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塑料制品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浙江省塑料制品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浙江省塑料制品行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以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出口保持增长,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二)塑料制品产量浙江省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企业产量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近几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浙江省塑料制品行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以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出口保持增长,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

一、浙江省塑料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

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2015年浙江省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144家(其中亏损企业266家,同比增长6.83%,亏损面12.41%),占全国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企业总数的14.52%,从业人员26.53万,同比下降2.24%。

(二)塑料制品产量

浙江省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企业产量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塑料制品总产量1041.17万吨,同比下降0.96%,占全国同期塑料制品总产量的13.77%,居全国第一位,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了5.90个百分点,其中:塑料薄膜产量361.46万吨,同比下降0.30%,占全国同期塑料薄膜总产量的27.51%,居第一位;塑料薄膜中农用薄膜产量21.79万吨,同比增长3.40%,占全国同期农用薄膜总产量的9.44%,居第三位;泡沫塑料制品产量23.65万吨,同比增长2.35%,占全国同期泡沫塑料制品总产量的9.65%,居第四位;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110.41万吨,同比下降21.08%,占全国同期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的32.11%,居第一位;日用塑料制品产量108.83万吨,同比增长4.06%,占全国同期日用塑料制品总产量的18.36%,居第二位;其他塑料制品436.82万吨,同比增长3.73%,占全国同期其他塑料制品总产量的8.62%,居第三位。2015年五大类塑料制品中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大幅下降,降幅达21.08%。

(三)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产品平稳增长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行业不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加快企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15全行业规模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继续增加,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20.96亿元,同比增长6.11%,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0.06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底,全行业有效期内的浙江名牌产品95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21件,有5家企业荣获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十强企业,3家企业荣获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塑料管材十强企业,2家企业荣获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人造革合成革十强企业,2家企业荣获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异型材及门窗十强企业,5家企业荣获中国塑编行业20强企业,5家企业荣获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

二、浙江省塑料制品产业发展特点、优势

(一)有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浙江省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有些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双向拉伸塑料薄膜设备),大中型企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行业的中流砥柱,其产量、销售收入、利税等经济指标占全行业的60%以上。如:浙江众成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聚烯烃热收缩薄膜,生产设备全部都是自己设计制造的,目前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希悦尔公司的聚烯烃热收缩膜第二大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3.5万吨,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金华市春光橡塑软管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吸尘器用塑料管生产企业,在金华、苏州和马来西亚建有三个生产基地,三个基地的生产能力近10万吨;三友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纺织用塑料纱管生产企业;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塑料管材重点企业,也是目前全国PPR管材及管件规模最大的企业,在浙江、上海、天津、重庆和西安有生产基地,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永高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建筑用塑料管材及管件,在浙江、上海、安徽、重庆、广东、深圳、天津有8个生产基地,仅浙江黄岩基地就有注塑机600余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PVC管材及管件生产企业,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金田集团是专业生产BOPP薄膜的企业,在浙江、东北、江苏、安徽、重庆、贵州有6个生产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布鲁克纳公司高速生产线13条,是目前国内BOPP薄膜生产线最多、产量最大的企业,年生产能力45万吨,产量36万吨;台州富岭塑胶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最大的生产企业,在浙江和美国有三个生产基地,拥有300余台注塑机及30余台挤出生产线,2015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还有浙江中财、华之杰、浙江伊美薄膜、绍兴翔宇等一大批大型企业。

(二)形成了一批优势产品

浙江省塑料制品中薄膜和人造革、合成革产量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双向拉伸薄膜、人造革、合成革的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塑料管材及管件、异型材、日用塑料制品、塑料编织袋、塑料纱管等在国内也占有相当份额。

(三)区域优势明显

浙江省塑料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地区。杭州主要以塑料中空制品为主;宁波地区以塑料注塑件(家用电器配件、办公用品配件)及滚塑制品为主;温州地区主要以塑料编织制品、人造革合成革及PVC压延薄膜为主;台州地区主要以建筑用塑料管材及管件、日用塑料制品为主;绍兴地区以双向拉伸塑料薄膜为主。目前全省塑料行业有八个特色区域产业集群:中国合成革之都(温州)、中国塑编之都(温州)、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温州)、中国工程塑料之都(宁波)、中国日用塑料名城(温岭)、中国水性生态合成革示范基地(丽水)、中国合成革国际工贸基地(义乌)、中国塑料配线器材工贸基地(乐清)。

(四)有较强的塑料机械和模具设计制造能力

2015年浙江省塑料加工专业设备产量达102258台,全国占比37.32%,居第一位。宁波地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塑料用注塑机生产基地,被为“中国塑机之都”;舟山地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塑料机械用螺杆制造基地,有“中国塑机螺杆之都”之称;黄岩、余姚的模具加工产业在国内知名度也很高,特别是黄岩近几年发展相当迅速,有“中国模具之乡”之称。塑料机械及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浙江省塑料工业的发展。

(五)合成树脂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省合成树脂工业可以说是比较落后的,全省只有PVC树脂,产能仅20万吨左右(萧山树脂厂、杭州电化厂、衢州化工厂),可以说是资源贫乏的省份,“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开始重视发展合成树脂工业,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合成树脂工业发展速度,目前已形成PP、PVC、聚酯、PE、EPS、ABS、PC、PTFE、PVDC等品种繁多的合成树脂工业,合成树脂工业的发展为塑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浙江省塑料制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重复建设、过度扩张问题日益突出,导致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

