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集团是全国纯碱和纤维素纤维行业的排头兵,近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15年,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利润5.2亿元、利税12.3亿元,分别增长8%、43%、45%,继续保持了行业最优经营业绩。今年1-5月份,实现利润2.3亿元,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考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认为三友非常不容易、不简单、了不起。在这一连串闪光数字和成功的背后,是三友人勇立市场潮头的大胆实践和探索,他们凭借一整套转型升级的“组合拳”,闯出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新天地。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首个精细化工基地——硅业公司
组合拳之一:战略部署升级
转型升级,首先是战略上的转型升级。三友集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果断摒弃传统发展模式,提出要经过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实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他们确立了“产品链接、工艺衔接、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产品为纽带,科学统筹资源,从盐做起,到纯碱、氯碱、纤维素纤维、有机硅,一直向下延伸,形成产品紧密衔接、废物综合利用的9大类146个品种的产品链,循环经济年创效益4.9亿元,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到了行业“成本最低、技术最优、效益最高、发展最快”。集团被列为省“十二五”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三友集团每一个子公司还坚持把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作为执着追求,把科技研发与追求绿色生活相融合,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革新发展理念的同时,集团全面调整战略部署,确立了“横向发展,扩大经济规模;纵向发展,实现产业链整合;跨行业发展,实施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一方面,打造主业优势。“十二五”期间,集团投资96亿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做到了增速更增势,质增量更优。青海110万吨线碱项目于2013年投产,目前各项工艺技术和效益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机硅二期项目,去年3月份顺利投产,总产能达到20万吨,成为北方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热电联产项目竣工投产,吨汽耗标煤降低10%,成为发电企业超低排放的绿色样板。50万吨/年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投产后,将创造装备水平、单线能力、综合能耗等6项世界第一。三友化工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纯碱、粘胶短纤维产量世界第一。三友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产量、质量、出口创汇等五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同行业首位。另一方面,统筹多元发展。按照“主业突出、多元协调”的发展思路,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动能。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与曹妃甸华润电厂开展合作,融入区域发展。香港国际贸易公司加快产融结合,实现境外融资7.7亿美元。物流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利润增长10%。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在上海自贸区成立投资公司,在印尼设立出口办事处。现代服务业利润贡献率增长14%,形成了多极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组合拳之二:创新平台升级
三友集团把创新平台建设视为转型升级的动力源、主阵地。三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说,“没有创新平台,研发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他的推动下,集团不断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千方百计为科技创新工作打造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建立“产品研发、工程技术、现场改进”三大技术创新体系。集团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邀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是省属企业创新平台最完备的企业。截至目前,三友255项新技术成功申请国家专利,184项技术获得专利授权,84项技术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参与纯碱、粘胶短纤维、氯化钙融雪剂等12个国家标准、10个行业标准的制定;成功开发了莫代尔纤维、阻燃纤维等76个新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这在中国盐化工化纤行业绝无仅有。
