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设市以来,中卫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财税部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高效化、城市管理精品化、文化旅游特色化进程。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增收节支,优化结构,保障市委、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构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和环境等公共事业方面的投入。深化各项改革,财税工作发生较大变化:预算编制实现了规范化,资金缴拨实现了集中收付,税收征管创新推进,收支管理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化,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安全和有效。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32亿元,2007年为3.86亿元,比2004年净增15348万元,年均递增18.45%;2011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2.4亿元,比2007年净增8.54亿元,年均递增47.6%;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46亿元,比2011年净增7.06亿元,年均递增16.3%(其中: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4年为1.18亿元,2007年为2.35亿元,比2004年净增1.17亿元,年均递增25.8%;2014年为9.27亿元,比2007年净增6.92亿元,年均增长25.7%)。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3.49亿元,主体税种中,营业税7.32亿元,下降0.8%;增值税2.25亿元,增长41.9%;企业所得税1.05亿元,增长21.5%;个人所得税0.23亿元,增长2.5%。全市财政支出124.63亿元,下降1.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6.18亿元,下降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2亿元,下降15%;教育支出17.58亿元,增长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9亿元,增长13.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98亿元,下降37.2%;医疗卫生支出8.35亿元,增长5.9%。
这一时期,税制改革与税收工作发展也进入新时期。2008年以前,内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缴纳企业所得税,2008年企业所得税立法,内、外资企业之间不再有税率的区别,企业所得税告别“双轨”时代。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缓解了中卫市企业的压力,为其减轻了纳税负担,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13年8月,全国开始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征收率为3%,至2014年底全市“营改增”纳税人共有939户,新增抵扣项目税金6878万元,共享受各类税收优惠3079万元。2004~2014年,全市税收收入规模由1.93亿元上升到13.66亿元,共为各类企业办理政策性减免税18亿元,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