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大商贸

发展大商贸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商务厅厅长 周日星一、2015年主要工作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持续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推进大开放”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拓市场、促消费、扩投资、创优势、优服务”各项工作,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商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发布《2015中国浙江投资报告》。

浙江省商务厅厅长 周日星

一、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持续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推进大开放”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拓市场、促消费、扩投资、创优势、优服务”各项工作,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商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省商务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优化,改革亮点纷呈,惠民成效明显。

消费平稳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7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外贸出口实现正增长。全省出口2766.6亿美元(人民币17174亿元),增长1.2%(2.3%),出口增幅领跑沿海省市,占全国比重为12.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进口707.5亿美元(人民币4392亿元),下降13.4%(下降12.5%)。进出口总额达3474.1亿美元(人民币21566亿元),同比下降2.2%(下降1.1%)。

引进外资创历史新高。全省实际引进外资169.6亿美元(人民币1059亿元),增长7.4%(9.1%),合同外资278.2亿美元,增长14.0%。

对外投资合作再上新台阶。对外直接投资额139.9亿美元(人民币908亿元),增长1.4倍(1.5倍)。完成外经营业额63.3亿美元(406亿元),增长18.6%(23.9%)。

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实现服务贸易出口284.6亿美元(人民币1762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42.2亿美元(2748亿元),增长16.1%(17.4%),服务贸易占全省外贸总额为11.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开发区发挥积极作用。以全省7%的面积贡献了57%的规上工业值、47%的实际外资和44%的进出口额。

网络零售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610.6亿元,同比增长49.9%,省内居民网络消费4012.3亿元,同比增长39.6%。

过去的2015年,我们加快动力转换接续,培育发展新优势,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主要表现为“九个扎实推进”。

(一)扎实推进商贸流通改革

积极开展义乌内贸综合改革、金华现代服务业、杭州物流标准化、杭州餐饮转型发展4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开展内贸流通、城市共同配送等省级改革试点。设立浙江省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实施“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获国务院批准。深入实施“名品进名店”工程,首批100个浙江名品进驻杭州3家知名零售企业,新增浙江老字号49家。积极探索拍卖、典当等特种商贸业转型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创新发展,水泥散装率达80.2%。

(二)扎实推进消费促进工作

做好牵头促消费工作,“金秋购物节”、消费促进月等活动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强化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县级规划编制率达92.9%,新增省级商业特色街14条。全省商贸业投资1829亿元,增长12.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7%。实施油品升级,全省加油站已全面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推进黄标车回收拆解工作,回收黄标车19.3万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着力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在全国率先开展“2015-云剑”互联网侵权打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清风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办结侵权假冒案件2.8万余起。

(三)扎实推进外贸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出口实现正增长,增幅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省级层面组织企业参加展会102个,展位达3.7万多个。深入实施“品质浙货、行销天下”工程,推出“品质浙货(ZHEJIANGMADE)”LOGO。加快发展外贸新模式,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落地,认定23家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和32个省级公共海外仓;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41.1%,海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开始运行;13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增长3.0倍。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拓市场试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8.7%。全省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9.5%。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和贸易救济调查工作,积极推进法律服务活动。

(四)扎实推进利用外资工作

精心打造“浙洽会”,达成协议金额81.4亿美元。发布《2015中国浙江投资报告》。积极与杭州、温州、舟山等市开展省市联合招商。围绕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开展招商,制造业实际引进外资增长27.4%。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外资增资增长5.3%。举办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浙投资企业座谈会,新批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4家,累计526家。欧美国家投资快速增长,来自欧盟实际外资增长2.7倍,美国增长1.7倍。首次评定10家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示范企业。

(五)扎实推进企业“走出去”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制定经贸合作实施方案,编制首批54个重点合作项目清单,牵头协调“义新欧”常态化运营,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增长超4倍。积极推进企业跨国并购,全省境外并购项目135个,并购额51.1亿美元。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新增境外营销网络706个,累计达4200多个。制定联盟拓市行动方案,组建联合体承揽境外大项目。出台融资担保平台管理办法,首批7个项目融资额超1亿美元。国际投资96357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六)扎实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服贸展会,扩大市场渠道。培育文化、服务外包等线上交易平台,线上文化服务出口占比5%。着力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服务外包、文化、教育、金融等高附加值领域增长超过20%。积极推进服务贸易示范城市、文化服务贸易城市、在岸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服务贸易,认定63个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31个重点项目。

