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税改革快速增长阶段(~年

财税改革快速增长阶段(~年

时间:2023-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1月1日,石嘴山市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中,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逐步覆盖城镇全体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

2001年1月1日,石嘴山市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中,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逐步覆盖城镇全体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相继制定了《石嘴山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石嘴山市预算外资金统筹管理办法》和《石嘴山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平罗、惠农2县和大武口乡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2年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

2002年2月20日,为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石嘴山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办法》。石嘴山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采取倾斜政策,逐步加大了对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需要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在财政支出管理的规范化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10月1日,作为自治区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单位,石嘴山市财政局会同人民银行石嘴山市分行制订了《石嘴山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方案》,全面启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4月,石嘴山市正式成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按照《石嘴山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试点工作相应的操作规程及配套文件,构建了资金直接划拨的新机制,促进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工作,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7月19日,石嘴山市财政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票据使用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票据使用的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改革。8月2日,石嘴山市财政局制定《石嘴山市市级机关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财产管理办法》,就固定资产和原材料从分类原则标准、财产的管理权限及账簿的设置、固定资产的核算、财产的盘点等方面进一步做了明确的规定。10月,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机构要求,成立石嘴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2005年,石嘴山市以“金财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监督水平。实行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预算的方法,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促进了财政预算的规范性、法制化,全年向市人代会报送的部门预算(草案)增加到35户。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试点单位达到66户,其中一级预算单位36户,二级预算单位30户,全年累计支付资金8307万元,国库沉淀资金达1768万元,资金直接划拨的新机制逐步构建完善,并且做好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工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及时调整了各执收、执罚单位非税收入的返还基数,保护了各缴费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时,认真落实全区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免征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在校生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全市5984名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优惠。加强对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国债资金、教育专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行为,对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收入的30个执收单位的“收费许可证”“票据购买证”“票据”“账册”“开户许可证”等进行了重点稽查,对一些违规行为进行了纠正。

2006年,石嘴山市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收支脱钩,分期分批纳入预算管理。加大支出管理力度,实行国库资金集中收付,促进了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自治区财政预算编制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和财政厅要求,石嘴山市全面实行了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所有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均实行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预算覆盖面达到100%。2006年春季开学起,石嘴山市83所中小学、6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及寄宿生,其学杂费全部免除,贫困家庭学生还享受由政府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对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4月1日起,太西煤价格调节基金由吨煤15元调整为30元。启动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行了“双轨”模式运行,进行年初总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及数据转换,开展预算执行数据转换,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支付系统等进行升级,确保了全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顺利实施。7月1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石嘴山市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职能正式移交石嘴山市地税部门统一征管。10月上旬,石嘴山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采取家庭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保障居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基本医疗需求。11月,在平罗县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的基础上,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惠农区、大武口区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石嘴山市各级财政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要求,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开始全面实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新旧过渡,使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编制预算、办理决算,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和进行财政收支统计。

2008年以后,石嘴山市按照建立现代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上,完成了165个单位零余额账户的设立和集中支付系统连接工作,进一步简化了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实现了会计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平稳过渡,规范了财政支付行为。在政府采购管理改革上,健全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出台了《石嘴山市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在市辖区财政体制改革上,按照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关于调整现行财政体制的意见》,为建立市辖区财政分配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准备。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创新监管方式,制订了《国资委派驻财务总监实施方案》和《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探索建立在重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制度,加大产权运作和资本运作力度,剥离不良资产,调整存量资产,确保国有集体资产经营收益及时回笼,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同时,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试点和市本级公务卡制度推行改革试点工作。

2009年1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规定,石嘴山市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同时,规范了津贴补贴的标准和水平,扩大了小额贷款贴息范围,对所有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者,贴息标准由原贷款额2万元提高到50万元,凡持有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和复转退伍军人,贷款合同期内给予全额贴息。持失业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就近就地创办二、三产业的农民,贷款合同期内给予50%的贴息,减免各项费用,降低贷款负担,免收一切小额贷款的手续费、调查费、工本费,对职工工资联保的免除了公证手续费等。

2010年,在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综合预算管理,提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工资统发平台共享,实施了财税库银数据共享大平台联网工作,推进了财政工作的精细化管理。5月,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6月,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严肃人事工作纪律,切实防止吃“空饷”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编制、工资计划与财政预算的联动管理机制。并先后完成65户重点工业企业的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累计实现新增税收1044.50万元。为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立了石嘴山市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1000万元,采取奖励、以奖代补、项目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用于对经济发展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和商贸企业的引进、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同年,自治区把石嘴山市列为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市,石嘴山市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一卡通”试点工作。10月,又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了市属养老保险向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迈进。

2011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及财务制度,石嘴山市加强制度创新和预算收支监管力度。9月,首次对市本级4个部门47家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进行批复,制定了《石嘴山市政府债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债务行为。根据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地税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环节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精神,7月,在全市全面开展了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房地产交易税费征收管理工作,规范了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核定办法。积极探索了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脱钩的综合预算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市本级公务卡制度工作,规范了财政资金审批流程,健全财政票据核销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实行“验旧领新、限额控制、票款同行”的管理办法,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的足额入库。按照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新的会议费标准和差旅费开支规定。

2012年,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落实“管采分离”制度,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成采购合同金额2.72亿元,节约资金0.38亿元;在全区率先建立政府采购“单一来源”网上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市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将市本级176家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收付,占应改革单位的100%,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在全区交流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