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从严重的经济衰退中以政府拉动式的方式开始全面导入美国模式,采取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政策方针。而服务业的功能得以重视是在制造业受挫之后才印入人们眼帘的,最初仅仅作为制造业失业者再就业的“收容所”,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制造业大部分外移而出现所谓产业空洞化现象,这时隋报和生产服务外包等产生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受到关注,得到快速发展。这期间日本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现在的第三产业为主体,其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快且质量也比较高,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扶植,信息密化,都市集群”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这个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日本经济现代化产生的重大作用,尤其是对抗御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疲软发生巨大作用,我们认为有以下经验和启示,值得我国在大力发展服务业,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予以参考。
1.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对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认识
传统的服务业观念即服务属于“非生产劳动”之观点现在还深深加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头脑中,阻碍服务业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有意识的引导民众和企业来认识新型服务产业的重要性,更新理念。并能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来引导,改进管理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附加值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
2.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采取政府拉动服务业发展的方式。
如果要使现代服务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话,像日本政府那样采取政策倾斜的方针,是一个十分必要条件。在重点发展制造业的今天,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业,深化分工协作,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制造业的配套化、集群化、服务化水平。但政府拉动不能代替市场,要以市场为主导,尊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健全市场体系。
3.以市场化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化、信息化的紧密结合
根据日本经验,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工业化(也即产业化)是今后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市场体系完备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全球化市场更加开放,网络化带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与产品服务各方面个性化要求更为鲜明,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企业为不断节约成本以提高利润,需要与情报化(即信息密集化)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4.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元化和都市化的发展
日本服务业曲折的发展经历说明,传统的服务业是低生产率的产业,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环境,单一而低产值的生产企业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和网络化高度飞速发达的时代,服务行业的企业适度多元化的发展便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这里既包括服务业产品的多元化,又要调整服务产业的结构,实现服务产业的集群,提高服务业的都市化水平。
5.高度注意对农村服务市场的开发和经营
日本在产业转型中,其农村部分占据重要地位,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涉及农业生和农民生活的多方面需要,对日本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曾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农村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和极为广阔的市场,因而在城市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务必大力进行农村服务市场的开拓,这是对服务产业整体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6.重视对关系公民社会福利的公共服务业的开发
这是反映一国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医疗、福祉等社会福利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应的增高。公共服务业的完善与扩充是不可回避的,同时公共服务业的完善也能帮助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这是日本能在上世纪后期经济疲软时社会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一条重要经验。
7.以法律手段保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日本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信息相关法律,以鼓励和刺激全社会发展现代服务业,并设立特殊法人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如日本信息服务业界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包括信息处理振兴事业协会(IPA)、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日本数据处理协会(JDPA)、西格马系统等在内的行业组织,根据一定的法律框架订立行业的规章制度,这对促进日本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就发挥了十分积极作用。这对我国来说,是一条有极为重要参考价值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