(七)扎实推进开放平台建设

深化“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行动”,三门工业园区等6家园区整合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召开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工作会议,嘉兴出口加工区转为综保区,金义综保区正式获批。全面启动国际产业合作园创建工作,“1+10+N”国际产业合作园创建格局基本形成。加强开发区整体推广,成功举办全省开发区上海路演。海外平台不断拓展,3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境外合作园区成为企业海外抱团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外联系网络不断完善,新增境外联系单位120个,德国、新加坡商务代表处作用日益显现。

(八)扎实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全省现有天猫店3万多家,开展电商的规上企业1.5万家,建成24个产业带、29个淘宝特色馆和204个电商产业园区。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全省共有淘宝村280个,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点4093个,新建社区智能投递终端1.2万个。建成市、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50个,举办电商服务资源对接会27场。成立电子商务促进中心,设立电商大数据研究基地。制定《电子商务仓储管理与服务规范》等9个电商地方标准。

(九)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深改革、强规范、提能效”作风建设系统联动专项行动,加强党内法规纪律学习与执行。组织商务好故事征文比赛。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依法行政,开展拓市场专题服务,调研企业3000多次,帮助解决问题240多个。商务运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监测企业扩容至1万家。

二、2016年全省商务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商务工作,对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全省商务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推进大开放”的总体要求,围绕“拓市场、促消费、扩投资、创优势、优服务”的中心任务,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推动内贸和外贸协调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线上与线下协调发展,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促进商务事业各项工作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商务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全省商务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网络零售增长30%左右;外贸出口保持适度增长,占全国出口份额12%左右;服务贸易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引进外资力争达到16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80亿美元。

2016年,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顺应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加快发挥消费增长潜力

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切实履行牵头促消费职责,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内贸流通拓市场、促消费、稳投资、惠民生的作用。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品牌拓市场,扩大“浙江名品进名店”试点,实施“老字号拓市场工程”,推动百家老字号企业进驻线上专区和线下体验中心。搭建市场开拓公共平台,继续创建“浙江商品国际采购中心”。积极培育内贸品牌展会,建立开拓国内市场数据库。积极发展融资租赁,选择5个开发区和工业强县开展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试点。

搞活流通促消费。抓好牵头促消费工作,探索建立推进服务消费的政策机制,完善消费(服务消费)统计体系。大力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全力打造升级版“金秋购物节”,推动大型商场、连锁企业等万家门店开展联合促销活动。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信息、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振兴浙菜品牌,培育浙菜龙头企业。鼓励绿色消费,扩大绿色产品生产销售,实施“互联网+绿色回收”创建工程,建设线下智能回收箱500个,水泥散装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加强流通设施建设,力争商贸流通业投资增长8%,推动网点规划修编和实施落地,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谋划开展城市智慧商圈试点,探索创建农村特色商贸小镇,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支持13个生态县开展农产品流通项目建设试点。

深入推进流通改革。指导义乌国内贸易流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和金华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总结评估省级流通改革试点经验,逐步在全省复制推广。实施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工程,支持企业做强线下实体。制定与推广商贸流通标准,加快商贸物流建设,推进杭州国家级物流标准化试点,继续实施“城市共同配送工程”。加快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完成省侵权假冒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共享。深入实施“云剑”行动,建成大数据鉴定中心和存储中心。抓好商务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发布“诚信示范企业”名单。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警,提升应对市场突发事件能力,保障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二)顺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加快形成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

2016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难度较大。要在保住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快形成以渠道、质量、品牌、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优进优出。

