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的某一特定部分,也可以是若干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通过控股关系组成的集团式组织。本书阐述内容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会计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

会计所处的环境极为复杂,面对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就不得不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对会计核算的对象及其环境作出一些基本规定,即建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之为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的某一特定部分,也可以是若干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通过控股关系组成的集团式组织。从事会计工作,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为哪个会计主体服务,从而明确会计核算的范围,履行好反映与控制该单位资财的工作职能。

本书阐述内容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会计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长期经营下去而不致突然中断。有了这一假设,诸如设备等固定资产,才能按照购置时的实际成本和使用期限进行系统合理的分摊,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才能在银行融通资金,商业信用才可能建立。如果有证据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中止经营,这一会计基本假设就不再成立,应当按照“终止经营假设”,将全部资产按现值反映并按法律规定的偿债顺序清偿债务。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时间片段(月、季、半年、一年等)结算账目、计算盈亏和编制财务报告。时间为一年的称为年度财务报告,时间短于一年的通称中期财务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评价经营业绩,考核受托经营责任,及时总结经营经验和教训,也便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及时计算和交纳税金。有了会计分期,诸如预收、预付、本期、下期、预提、待摊等相关概念才得以产生。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记录、反映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因为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从而可以将不同实物形态的资产、不同性质的劳务等汇总计算加以表达。货币计量还蕴涵着币值不变这一假设,当比较存在严重的币值差异的两个时期的会计信息时,应当考虑用物价指数加以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