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姗姗 姜忠尽
(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
摘 要:非洲“铜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钴工业综合体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揭示了“铜带”铜钴工业的地域组合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内在联系规律;剖析了“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形成的主要地理条件,尤其是制约冶金工业生产布局的矿物资源、电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探讨了主导工业部门在工业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联动”和“极化”作用。这对我国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矿业的主导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铜带” 铜钴工业 地域综合体 非洲
非洲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刚果(金)—赞比亚铜钴矿带上,其铜储量约达2200万吨,占非洲总铜矿储量的83%。非洲大陆其他的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摩洛哥、乌干达、毛里塔尼亚、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等国。刚果(金)—赞比亚“铜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矿产地,刚、赞两国是世界钴矿产量最多的国家,其钴储量超过了全世界的一半。
“铜带”在赞比亚、刚果(金)两国长达百余年的开发过程中,逐步建成了强大的铜钴采、炼地域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铜钴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这种在原料、动力、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地域综合体,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立生产体系的冶金工业地域体系。这种综合体是资源、社会经济、技术诸因素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条件下相互制约和结合的结果。因此,综合考察和评价“铜带”冶金工业地域体系形成的主要地理条件及其内在联系的规律和特点,对发挥主导工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