稳步提高出口占全国份额。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动出口市场结构从传统市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发展,深耕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加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全面推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加快品牌拓市场,精心培育浙江出口名牌,大力实施“品质浙货、行销天下”推广工程,在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上宣传推广。强化营销网络拓市场,支持企业建立海外仓、国际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展销中心等各类营销机构,完善公共海外仓布局,新增境外营销网络500个。加大展会拓市场力度,组织好111个省级重点境内外展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10个重点展会。实施“走出去”拓市场,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以境外项目带动我省产品、技术出口。鼓励抱团拓市场,开展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培育工作,打造10个区域品牌,推动嵊州领带等区域品牌升级。

加快发展外贸新模式。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继续推动义乌、海宁市场采购贸易发展,确保出口较快增长。鼓励各地发展旅游购物,支持内外贸结合较好的市场申报市场采购试点。加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成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行业联盟。推动跨境电商出口较快增长,形成以B2B为主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格局。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建立名特优产品出口支持体系,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加大力度推动丝绸、茶叶、青瓷、黄酒等历史经典产品出口。继续推进创新驱动拓市场试点工作,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买方信贷等金融政策,扩大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深入推进30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和109个省级出口基地建设。

积极扩大进口。用足用好国家进口贴息和省级进口奖励政策,扩大政策性进口信贷覆盖面,支持和鼓励企业扩大先进装备进口,服务“机器换人”。推进舟山港综保区等进口平台建设,增强大宗商品进口功能。合理增加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培育一批跨境电商进口平台,拓展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专业市场的进口功能,适应消费升级需求。

(三)顺应国际投资领域扩大的趋势,加快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抓住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积极吸引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提升引进外资质量与水平。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品牌意识,精心筹划“浙洽会”。在美加、欧洲、日韩等地区及上海、北京、珠海等国内城市开展系列主题招商活动。顺应跨国兼并重组的新趋势,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引进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注重区域形象塑造与国际营销,加大与知名专业机构合作,发布《2016中国浙江投资报告》。加强国际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浙新等经贸合作机制,健全新加坡、德国等海外代表处的建设机制,加快建设我省海外综合战略平台。

改革外资管理体制。密切关注“外资三法”修订,及我国双边多边对外投资协定谈判进展,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与行政审批、产业指导目录等的衔接,推广复制“全面报告+有限许可”的新型外资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外商投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构建外商投资全周期监管体系。

开展精准招商服务。加强研究,建设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绘制招商地图,实现精准招商。杭甬嘉湖等市要发挥优势,努力打造外商投资在我省的集聚地。开展全省外资企业服务年活动,举行外资政策、法律、法规现场服务活动,指导各市开展服务外企系列活动,解决一批外资企业难点重点问题,推进一批外资增资项目。开展“外商投资贡献奖”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外商投资杰出贡献企业,继续开展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示范企业评定工作,树立一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优秀外资企业。

(四)顺应跨国兼并重组发展的趋势,加快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从境外获取技术、品牌、渠道等转型升级要素资源,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启动我省“一带一路”第二轮项目清单梳理工作,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开展对接。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战略布局,积极推动浙江企业进驻中白工业园,争取塞尔维亚商贸物流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晋升为国家级经贸园区。推进电商平台海外投资,在境外商贸物流园区开展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推动电商企业、模式和服务“走出去”,提升电子商务的国际话语权。

完善跨国公司培育的体制机制。继续实施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行动计划,建立分类别分梯队的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名单,定期发布浙江企业跨国经营指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并购,抓好一批跨国并购项目,鼓励企业以跨国并购、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掌握核心技术、高端品牌、人才团队等资源,畅通境外要素资源回流。

增强服务企业国际化能力。加强金融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走出去”融资担保平台,推进国际投资产业基金筹备运营。健全“走出去”服务保障机制,在融资、法律、劳工等方面提供国际化的第三方服务。强化境外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机制,提高对外投资合作风险防控能力。抓好联盟拓市工作,以电力、交通、建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建立省内供应商对接机制,协同浙企共同开拓市场。

(五)顺应全球服务经济转移的趋势,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贸易将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也是贸易结构优化的重点。

着力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积极推进服务外包、文化贸易、国际海事、国际教育、中医药、创意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新兴领域发展,确保服务外包出口较快增长。组织好京交会、戛纳国际电视节等20个境内外优质服务贸易展会。积极推进“互联网+服务贸易”,加大线上影视交易、线上离岸服务外包等服务交易平台建设力度,力争线上影视交易占全省文化出口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组织若干场境内外文化对接活动,文化服务贸易增长50%。

