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3.3和表3.9可分别计算短期内我国城乡基尼系数的变动和城乡收入比的情况(见图3.5和图3.6),根据表3.6和表3.7可分别得知我国短期内城乡不同收入阶层,即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流动滞留情况,收入流动的滞留率越高,表明收入流动性越差,越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见图3.7和图3.8)。
图3.5 城乡居民收入比
图3.6 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变动
图3.7 城市居民收入流动滞留
图3.8 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滞留
1989—2011年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扩张阶段(1989—1997年),城乡收入比由1.55快速提高到1.59,而且城乡基尼系数变化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表明该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具体来看,在该阶段城市中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保持在20%—30%之间,收入流动性较为稳定,但是处于收入两端的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均明显高于中间收入人群,说明该时期城市收入流动能力弱,不利于缩小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农村各个收入阶层的收入流动情况与同时期城市情况基本一致,也是中间收入人群的流动性较为稳定,而两端收入人群的流动性弱,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现。
第二个阶段为城乡收入差距缓慢扩大阶段(1997—2009年),城乡收入比由1.53又缓慢提高到1.66,而且城乡基尼系数变化呈现震荡上升,说明该阶段不仅城市平均收入高于农村,而且城乡收入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具体来看,在该阶段城市整个收入阶层的滞留率均出现增加,尤其两端收入人群的滞留率上升明显,说明城市收入向上流动性减弱,不利于收入分配,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显著扩大;虽然农村中间收入阶层,即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阶层维持了较为稳定的滞留率,但是处于收入两端的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滞留率依然居高不下,尤其农村高收入阶层出现固化现象,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可以说,该时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由于高收入人群收入流动性降低导致的。
第三阶段为城乡收入差距逐渐下降阶段(2009—2011年)。城乡收入比由1.66降低到1.64,而且城乡基尼系数变化呈现下降特征,说明该阶段虽然城市平均收入依然高于农村,但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内呈现下降变化。具体来看,在该阶段城市中间收入阶层保持了33%的滞留率,收入流动性较之前有所下降,而且两端收入阶层的滞留率高达50%,收入流动性偏弱,暗示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增收渠道不广,不利于缩小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农村中间收入阶层的滞留率在25%左右,比城市同阶层的收入流动性好,而且农村低收入阶层的滞留率出现下降趋势,向上收入流动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整体来看,在该阶段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改善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下降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