和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

四、绩效相关原则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需始终贯彻绩效相关原则,即全面反映财政资金的运作过程,严格监督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效益,强化各级财政部门的选项、审批、监管、审核职能,增强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责任制。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还须保证实现社会稳定。财政支出应有助于防止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剧烈波动,促使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的财政理论认为,稳定仅指经济的稳定性而言,这是不够全面的。财政支出活动本身具有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其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的稳定,更应当包含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的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