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拍卖市场的法律规范

拍卖市场的法律规范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拍卖市场是艺术市场的二级市场。根据最新规定,《拍卖法》按照法律内容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总则、拍卖标的、拍卖当事人、拍卖程序、法律责任和附录。对于委托拍卖的物品,在拍卖前,应当经拍卖人住所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鉴定、许可。最后签署委托拍卖合同。

拍卖市场是艺术市场的二级市场。拍卖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交易形式,这种交易形式由来已久,在我国清朝时期就已有了相关的拍卖活动,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拍卖的含义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我国在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并于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进行了修订。最新修订的法案将拍卖定义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1]

如今的艺术品拍卖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大型拍卖公司拍卖。大型拍卖公司具有良好信誉,并且艺术品层次也比较高端,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2)专场艺术品拍卖。专场拍卖一般针对某个艺术品行业的收藏爱好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且在专场艺术品拍卖中,同类品的可选择性大,因此较受收藏者欢迎。它拍卖的艺术品包括翡翠、瓷器、玉器、书法、国画、雕塑、油画等。(3)网络艺术品拍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线下结合拍卖艺术品的方式也随之而来,这种拍卖方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便捷性。

一、艺术品拍卖的规范程序

随着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艺术品拍卖流程的相关规定正不断完善。我国于2010年正式实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就表明了国家对艺术品拍卖的重视。该规程不仅从宏观上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整个服务流程的操作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范;还从微观上对拍卖程序中的具体行为,如拍卖标的征集、拍卖标的鉴定与审核、拍卖标的委托、拍卖标的保管、拍卖图录的制作、拍卖会的实施和结算、拍卖档案的管理等主要环节,做出了相关规定。此外,此法规还对委托人、竞买人、拍卖人等各方利益者的行为也做出了相应规定。这对保护交易双方利益、减少拍卖纠纷、控制拍卖活动等各方面的风险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于提高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行业诚信形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出台一方面可以通过拍卖标的鉴定程序、上拍的流程等方面约束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拍卖标的委托和保管等方面的详细合同保护消费者。虽然该规程仍有许多不足,如并没有对“假拍”和赝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对有些拍卖的流程虽然有涉及但还不够细致,但它所体现的法律规范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二、拍卖法

拍卖法是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立法原则而制定的法律,适用于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

2004年8月28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决定》。根据最新规定,《拍卖法》按照法律内容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总则、拍卖标的、拍卖当事人、拍卖程序、法律责任和附录。《拍卖法》从拍卖相关的流程和责任等方面较为具体地阐述了在拍卖过程中拍卖人、委托人、竞买人、买受人等相关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以及拍卖程序中拍卖委托、拍卖公告与展示、拍卖的实施、佣金等具体流程方面的法律责任。

(一)拍卖委托程序注意事项

拍卖标的指的是委托人所有或者依法可以处分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对于委托拍卖的物品,在拍卖前,应当经拍卖人住所地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鉴定、许可。拍卖标的时应注意对委托人身份进行认定,对委托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对买卖标的进行审核,如标的权属无法明确或拍卖的整体意义不大,应果断放弃,避免风险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后签署委托拍卖合同。签署合同时应尽量周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须阐述清楚,以便共同遵照执行。

(二)拍卖程序注意事项

拍卖的一般程序为:(1)竞买人签到;(2)拍卖师宣读拍卖须知和注意事项;(3)拍卖师开拍;(4)记录员记录拍卖会现场笔录;(5)照相、摄像人员注意采集每个重要环节的图片、影像资料,作为有力证据的补充;(6)拍卖落槌成交,拍卖师签署拍卖笔录。在此过程中拍卖师应注意全场最高竞价有无达到保留价,注意该标的有无优先购买权人(共有人、承租人、相邻优先购买权);书记员如发现拍卖师的失误应及时提醒,拍卖师有现场纠正自己错误的权利,拍卖结束后应注意编辑封存拍卖档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见附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