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支持宁波、金华争取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认定并培育一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基地、离岸服务外包综合示范园区、离岸服务外包特色示范园区、在岸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文化出口基地。培育若干个服务贸易领域的领军企业。完善服贸人才培养体系,继续举办全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全年培训服贸人才1万人次以上。

深化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推进服务贸易示范试点城市、文化服务贸易城市、在岸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建设,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总结试点经验,力争在协调机制、政策体系、统计体系、产业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六)顺应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的趋势,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顺应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的新变化,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力打造重大开放平台,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开放高地。

全力打造开放大平台。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储备基地、绿色石化基地、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保税燃料油供应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全力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规划。制定建设外向型产业集群计划,选择若干个出口份额较大,产业集聚群基础好的开发区,建设一批外向型产业集群。在全省开发区实施“领跑浙江制造2025”行动计划,培育一批领跑产业、领跑企业、领跑人才。

加强开发区分类指导。加快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制定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国际产业合作园赴境外精准招商,把国际产业合作园打造成引领经济转型开放和国际深度合作的新高地。推进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整合优化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争取温州综保区获批。推进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招商对接。

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鼓励条件成熟的开发区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在全省开发区推广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典型经验。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设长江经济带转型示范开发区。继续完善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各类园区“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

(七)顺应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快实现电商产业发展新提升

全力巩固和提升电子商务先发优势,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新引擎作用,努力打造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升级版。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序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提升淘宝特色馆运营水平,逐步向其他平台推广,总数达50个。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认定一批省级电商示范村,建设农村电商创业园100个,培育电商小村300个,新增村级电商服务站3000个。探索“移动互联+众包”模式的农村电商物流试点。推进丽水、衢州农村电商试验区建设。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推动杭州、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并逐步向全省推广。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新增从事跨境电商的网店1万家。选择20个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完善服务支撑体系,认定一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结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跨境电商园区。完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物流仓储中心,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境外备货模式。规范进口电商业务,推动直邮进口向备货进口发展。创新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建设全省跨境电商综合管理平台。

创新发展服务业电商。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百货、超市及社区便利店等零售企业与网上交易对接,发展电商线下体验店。推动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电商化,新增100个专业市场应用电子商务。推进餐饮、美容、修车等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50个O2O创新项目。

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实施“浙江质造”网货质量提升行动,培育网上浙货品牌。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建设20个电子商务公共仓,新增3000个社区智能投递终端。实施电商创业创新工程,创建一批电商小镇,办好电商创业创新大赛,设立省级电商产业基金。完善省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市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0个,举办电商服务资源对接会30场。开展电商示范创建工作,实施电商领域“三名工程”。加强电商统计监测、地方标准和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发布电商发展指数。

(八)顺应政府改革的趋势,加快优化商务发展环境

要深化简政放权,提升商务公共服务水平,及时回应企业需求,切实营造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法治商务建设。密切跟踪《商品流通基本法》《外国投资法》《境外投资条例》等立法进程,关注TPP、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及实施进展。推动《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浙江省开发区条例》立法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职责做好省政务服务网建设,完善外商投资、商贸特种行业、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等各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已有的116个预警点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预警,做好重点难点案件应对。

构建新型商务服务体系。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构建商务大数据。推进商务大数据服务体系和“两微一端”(微门户、微信、移动服务端)建设,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开放,深化商务大数据的融合发展,提升商务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商务运行监测和96357投资服务、外贸服务等系列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抓住G20举办和规范促进展览业发展政策出台的机遇,推动我省展览业上新台阶。建立由商务部门牵头的展览行业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指导各地做好展会申报工作。完善展览业监测信息平台建设,设立专家库,探索建立展览业统计制度。加强分类指导,培育一批品牌展览项目。各地要适应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调整,加快商务政策资金兑现速度,以政策引领带动结构调整。

加强商务系统队伍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守党纪党规底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行政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强商战略,加强干部培训,用扎实的学习来克服“本领恐慌”。

(2016年1月20日在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