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一层含义是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另一层含义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
从实际应用上看,载体可分为具体化的实物类别和抽象化的具象类别。前者多为具体的实物,属于实物类载体;后者往往以宽泛意义上的专业、文字资料、数据平台等形式存在,属于信息类载体。在教育教学方面,载体显然多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
教学载体可以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为施行教学任务承载教学内容、施展教学手段、传递理论知识、保存信息、提供专业能力训练的具体实物类载体(如教具、设备、装置、设施等),以及利用文字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承载相应知识、数据等信息类载体(如教材、学习实验指导书、DP平台、多媒体教学台、教学数据库等)。
从职业教育角度去看,不论哪类教学载体,共同作用是承载相关知识,实现能力训练,直观或模拟的工程现场情境。从侧重点看,具体化实物载体,更能在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提供工程现场环境或模拟方面,充分突出人才培养和载体教学的优势。基于总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之总载体,涵盖了所有载体的功能和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化的教学载体。
一、教学载体类型
教学过程离不开载体。凡是利用教具、教学设备、实训设施来进行教学的实物,都是实物类载体。由于载体承载了相应的知识、信息,学生通过对载体的理解、分析等获得相应知识。学生再在各类教学载体上,完成相应的实验、技术训练,获得相应操作体验,训练和积累一定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习得技术技能。
基于总载体模式的理念,从载体所能承载的知识内容和载体结构上看,实物类教学载体大致可分为3大类:通用型载体、一般功能型载体和总载体,它们在职业教育中表现出的基本特性见表1-1。
表1-1 实物类载体类型分类表
(一)通用型载体类型
一般教学中用到的常见和通用的教学载体,主要功能是承载知识,通过载体所承载内容的适用,起到让学生学习知识、理解技术原理的作用。
1.教具
教具是用来讲解说明某个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片等。这类载体往往只针对部分课程或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2.实验设备
为完成教学任务,围绕教学内容所进行验证和重现技术原理性质的设施或装置就是实验设备。这类实验设备往往只针对某些知识点或一个情境、一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理论知识。
3.实训装置
实训是职业训练的方法之一,采用一种模拟工程情境而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能力训练的设备或装置就是实训装置。这类载体往往只针对课程内较多的知识点或多个情境、一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进行一般的基础性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二)一般功能型载体类型
职业教育中,以具体的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为依据,为力求与工厂环境的对接,对工程实际过程模拟或展示,实现专业课程所对应部分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进行的局部职业训练和知识学习及应用所形成的具有部分产品功能的载体就是一般功能型载体。
与一般实训设备的区别在于,一般功能型载体是一个产品或设备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产品局部功能。
(三)系统化教学载体——总载体类型
总载体是基于系统理论,按照系统思维,以专业所涵盖的技术内容为边界、以学业过程为范围、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向,将学生学业中所需要的教学载体系统化系列化后形成的一个载体系统,学生将围绕这个系统化载体进行学习和训练。
在职业教育中,这个系统化的载体,在各类实物性载体运用的基础上,以具体的专业为出发点,力求与工程环境的对接,实现直接的工程实际过程或模拟展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应用能力进行全面的职业训练、知识学习及综合应用,同时,这个系统化载体需满足学生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便于教学和管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包含各类实物性载体的教学功能和作用,还必须是一个具有完整产品功能的综合型载体。这类载体就是“总载体”。
二、总载体定义
总载体定义、实质及其结构,是总载体模式的内容之一,也是理解和落实总载体模式的基础和合理制订总载体方案的前提条件。
(一)总载体定义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总载体是全新的定义,包含总载体定义、总载体结构模型以及总载体系统化等内容。
1.总载体定义
前面述及总载体的含义,但除总载体的直接定义外,还隐含总载体的实质、总载体的内涵和外延等含义,这都属于总载体定义范畴。
(1)总载体定义 总载体是一个系统化教学载体,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系统理论和思维,以训练学生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选型、开发、设计并由学生动手制作完成的一种贯穿于学业全过程,涵盖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技术应用、职业素养养成的具有产品功能的特殊设备、装置、系统或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任务。
在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总载体是一个整体,包含了其他载体作用,承载了学生学业全过程中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技术养成和职业精神培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主线。它在课程体系中起到主线索的作用,总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技术应用等人才培养内容,作为学生学习训练主要、关键的载体,因此称为“总载体”。
(2)总载体形态 总载体形态是设备、装置或系统,三者都具有产品功能,都可以作为总载体使用。其区别在于,设备是指全部功能体和构造在同一地点,装置则指设备中结构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分,系统主要指流程性的设备或装置,其功能体或结构不一定处于同一地点。无论设备、装置或系统,都应该符合总载体的定义,具有总载体的功能。本书中将作为总载体的设备、装置或系统概括地称为总载体或总载体设备。