构筑“战略层、研发层、执行层、基础层”四级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实施科技全面预算制、专家课题制和首席技师制,推动全员创新。如实施科技成果员工命名制等激励机制,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5%用于科技研发,形成了科研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二五”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达28%。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破解前沿技术、新产品研发为重点,与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十几家研发机构,就新溶剂纺丝技术开发等近百项重大课题开展联合攻关,与中科院合作建设有机硅联合实验室,自主建设了国内首条5000吨化纤中试线,目前投入1.5亿元的5000吨天丝中试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鼓励“蓝领创新”。三友集团十分注重内部挖潜,发扬“工匠精神”。几年来,完成工艺技术革新5800多项,多项工艺及消耗指标始终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一线职工179项创新成果获得各级奖励,16人次获得国家、行业级技术能手,31人次获燕赵技能大奖、省级技术能手。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工程师及以上无行政职务工程技术类人员实行浮动奖金系数,突出技术创新、人员培训和带团队能力考核;对各级专家、主任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实行课题制考核,突出技术攻关、解决生产运行瓶颈等能力考核;对职工技师及以上人员实施动态评价考核,突出师带徒及“一招鲜”技术推广考核;对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并重考核,在新产品研发奖励基础上,突出推广环节考核,从而全方位调动大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友集团自研自制的粘胶短纤维核心设备
组合拳之三:核心技术升级
“不掌握核心技术,就要永远受制于人。”这是三友集团从领导层到一线员工的普遍共识。他们把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朝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跨越。回顾三友化纤的自主创新之路,一位亲历多年发展的科技人员指出,“自主创新是从与‘巨人’的牵手中开始的。”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工程,三友化纤首条生产线由奥地利兰精公司引进,为当时我国粘胶短纤维项目起点最高,设备最先进的生产线。之后,三友化纤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依靠自身力量,超越同行,打破国际垄断。先后自行建设8条大型生产线和1条中试线,由最初的一条线、一个品种、2万吨产能,到现在9条线、6大类100余个品种、50万吨产能,具备了粘胶短纤维生产线从生产工艺设计到配套制作设备的全部能力,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更使三友化纤粘胶短纤维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莫代尔纤维作为粘胶纤维的第二代产品,因其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一直以来是我国化纤行业一块难啃的骨头。三友集团迎难而上,配备专业研发人员,建设了小型、中型试验线,历时7年,进行百余次试验,积累了上万组数据,先后攻克了浆粕、助剂、纤维强力等大量技术难题,2010年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出莫代尔纤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结束多年来该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我国纤维高端领域的重大突破。
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占据世界领军地位。经过多年积蓄、沉淀,三友化纤完全掌握了粘胶生产核心技术。2009年,三友化纤在国内率先启动6万吨/年,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的生产线建设,关键设备全部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2011年,在总结6万吨/年生产线的基础上,再次大胆创新谋划建设8万吨/年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生产线,该项目不仅是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是被确定为中国化纤行业“十二五”期间重大推广项目,创造了单线产能最大、综合能耗最低等5项世界第一。25万吨项目由三友化纤独立完成项目工艺控制设计、关键设备研发制造,拥有58项自有专利,12项自主研发新技术。自行设计制造世界最大的精炼机、烘干机等关键设备,打造行业新标杆;首次应用16效闪蒸等新技术,改进废气回收装置,达到“节能、环保、效益”的统一。项目建成后,将创造装备水平、单线能力、综合能耗、环保水平、单位成本、自动化程度等6项世界第一,持续引领粘胶行业发展、占据世界领军地位。
组合拳之四:产品结构升级
一吨普通化纤售价还不到1.4万元,但三友集团生产的部分品种化纤却可以卖出每吨5万元的高价,相当于普通化纤的3倍多。在三友调查时获悉,就在很多盐化工企业因产能过剩而艰难度日时,三友却已连续5年成为全国同行业盈利最多的企业。市场低迷,三友的产品为何却能卖出高价?带着疑问,我们可以到三友产品陈列室找到答案:珍珠负离子纤维具有凉爽不贴身的特点,可制作高级衬衣和T恤衫,是很多知名服装厂家选用的原料;竹炭纤维吸附能力较强,可制作面膜,目前国内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被三友占据,原来在这么多“高大上”产品的背后都能找到三友化纤的身影,难怪这样的化纤价格不菲!
