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商、周的先民活跃于黄河流域,缔造着中国古老文明的时候,居住在吉林地区的各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相互接触,彼此交往,逐步形成了四个大的部族系统:肃慎族系、秽貊族系、东胡族系和汉族。
古代吉林主要民族起源 肃慎族系为满族的祖先,历史上先后称为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清皇太极九年(1635年)改称为满族。活动在松辽平原中部一带的秽貊族系包括夫余和高句丽族。夫余居住在中部地区,高句丽居住在东南部地区。东胡族系为蒙古族的祖先,先后有乌桓、鲜卑、契丹和室韦等分支,主要居住在西部地区。汉族的前身是以黄帝为代表的华夏族为主融合而成的。先秦时期,在东北就有了华夏族,这就是箕族和古燕族,秦汉以后,陆续有从中原迁入东北的汉族。
肃慎族系。肃慎族系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族系,早在周朝时期,肃慎就活跃在东北地区,可谓源远流长。
文献记载,肃慎是东北地区同中原交往最早的民族,主要活动范围在东北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及今天的松花江中下游和黑龙江一带,即我们所说的白山黑水之地。肃慎族系的分布,东靠大海,有松花江、牡丹江等大河,还有森林茂密的长白山。寒冷的地域气候、独特的地理条件适宜捕鱼和狩猎,所以肃慎族系是一个渔猎民族。
作为一个边疆部族,肃慎同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朝贡关系。“鬲、豆、鼎”等出土文物是肃慎同中原交往频繁的见证。“楛矢石砮”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箭是肃慎向中原王朝朝贡的主要特产物品。据记载,周武王非常珍视肃慎的楛矢石砮,像珍宝一样将之作为贵重物品赐给诸侯王。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肃慎的名称也有所变化。到了两汉三国时期称肃慎为挹娄。北朝时期为勿吉。隋唐称靺鞨,宋辽金元明称女真,直至今天的满族、赫哲等族都是肃慎族系的后裔。
秽貊族系。自先秦时期,在中国东北地区,自东北中南部及朝鲜半岛一带,广泛分布着秽族和貊族先民,他们是商周时期吉林地区的重要民族。东北地区的各支秽貊,大概在战国末年直至秦汉之际才稳定下来,形成了一个合二为一的秽貊族。先秦古籍《论语》《孟子》《战国策》等都有关于秽貊族的记载。秽貊族经过迁徙与融合,又逐步形成了夫余、卒本夫余(高句丽)等新的民族族群,先后建立了夫余国、高句丽等地方民族政权。在东北地区各民族中,秽貊族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他们以农耕为主,渔业为辅。
夫余系民族源于秽貊。在发展的过程中,夫余系民族曾分化衍生出三个分支:夫余、高句丽和百济。
东胡族系。“胡”是中原对古代塞外诸民族的通称。东胡族系因为其分布在匈奴的东面,故称东胡。东胡是一个由若干游牧部落构成的松散的氏族部落联盟体。
商周时代,活动在东北西部的东胡族系以游牧,狩猎为主,他们甚至能够猎杀棕熊这样的凶猛动物,其威武彪悍可见一斑。
东胡分为两大支,北支分布在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一带;南支分布在今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从现在出土的文物看,东胡人以游牧经济为主,兼有粗放的农业、渔猎业,铸铜、制陶、纺织等手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北方历史上,乌桓、鲜卑、柔然、室韦、契丹、奚和蒙古等在不同阶段活动过或建立过政权的民族都属于东胡族系的分支。
汉族在东北的发展 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体民族,其前身是以黄帝为代表的华夏族,华夏族的主体是夏、商、周三大部族。夏、商、周三大部族融合构成华夏民族的祖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齐、楚、燕、韩、赵、魏、秦等诸侯国内的各个不同民族逐步融合进来,直到汉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汉族。
如果从先秦的华夏族这个主干民族角度讲,远在先秦时期,在东北就有了华夏族。这就是箕族和古燕族。在华夏族系中,首先进入东北的是箕族,先秦时期迁入东北的另一支中原华夏族主体民族是古燕族。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东北地区汉族人口剧烈增加的时期。秦末汉初,中原战乱频繁,而东北地区则处于安宁之中,所以,“燕、齐、赵人往避者数万口”,这时候的人口迁入,主要是来自相邻东北的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等地的人口。
秦统一以后,大批的中原人流入东北地区。随着大量汉族人的涌入,到了明清时期,汉族一跃成为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民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