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厂房的剖面设计应结合平面、立面设计同时考虑。 其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厂房的剖面形式、层数和层高。
17.3.1 层数的确定
多层厂房层数的选择,主要决定于生产工艺、城市规划和经济因素3个方面,其中生产工艺起着主导作用。
①生产工艺的影响 厂房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竖向布置。 在确定各工段的相对位置和面积时,厂房层数也相应地确定了。 如服装厂的缝制车间,按其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一般是顶层布置裁剪工段,中间层布置缝纫工段,底层布置整烫工段。 中间层的缝纫工段往往根据生产服装的类型不同或缝纫数量的多少,又可分为一至数个不同类型的缝纫工段,若干个工段占一层楼,则一般缝纫车间层数常为3~5层。
②城市规划及其他技术条件的影响 在城市布置多层厂房时,层数的确定要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天际轮廓线以及周围环境、工厂群体组合等的要求。 多层厂房层数随着厂址的地质条件、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以及防震抗震、防灾的不同要求而有所变化。
③经济因素的影响 多层厂房的经济问题,通常应从设计、结构、材料、施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分析,经济的层数一般为2~6层,有些由于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或受城市用地的限制,也有提高到6~9层的。 在国外,多层厂房一般为4~9层,也有高达25层左右的。
17.3.2 层高的确定
①层高和生产、运输设备的关系 多层厂房的层高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用车、传送装置等运输设备对厂房层高的影响。 一般在工艺许可的条件下,把一些质量大、体积大、运输量繁重的设备布置在底层,这样相应地加大底层的层高。 有时为适应个别设备的高度便将局部楼层加高,形成了有不同层高的剖面形式。
②层高和通风采光的关系 一般采用自然通风的车间,厂房净高应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规定中所要求的,每名工人应占有的容积计算确定。 对于散发热量的工段,则根据通风计算选择层高。
为保证多层厂房内有必要的自然光线,一般采用双面侧窗自然采光居多。 当厂房宽度过大时,就必须提高侧窗的高度,相应地需要增加建筑层高才能满足采光的要求。 设计时可根据生产工艺对采光的要求及《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的规定进行计算。
③层高和管道布置的关系 管道布置对层高的影响较大,例如要求恒温恒湿的工段中,空调管道断面较大,有的高达2m左右,这时管道高度就成为决定层高的主要因素。
在厂房内管道布置除采用结构内部布置方式(即利用空心板、梁的结构空隙布置管道),其余布置方式一般都要影响层高。 如图17.9所示表示几种管道的布置方式。 其中用图17.9 (a)、(c)表示干管布置在底层或顶层形式,这时就需要加大底层或顶层的层高以便房间能集中布置管道。 图17.9(b)、(d)则表示管道集中布置在各层走廊上部或吊顶层,这时厂房层高也将相应变化。 当管线数量及种类较多,布置又较复杂时,则可在生产空间上部设置技术夹层集中布置管道,这就必须增加厂房层高。
图17.9 多层厂房的几种管道布置
④层高和室内空间的比例关系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与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厂房的层高还应考虑室内建筑空间的比例关系,使其空间比例协调。 具体尺度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⑤层高与经济的关系 影响厂房层高除上述因素外,还应从经济角度予以考虑,如图17.10所示表明不同层高的单位面积造价的变化是向上的直线关系,即层高每增加0.6m,单位面积造价提高8.3%左右。
图17.10 高层与单位造价的关系
我国通常采用的层高有4.2m,4.5m,4.8m,5.1m,5.4m,6.0m等几种。 在同一幢厂房内层高尺寸以不超过两种为宜(地下层高除外)。
17.3.3 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及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多层厂房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结构形式及适用范围有:
①混合结构 为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砖墙承重的结构。 它分为横向或纵向墙承重及外墙承重内框架两种结构。 这类结构不宜用于地震区,一般适用于楼面荷载不大,无振动设备,层数在5层以下的中小型厂房。
②框架结构 按受力方向的不同,一般有横向式、纵向式和纵横向式受力框架3种。 若按施工方式分,有全现浇式、半现浇式、全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4种形式。 此类结构,现广为采用。 一般适用于荷载较重、振动较大、管道线路较多、工艺较复杂的厂房。
③框架—剪力墙结构 为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的一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一般适用于层数较多、高度和荷载都较大的厂房。
④无梁楼盖结构 一般适用于荷载在10k N/m2以上无较大振动的厂房。柱网尺寸应以近似或等于正方形为宜。
⑤大跨度偏架式结构 适用于生产工艺要求大跨度的厂房,可采用无斜腹杆平行弦屋架作为技术夹层,以架设各种技术管道线路,夹层空间高度≥2100mm时,可布置生活辅助用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