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销合作”补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产销合作”补救“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时间:2023-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农村发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都倾向认为要加大对生产的补贴,以项目资金(或实物)的方式扩大农户及合作社的生产的资助,却忽略了大的产销结构的失衡,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企业也是创新难创富。没有竞争,合作劣质。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

长期以来,我们的农村发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都倾向认为要加大对生产的补贴,以项目资金(或实物)的方式扩大农户及合作社(尤其是龙头企业)的生产的资助,却忽略了大的产销结构的失衡,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企业也是创新难创富。解决农业增收和市民消费安全的问题,在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质量认证、监管薄弱的境况下,支持和发起市民健康消费运动,以消费导生产,走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产销合作,是未来农民脱困、市民解困的新兴道路,即“供给侧改革”。

市场的价值在于竞争,因为有了竞争才能有更好的创新、产出和服务。单纯市场竞争的弊端在于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易于异化。合作的价值在于共享,因为有了共享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加快技术和价值的融通与提升,缺乏竞争的合作弊端在于“垄断”与懈怠。“市场+合作”才能更好的取两者之长,规避两者之短。今天我们探索的生态农产品产销对接即是要在适度竞争的机制内达到更好的产销合作与对接。

没有竞争,合作劣质。没有合作,竞争异化。

【背景链接】

科普┃习大大老说的“供给侧改革”到底是啥意思?

导读: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

“供给侧改革”是啥意思?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得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3.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

三、对我们的影响

1.买优质产品不必再“海淘”,国内就能提供。国人不辞万里去国外海淘,海淘网站也备受欢迎,老百姓更多选择外国产品实属无奈,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这说明,我们供给端提供的商品出了问题——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未来,通过供给端不断的改革、完善,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咱老百姓也就没有必要跑到国外万里迢迢,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货”了。

2.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房地产、医疗、教育等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供给抑制”是造成当前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未来从供给侧着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土地供给,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纯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