(3)总载体的系统化含义 总载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性的教学载体。它是一个特殊的实物类型载体,一个系统化和系列化的教学载体集合,也是新型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相互构架和功能展示的平台。
总载体方案的教学载体系统化是指在专业目标下,以学生学业期限为时间边界,全部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为范围边界,将教与学、学与做所采用的全部教学载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即教学载体系统化。经过对载体的系统化,即成为系统化教学载体。系统化教学载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功能是:承载学生学业过程中的知识和进行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载体学习和训练,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化载体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就是总载体分解成的各层级载体。所有的子系统有着各自的功能以及时间和顺序上的逻辑关联,通过载体系统化集合,其功能的指向是专业培养目标。
(4)总载体平台 总载体平台是按照系统理论和系统思维,以系统化总载体为主要构成,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工作基础。各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要素都以总载体为支撑进行建设,这样的工作基础及模型就是总载体平台。例如,可以在平台上构建相应课程体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师资团队建设等各项人才培养工作。
2.总载体的实质
总载体的实质是:用系统化和系列化的实物载体形式,承担起沟通和串联人才培养全过程前后知识的逻辑链条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实物形态具象化与抽象化的技术之间的关联,技术技能增长路径等功能和作用。将学习和训练内容由过去的分散化形态变得集中,让过去能力训练的断续化变得连续,使过去抽象化的技术技能变得在应用上可见,让过去能力增长的无序化变得逻辑清晰。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中,须力求把控和体现出总载体的实质,以此为载体选择的根本依据。
3.总载体内涵
以总载体为基础或平台,通过与课程相互对接、融合,可以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系统化载体的开发设计制作和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共同支撑起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学业全过程中,系统化载体在学生手中逐渐成为“产品”,进度同步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系统化载体功能的实现即意味着专业修业基本完成,达成培养目标。
4.总载体外延
总载体来源于生产实际,其类型和结构是针对学生就业行业和潜在岗位,通过校企合作进行选型、开发、设计。它除具有教学属性外,还具备产品(生产)属性。这就能为校企深入合作创新思路,保障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总载体平台功能的多种延展。
(二)总载体的结构模型
在教育实践中,不同专业可以开发或选用不同的总载体形式,包括适合作为载体的生产工艺过程也可以作为总载体。对工程技术类别或制造类专业而言,“总载体”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机电设备、装置或一套机电一体化系统。从系统工程角度看,这个“总载体”就是一个有着明确功能的系统,其由若干个子系统所构成。这个含有大量子系统的系统之中包含了这类专业学生能力训练的全部内容以及内涵的延展,集合了相应的专门知识与专项技能及实际应用,并有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的空间。
1.总载体模型
总载体是一个“载体系统”,可以分解成若干具有各自功能的分载体和子载体,各自承载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内容,成为系列化的教学载体集合,而系统化为其重要特征。分载体和子载体组合在一起,共同达成总载体产品性能(系统功能)。其结构模型见图1-2。
图1-2 总载体结构示意图
2.分载体
在图1-2总载体结构体框架内,具有各自独立结构和功能,且与其他结构构成互不相属,但彼此之间又有信息上的联系并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简单结构构成的载体,就是分载体。分载体承载不同信息、知识,有独立功能,用于一门或几门联系紧密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3.子载体
总载体和分载体可以拆解成单一(简单)结构和功能的子载体。除在信息上联系外,子载体在结构上与总载体或分载体存在被包容的所属关系,是载体系统的基础单元。子载体主要用于一门课或相对独立情境的训练,以及重要知识点的学习。
(三)总载体与分载体、子载体的关系
“总载体”以专业为对象,对学生进行全部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训练,而每个学习和训练阶段就由一个“分载体”或“子载体”承载,并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情境、基本学习单元等相对应。这是总载体方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思想。
从系统的观念看,不同分载体和子载体都是子系统,承载着不同的信息,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总载体系统,涵盖专业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和全部关键的训练项目。分载体可以逐级拆分,拆分出的系统都是上一级系统的子系统。在总载体系统中,一些分载体可能与其他分载体之间在逻辑关系上是平行的,相互间无包容隶属关系,但它们之间必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与其他的总载体下载体群共同构成总载体系统。图1-3为总载体系统示意图。
图1-3 总载体系统示意图
(四)关于总载体的五项基本工作
总载体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工作,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有选型、设计、开发、制作、考核5种。这也是教学适用的主要工作。
1.选型
选型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现已市场化或成熟的产品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照并相互比较,以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总载体的过程。
2.设计