近几年来,塑料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扩张现象日益突出,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对市场缺乏全面了解,盲目投资,导致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塑料薄膜、人造革、合成革、编织袋等产品产能相对过剩,由此造成库存增加,出现了同样的产品相互压价,引发行业无序竞争,使得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进展缓慢

随着国家在节约能源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和实施,特别是2015年1月1日实施的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应该说对塑料加工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目前复合塑料薄膜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且以干式符合为主,部分企业仍在使用有机溶剂甚至苯类溶剂,PVC制品行业仍在使用铅盐稳定剂,这些对环境和工人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行业内还有部分塑料加工机械未采用电磁替代电阻加热、变频等技术。

(三)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全行业技术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全行业普遍存在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日用品多,工业品少;通用技术的产品多,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等现象。

(四)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

全行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差,多数企业把进步依托在不断引进设备和照搬照抄別人的新产品上,独立创新能力差,技术力量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科研开发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职工素质普遍偏低。

(五)投资呈下滑趋势

浙江省塑料行业近几年投资呈下滑趋势,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企业创新能力差,缺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土地制约因素突出,土地紧缺,且成本越来越高;投资大量外流,我省塑料行业已将部分塑料制品项目向省外甚至国外转移,国内主要向新疆、宁夏、安徽、江苏、东北、重庆、贵州等,国外主要向澳大利亚、美国等。没有有效投入就没有有效产出,为此这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浙江省塑料行业的发展。

四、浙江省塑料制品产业发展应对措施

2016年,全行业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面对宏观调控的新动向,生产经营将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扎实应对。

(一)坚持把结构性调整作为加快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产工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品结构调整。

(二)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立业之本,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积极培养和吸纳知识面广、即懂生产经营又懂技术的人才。

(三)坚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品更新步伐;不断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

(四)规范行业道德和行业行为

要解决行业无序竞争的关键是要规范行业道德和行业行为,企业不能靠拼价格来赢得市场,而是要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赢得市场,要以诚信为本,以质取胜,要倡导行业团结、互助、协调、自律,共同维护和发展行业优势,对行业内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共同探讨、友好协商,以维护企业的共同利益。

(五)重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信息化建设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企业需要打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以提高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企业发展。

(六)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进我省塑料行业的发展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战略构想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为我省塑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有实力的塑料加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更具成本比较优势国家和地区转移先进产能和过剩产业,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和巨大市场;紧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引导塑料加工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在西部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具体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将在基础建设、产业合作、金融支持等方面为塑料行业带来利好,给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五、浙江省塑料制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发展方向及建议

(一)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塑料加工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要素作用,用高端化、高质化、差异化发展来推动塑料加工业向高端产业链延伸,使更多领域由“跟跑者”变为“并行者”乃至“领跑者”。争取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创新要素主体、上下游一体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垂直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突破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淘汰一批发展方式落后、环保风险高的过剩产能,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端塑料产业集群。

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产量年增长率达到4%;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利税总额年均增长6.5%,利润总额年均增长6%;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4%。

(二)重点任务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2.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加快推进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4.推动塑料加工业安全工程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

5.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逐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6.加强行业品牌建设工作,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7.加强行业培训工作,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助剂及材料。发展绿色环保的增塑剂、阻燃剂、热稳定剂等,主要发展方向为高效、复合、低毒及无害化产品。

重点发展针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高效利用的塑料新材料,低烟低毒无卤阻燃线缆新材料,专用料如高端聚烯烃管道专用料、多规格滚塑专用料、3D打印塑料耗材、医用塑料、生物塑料包装材料等;重点发展导电、导热、耐温、抗菌、防霉、高韧、超强、阻燃等多功能合金材料,芳杂环聚合物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基热固性聚合物及高性能复合材料,耐油性、大形变、快速回复高分子记忆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及其高性能改性料等。

重点发展生物基塑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基塑料包装制品、超轻低阻环保塑料鞋服、高性能聚氯乙烯建筑模板、高抗冲塑料异型材、高阻隔多层复合酒类容器、可调控降解农用塑料薄膜,选择性多孔薄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新型柔性塑料屏幕、高效污水处理及除尘用氟塑料制品、大口径高强度聚烯烃排水排污管道、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用特种工程塑料制品等,进一步推广零溶剂、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技术,提升废旧塑料的高效率分选及高值化、多元化利用技术,加快高精度塑料检测设备及仪器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加大对塑料加工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超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化控制塑料加工设备。

(四)政策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快推进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塑料加工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通过科技支撑计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强基工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专项工程及项目,支持塑料加工业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升级及产业化;出台相关政策为企业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科学发展的道路,通过创新驱动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扶持建立更多针对中小企业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信息、技术及检测等全方位服务。

2.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塑料加工业要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体系主体,产学研用全面结合的发展模式。协会要积极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将企业诉求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并沟通协调,通过积极参与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规划及产品标准的制定及在企业的宣传落实,为企业尽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行业加快步入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3.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

鼓励龙头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到树脂原料及市场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设厂,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例,逐步减少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促进出口市场向亚非拉等新兴市场转变调整。分析评估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塑料加工业出口的影响,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带来的产品升级契机,通过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4.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建立较为完善合理的标准体系

针对塑料加工业目前存在的标准老化、缺失、滞后,标准体系不合理,标准管理混乱等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鼓励协会与企业积极参与到包括塑料原料、制品及助剂等的国标、行标、企标的制定和修订,特别是与食品接触塑料制品及助剂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整合、优化推荐性标准,建立合理完善的标准体系,使其与塑料加工业的发展速度相匹配,能够支撑起塑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六、龙头骨干企业简介

表1 龙头骨干企业情况介绍

续 表

浙江省塑料行业协会

执笔:汪建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