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来欢笑、艰辛、卑劣、狗血……”
这是大师之味CEO范新红告别信中的一句话。
2016年4月29日大师之味倒掉了,这个因为告别信高调了一把的高端外卖品牌,像外卖超人、VC厨事等一样,在被大家谈论了一番后,弃之脑后。
创业失败的千千万,见怪不怪。旁人都是看客,笑笑、吵吵、评评后,冷暖只有自知。
很遗憾,我并没有品尝过大师之味的外卖,在看过介绍和图片之后,真心想来一份。想不通,追求品质、追求轻模式的大师之味,那么合乎情理,怎么会倒掉?
2015年5月上线的“大师之味”,是一家面向高端用户的餐饮外卖平台,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将一批“五星级酒店大厨”整合起来,采用第三方配送,推出的“五星级外卖”,包括法式鹅肝、日式烧鳗鱼、海盐三文鱼、咖喱雪蟹钳龙套餐等,一天两款选择,售价均为39元。
可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大师之味难逃厄运。按范新红的总结是,“最终时间和资金没有站在我们这边。”
追求品质当然没错,可不想赚钱的外卖怎么会是好大师?
理想与盈利的对决
范新红在告别信之后还曾发表了一篇《创业者你到底要的是什么》的文章,文中坦诚,项目的始终他都未对盈利模式进行过思考。在经过冷静之后,他也意识到,在盈利和理想之间需要平衡,同时也很难平衡。
而作为一位创业者,一名“商人”,不仅仅是要对自己负责。空凭一腔热血和满腔赤诚,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无疑是对投资方、团队以及用户的极不负责。
大师之味本可以再坚持得久一些,但最终因为过早地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厨房,加速了灭亡。
我并不知道大师之味订单的具体增长率,但按常理来说应该不错。不然不会花一百多万的投入早早建立中央厨房,要知道它的天使轮也只有几百万,而范新红也搭上了自己的积蓄。
也许碍于面子,也许是便于融资,最初用“轻”模式省出来做品质的钱还是花在了光鲜的外表。事实上,中央厨房最大的功能是集约化生产,对于外卖来说,当达到一定规模效应时,是可以降低成本、标准化生产、提高用户体验的。
但大师之味采用的是和第三方厨师合作,加之所做的餐食都是鹅肝、鳗鱼、三文鱼这样“金贵”的实物,几乎不可能达到标准化生产的标准。要品质就难以要效率,合作的厨师曾集体罢工,要求“限量”。因此这个8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也就仅仅发挥了加工装配的作用,并不具备完全的生产功能。在没有钱的情况下,确实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意味。
消耗,突如其来?
那如果再坚持得久一些呢?情况也许不同,但也许一样。
范新红说,“只要我们的产品组合再优化一下,再导入更多的流量,再拓展更多的众包配送站,我们就可以盈亏平衡,就可以盈利,就可以生存下去”。
真的是这样吗?
O2O项目走到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死在了互联网思维里,订单数量对最终盈利没有决定作用,也不存在边际成本递减和边际效用递增的规律。比如外卖,新增一个用户,你需要多一个配送人员去满足他,同时在原材料、包装、补贴方面成本都没有减少。如果订单的数量可以预计还好,一旦出现猛增或猛减,时时都是考验,上门美甲、洗车、洗衣等,都面临这个陷阱。
在BAT巨头烧钱抢占市场后,平台的竞争基本上告一段落,新玩家机会很小。外卖是个不赚钱的活,有了流量后,也都在往综合生活服务转。而像大师之味这种高端品牌外卖,竞争更加不平等,因为利润空间本身就很小,加之原材料成本高,还要拼质量,拼价格,拼包装。与品牌连锁店的外卖不同,没有堂食可以提供服务体验,所有与用户的直接互动都掌握在包装、味道、温度和配送上,这让体验变得不可控。同样39元的价格,可选择的太多,用户的忠诚度是极大的考验,烧的钱很多就是一次性的流量。
最后,配送是外卖的硬伤,至今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没有能力建立自己配送体系的也多和大师之味一样采用众包配送。但是,这种配送方式很难规范,经常出现不接单或是配送时间不能保证的情况。即使是采用前一天订餐的大师之味,在大众点评的网站上也有许多用户吐槽不能按时配送,这是对用户体验的伤害。
但在初期,这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算算账可以发现,一个配送人员在北京的平均工资要5000元,每个配送站3个人,大师之味现在北京建立了24个配送站,这一个月的工资就是12万。未来范新红预计要建“30个、50个、100个配送站”,交付不再是瓶颈,但这100个配送站,300员工的工资一个月就要50万,这得送多少盒饭?这100个配送站到时还够吗?这就像滚雪球……
成本、规模、增速和品质一样,考验着范新红,而他的眼里只有品质。所以,问题好像是突然之间降临,霉运接踵而至,“动不动停水,动不动停电,到后来连房子都要卖了……”
老前辈的启发
老前辈丽华快餐和日本最大的餐饮品牌玉子屋,都是国内最大的专做外卖的餐饮品牌,一个做了23年,一个51年,做的都是经济型外卖,在配送上下足了功夫,力求达到规模效应。
在还是寻呼机、大哥大的年代,丽华快餐就配备了8000元一套的寻呼系统,导致经常和警察串台……承诺“一份起送,半小时送达”,在一定半径内设立站点提供快餐,采用“一点对多点”的形式,减少送餐员的折返距离。同时,27年间丽华快餐一直在收集用户数据,根据用户习惯和数据统计,每个送餐员的餐盒里都装着比订单数多的快餐,有特殊需求的再进行补送。
玉子屋采用分组送货的配送方法。如负责离工厂较远区域的送货车装上比预估订单略多的便当先发车,在完成配送后和后发组取得联系,再对便当不足的区域进行补足,凭借现场送货员的优秀合作,将废弃率控制在最低限度。
同时,在产品的制作上都尽可能标准化生产,节省时间和成本,玉子屋直接每天只提供一种套餐。数据化、标准化、系统性是他们的共性。
但随着用户对于外卖需求频次的增加,从偶尔一次的外卖,变成了几乎每天的需求,品质的需求就上来了。丽华快餐也在积极转型推出了“圆盒系列”,和以往的长方形盒子、偏传统的包装设计不同,这个系列采用黑色包装,视觉上更加高端、简洁。菜品也从原来的“两荤两素”变成了一款主菜搭配小菜,三款新产品分别是香焖鸡米饭、红烧狮子头和川香牛肉饭。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传统一家家店铺,到大众点评、团购手段上的改进,再到平台整合,百度外卖、饿了么和新美大形成,按照历史的规律进程,下一步一定还是要细分的。
至于怎么细分,现在的花样已经不少,有按人群分的,比如“搭膳”主要针对男性消费群体,帮直男癌搞约会、求婚、纪念日等场景化服务,“饭健”专门给健身房做健身餐;有从2C转向2B的,“易淘食”强调致力于帮餐饮企业做自己的平台,并自建物流体系,有一个著名的“200条军规”,即12分制考核,配送人员具有“配送员+服务员”的双重身份,“饭健”也主要针对B端,为健身房合作供餐;也有换打法吸引眼球的,比如“叫个鸭子”,“叫个鸡”等等。
毫无疑问,走品质外卖也一定是一个趋势,但如何解决品质和成本的平衡,在各个环节的一点点优化可能都是最终破解难题的钥匙。
灰姑娘和公主的距离不是一双水晶鞋,而是12点的钟声,大师之味稍晚了一点。
文/何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