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BC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所谓PBC,其全称为个人业务承诺,或者业务承诺。PBC人才培养模式最开始由IBM公司提出并开始使用。它是将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相结合来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业绩,并以此来实现高职院校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实现战略目标、加强管理效力并提升学生个人素质。PBC人才培养通常由设定、辅导、评估、结果应用等四个环节组成。
PBC在企业中通常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点是业务目标,是企业每年根据自身业绩指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将该计划分解成若干模块作为员工的业务目标,并将员工个人的业务目标分解为季度目标,再进而分解成月目标等;同时业务目标还可以分解成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等。第二点是员工管理目标,该目标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来制定,并根据本部门的业绩来制定员工的管理目标,在员工管理中要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第三点是个人发展目标,该目标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制定,要求每个个体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主动提高业务水平。将企业中运用的PBC模式运用到高职院校之中、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目标的不同特征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目标设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各高职院校纷纷采用了PBC人才培养模式。PBC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对营销类专职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思想,以培养适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目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高职院校教学特色,进而提升高职院校营销类学生的专业技能。PBC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控制力度,也关系到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12]。建立一套清晰的PBC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高职院校管理层及时获取教学质量报告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让教师和管理者了解各类学生的能力,并保证在毕业后他们能胜任工作的程度,控制并减少无作为毕业生的流出,从而保证高职院校人才输送的高质量性。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方式方法,而PBC体系则是高职院校来衡量自己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符合行业和企业需要的良好手段。如何行之有效的建立一套PBC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各高校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不论市场需求如何变化,PBC人才培养模式都要以企业对营销类专职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思想,以此来制定衡量学生水平的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体系。
二、PBC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特色
PBC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虚拟一个营销环境,并根据该虚拟环境制定相应的战略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并在该专业学生中宣传该战略地图,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了解战略地图的内容。所谓战略地图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因果关系来对企业的组织战略进行展示,好的战略地图中包含着丰富的业绩评估手段和推动业绩提升的评估手段等,所谓业绩评估手段就是用来反映某个战略角色的终极目标和为实现该目标每一步所做的工作及该工作是否产生了成果;而推动业绩提升的评估手段就是用来反映每位学生为了达到虚拟营销过程中需要达到的业绩而为之付出的努力,这两者在PBC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
第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PBC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团队培养和个人培养相结合,将总体通过实践过程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多个部分,例如我们可以将总目标分解成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并让每位学生自行讨论将大块的工作分解成能够顺利分配给每个人的工作,让学生能通过PBC这一模式提前在学校中了解到企业中的工作流程。对高职院校学生长期的绩效沟通可以采用的是分季度或分年评估的方式,因为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每一学年都要经历难度不等的实践方式,因此,在学生刚一入学,教师和管理者就应该指定考核对象的各项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PBC中对考核对象指定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计划实现目标的举措等来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中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不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定期向高职院校领导提供考核的成绩,并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嘉奖,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与他们交流,通过沟通的方式使双方能够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并要求学生作出承诺,今后用新的标准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实践成果进行衡量。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学校还应该对评分后的结果进行强制分布。其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希望达成的目标进行调整,让每位学生通过这种PBC绩效考核的方式意识到现实工作的残酷,让他们在学校中能够与企业工作接轨,为他们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临近毕业期间的绩效成绩,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实行一系列的举措来激励学生更好地为自己的绩效成绩而奋斗,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综合业绩评估结果名列前茅的学生。还可以对综合业绩评估结果较低的学生进行邮件通知并与他们面谈,要求他们在今后严格要求自己,改变现有状态。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对综合绩效评估结果名列前茅的学生进行岗位推荐,优先将学校的高素质人才输送到相对发展较好、要求较高的企业,为学子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平台。
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和高职院校其本质上还存在着众多不同,因此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综合业绩评估的指标个数和分布情况,指标数量过多,容易使得学生的努力方向受到限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指标太少则会导致学生由于经验不足而忽视营销任务的关键环节。在企业中,通常都将PBC指标设定在16个左右,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因此在使用PBC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其评级和强制分布工作的任务量非常繁重,加上学校毕竟不是真实的企业,因此并没有一套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对高职院校的评定任务进行支持,这将大大的影响PBC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率。PBC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目的就是帮助高职院校检测到高绩效的学生、对普通绩效的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能够得到鼓舞不断提高自己,与院校共同发展。PBC人才培养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改进绩效,帮助他们成长。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评估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目标,为下一步培养自己的能力制定相关的计划,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注释】
[1]王瑶,冯一娜.高技能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
[2]李平.高职院校“校企团”团学工作思路初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3]李开文.课程效能转化理论研究综述—基于云南“国培计划”脱产置换研修项目[J].文山学院学报,2013(06).
[4]徐国强.高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考—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4(32).
[5]李源.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6]王文勇.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5).
[7]彭鸿.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09).
[8]朱江,陈黎敏.“产品导向、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9]李霆.“四岗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S1).
[10]盛锦春,刘莉.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变革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11]李伟.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9).
[12]黄龙妍,陆芳.福建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与分析调研报告[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