设计是指在校企合作前提下,对具有潜在市场化条件的新产品进行方案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设计,经过试制成为人才培养总载体的过程。
3.开发
开发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总载体进行分解,与课程体系及课程有机结合,设计总载体环境下新型课程体系并深化课程开发的过程。
4.制作
制作是指将总载体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成等形式逐级分解到专业教育各个阶段,分解后的分载体和子载体与课程相融合,使学生的学习、训练等教学活动与总载体的生产制作同步进行,实行递进式分步训练,最终在总载体环境下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完成总载体产品制作的过程。
5.评价
评价是指利用总载体的制作过程和实践成果,对学生是否达成课程目标、能力增长的效果进行考核并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过程。
三、总载体的特点
把握特点,是如何选择总载体的关键,也能为总载体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指导。
1.人才培养方案和总载体的系统性特点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在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大系统中含有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载体、各种教学条件等要素,即子系统。而系统化教学载体——总载体就是人才培养系统中一个重要元素,也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关系见图1-4。如前所述,总载体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其中含有很多自身的子系统,都需要以系统思维的方式看待这两个系统及其系统功能。
2.总载体的覆盖性和贯穿性特点
总载体作为学生学习和能力训练系统,需要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对其进行开发和应用。在具体使用时,总载体及其分载体、子载体涵盖专业内学生各项能力训练、技术养成、主要的知识点以及它们的综合应用,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业阶段,对学生进行递进式学习和训练、关键技能重复训练,专业能力的最终训练和检验也需围绕总载体展开。
图1-4 人才培养方案系统示意图
从课程体系角度看,总载体承载的是专业内全部课程革新化后组合的结果。把专业技术所涉及的课程用“总载体系统”的形式进行串联和组合,即将学生学历全过程、学习训练知识能力全方位、专业课程全部或者大部分都承载在总载体平台上。
3.产品性特点
总载体除了是一个完整的设备、装置或系统,还是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产品。总载体作为产品,具有生产或加工特征,已经或能够市场化和商品化,至少具有投入市场的潜力,能够被使用和消费。即使单纯地利用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模拟生产过程,也必须使总载体具备品质、特征、参数、性能、用途、造型、外观等产品属性。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总载体应该来源于生产现场实际,或者能够高度模拟生产实际情境。
4.生产性特点
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在人才专业培养的学业递进进程中,由小到大、由零件到产品、由单一功能到综合性能,都是由学生自主性地参与设计,亲手完成制作、安装、调试、应用等。它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工作,具有生产性特点。
5.可开发性特点
在人才培养整个体系中,总载体及其分解、组合,必须涵盖专业内核心课程的实践项目、综合技能的训练和养成。同时,总载体要能体现出载体产品性能、适应生产工艺随时更新、满足新技术引入,有独特可开发功用,即总载体设备、装置或系统具有生产柔性,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在外在环境条件改变时,能够适应新的变化。这可以大幅度提高和充分满足专业教育中,新知识引入和学生面临的不同就业岗位应用技术技能的适应性。总载体由子载体和分载体组成,不同组合顺序应具备不同的功能,并留有较大的自主开发空间,可以引入新技术新结构,以此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另外,总载体还应当具备对外服务或合作的可能性,如能够对社会及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等。
四、总载体来源
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区域经济类别不同、企业需求不同,总载体的形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但是,能够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既具有市场因素,又适合学生实践制作的设备与装置,都可以经过选型、设计和开发,成为人才培养的“总载体”。
总载体来源大体分成现有产品直接作为载体、按照已有产品的成套图纸制作而成载体、校企合作开发载体、自主开发载体四类。前两类通过“选型”工作而成为总载体,称为“选型式总载体”;后两者通过“设计”过程及后续工作而成为总载体,称为“设计型总载体”。两者在来源形式上不同,依此设计和构建的课程体系建设也不同。
[本节提示]
1.总载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系统理论和思维,以训练学生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选型、开发、设计,并由学生动手制成完成的一种贯穿于学业全过程,涵盖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技术应用、职业素养养成的,具有产品功能的特殊设备、装置、系统或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任务。
2.总载体的实质:用系统化和系列化的实物载体形式,承担起沟通和串联人才培养全过程前后知识的逻辑链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实物形态具象化与抽象化的技术之间的关联,技术技能增长路径等功能和作用。将学习和训练内容由过去的分散化形态变得集中,让过去能力训练的断续化变得连续,使过去抽象化的技术技能变得在应用上可见,让过去能力增长的无序化变得逻辑清晰。
3.总载体平台是按照系统理论和系统思维,以系统化总载体为主要构成,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工作基础。各种人才培养方案的要素都以总载体为支撑进行建设,这样的工作基础及模型就是总载体平台。
4.总载体五个特点:总载体具有系统性、覆盖贯穿性、功能性、产品性、可开发性特点。
5.总载体教学适用的形式:选型、设计、开发、制作、评价。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同,在五个方面的内容取舍和侧重面将会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