作为全国最大的盐化工企业,三友的化纤产品曾是清一色的普通化纤。国际金融危机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普通化纤从每吨3万多元暴跌至每吨1万元出头,让化纤企业尝到了苦头。三友也一度被市场逼迫得喘不过气来,订单锐减,价格跌破了成本线。同样面对市场的冲击,一个鲜明的对比引起了三友研发人员的思考:一方面是低端产品价格暴跌;另一方面,高端化纤产品却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隐藏在这个现象背后的事实是,化纤市场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市场需要的是能够满足健康、舒适、美观等更高要求的化纤,而在普通化纤领域,产能超过需求已高达20%。
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才能闯出一条生路,让产品更“值钱”。三友把市场的空白点作为目标,倒逼研发、生产环节调整转型,以追赶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市场需求“赛跑”,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三友在3年内投入了近10亿元的研发资金,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力度,76种新产品撑起“利润五连冠”,其中36种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10余种产品成功替代进口。新产品不断涌现,击中了市场需求的空白点,成为三友的“摇钱树”。目前,三友化纤产品平均售价要高出市场普通产品近500元。同时,三友还把纯碱等产品打进了宝洁、味之素等高端客户产业链。
回顾三友近年来所走的路,就是一条以“高、深、精、特”为目标,大力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的道路。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中,一个化工企业通过产品创新脱颖而出,这为我省传统产业创新供给开了个好头。正是一批叫得响的新产品、领着跑的新技术、真管用的新工艺,成为三友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挑战的有力法宝。
组合拳之五:企业管理升级
三等企业做产品,二等企业做技术,一等企业做文化,文化管理是企业最高级的管理。几年来,三友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宽容创新失败,建设创新文化。早在2007年,集团就提出了“鼓励探索,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每当研发工作陷入僵局,研发人员一筹莫展的时候,集团董事长么志义都要详细了解研发过程以及制约难点,鼓励研发人员要拓展思路、坚定信心、坚持不懈,让研发人员吃上定心丸,没有后顾之忧。硅业公司自2011年开始自主研发有机硅系列消泡剂,主要用于减少泡沫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由于研发人员均大学毕业一两年、缺乏生产实践,中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实验物料直接损失近十万元。但集团始终给予鼓励、宽容,使大家不气馁、不放弃,直至研发成功,目前该产品充分满足了化纤、氯碱公司生产需求。
扬务实精神,建设利润导向型企业文化。三友集团提出要实现“大成本、小核算”“三保一压”和“三个极限”。通过建设这样一种企业文化,把国有企业注入了民营企业的企业精神,使集团主导产品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坚持超标、制标,同行业44项指标中42项保持行业标准的制定,获得省对标示范企业称号。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大力推进质量品牌创新,集团获得中国企业品牌创新成果奖。
树立规范意识,建设企业制度文化。“三友文化”的理念是“压力、规矩、责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全面标准化管理、全面责任管理“三项管理”,做到了以法治企、从严治企。去年又实施了“集团——股份——子公司”三级管理变革,仅四季度就完成了全年利润的65%,焕发出了极大的机制动力和组织活力。构建内部“人才市场”,积极推行班组长公开竞聘制、技术人才专家聘任制、管理人员民主推荐制“三线并进”模式。强化干部任期考核,严格执行末尾淘汰制。推行差异化薪酬考核,建立基层标准线,中层目标线、高层创新线“三线”标准,开展“点对点”考核,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加强企业人文精神建设。以“原则、责任、诚信”提高各级班子的创新力,以真想事、真干事、真管人、真管事的“四真”精神鼓励全体职工。“创业完成、事在人为”的企业精神荣获“新中国60年全国企业精神60佳”。开展“健康、平安、安全”活动,干好三友的事,办好职工的事,实施“四个放心工程”,推进“企业年金”制度,连续五年为职工增资10%以上。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工资不减、资金增发、职工子女100%就业。建设三友“和”文化,注重人企共兴,做到家园共育,实现共赢。
解析三友集团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探索它的成功之道,为我们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平台创新为载体,以集成创新为手段,以产品创新为目标,推进转型升级。二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按照“主业突出、多元协调”的思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在不断地升级换代中实现华丽转身和科学发展。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以资源统筹为基础,以产品统筹为途径,形成产品紧密衔接、废物综合利用的产品链,实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占领行业发展高地。五是必须坚持共享发展,以资源共享实现企业共赢发展,以成果共享实现企业和谐发展,更好地实现集团发展与分公司发展、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
(省政协研究室调研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