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带游客来红山景区有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是:(1)到红山之前,业务是由旅行社和景区直接联系,然后下业务单给导游,由导游来接团和执行;(2)导游带团来红山后,直接找相关工作人员签单,然后进入景区;(3)导游带领游客完成在红山的旅游活动之后,景区把酬劳汇入旅行社的账户,由旅行社给导游结算.根据导游自己的说法:“我们来红山是旅行社和红山景区联系好的,我们来红山只需要签单就可以了,然后还有一个回旅行社的回执单,用来回旅行社交差的.等我们带完团后,回旅行社交账,其他跟旅行社没有什么交道.我们来红山签到就行了,跟红山公司的各部门没有什么联系.”[56]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也感觉自己在影响旅游者和旅游地文化之间关系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导游在客人游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肯定比较大,导游起着引导的作用.像红山这些景区,他们都是跟旅行社有些挂钩的.导游对游客游玩体验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导游心比较善良的,他的心态比较好,他会比较认真工作,赚钱是第二的,但是也有导游不是这样的.这就看导游的素质了”[57].总的来讲,导游主要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参与旅游地文化的生产并影响旅游地文化生产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的:
(1)解说.依据文化阅听人理论的观点,旅游者是旅游地文化的阅听人,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导游的解说不仅部分地承担着旅游地文化生产的功能,同时也影响着旅游地文化与旅游者之间发生关联的方式,构成影响旅游者体验旅游地文化的重要力量,比如他们对景区意义的解说,对各种文化标示和宗教礼节的意义解释,甚至具体到指导游客如何请香、跪拜和照相等,这些都会对旅游者产生影响.旅游者在这些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所以导游的解说在旅游者中有相当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在景点内的文化生产中,除了文化工作者不停地重复解说外,导游也扮演着某种配合性的角色,比如在文化项目A中,导游引领游客去参观“龙五爷”的时候会给游客讲:“这边有个财神.我们来拜一下财神.这是全国最大的财神,拜财神不用双手合十,等一下进去由工作人员专门给大家介绍.有信仰的就拜,没有信仰的,我们出来旅游,多听多看多了解就可以了,没有关系的”。
同时,导游也会用自己的方式给游客进行讲解,比如导游对文化项目A内的“三灾八难图”的讲解:“各位朋友大家过来一下,这里是三灾八难图,可以过来摸一下这个佛脚,双手顺时针摸一下佛脚啊,非常吉祥的,要顺时针来摸”.但是,不同的导游由于知识储备、解说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景点的解说也参差不齐,比如:一个旅行社的导游对“不二法门”的解释就存在问题,他的解说词是:“我问一下大家,‘不二法门’这个‘不二’是什么意思?ƻƻ它就是佛教里面‘四大皆空’的意思”.根据红山公司的官方材料和相关资料的介绍,不二法门是佛教用语,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为得道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是最高境界.入得此门,便进入了佛教的圣境,可以直见圣道,也就是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从佛教哲学观来看,“不二”即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众生平等”、“自他平等”、“心佛平等”等,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与观念,阐述的是世间万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由此对比可见,导游的解释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据导游说:“对景点的解说主要是我们自己根据景点的情况来进行的,公司没有统一的规定,旅行社不管你这些的.只要你通过了旅行社举行的文化考试,旅行社就会聘用你,其他的都靠导游自己来安排.每个人的解说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详细一点,有的简单一点.对于导游的解说,游客是听的,比如说你对这里什么都不熟悉,你来这里什么都要导游给你讲解.但是也并非导游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有些游客也有分辨能力,他们会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导游的解说关键是看导游自己的情况,其实很多东西就是一个心情问题.”[58]对比导游其他的说法,研究者发现他所谓的“心情问题”其实不是简单的情感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基本的逻辑是:游客在景区消费多,导游就有钱赚,这样,他们的心情就好,就会给游客付出更多,带游客看更多的地方,也会给他们做更为详细和负责的解说。
(2)与旅游者的互动.在实际的旅游活动组织中,导游对旅游者的组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比较松散的状态,随机性很强.根据对一个导游的实地观察,在进入景区之后,导游习惯性地走在队伍的前面,引领着稀稀落落的旅游者,导游径直往前走,习惯性地进行解说,很少与游客有交流,有时候会甩开游客不小的距离,只有个别游客跟随在旁边.有时候游客的队伍拖得很长,后面的游客根本无法听到导游的解说.游客们零零散散,随意地四处张望或者闲聊着.一段时间后,导游会把游客聚拢起来统一讲解某个景点.导游和游客之间虽然同处一个互动的队伍,但是没有太多认真的互动沟通,游客很少深究和质疑导游的解说或提出问题来讨论,只有个别比较主动的游客会找导游进行专门咨询.总的来说,导游和旅游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呈现很大的随机性,其组织程度主要受到导游的影响和控制,导游是互动过程的控制方和主导方。
(3)路线的安排.旅游路线的安排是建构旅游者和旅游地文化之间关系方式的重要影响力量.导游安排旅游路线的依据主要是他们在景区的时间和利益诉求,据导游说:“路线的安排主要是看时间的多与少,如果你的时间多,肯定是每个地方细细地看完,如果说你的时间非常有限,你可以不去其他地方,只去看南海观音,他这里的特色就是这个文化项目C,这里也有个寺庙,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寺庙,只是特色不一样,所以,我们时间紧的时候就只看文化项目C,不去红山寺.拜观音或者拜寺庙,每天只能拜一次,心不能太大,因而要拜就拜观音.时间少的话,我们就走精华的.不同的导游对路线的安排可能不同,有的导游规定上车的时间,然后让客人自己去玩,他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导游在休息室里休息ƻƻ这里也有一个心情的问题,如果客人好,我们就心甘情愿地每一个景点都去走走,如果你觉得这些客人不好,就不会不加限制地满足他们,就只去一下文化项目B、文化项目C,吃个素斋,然后哪里都不去.心情好不是指游客听不听话,是指游客要消费,消费得多导游就有钱赚,有钱赚心情就好,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很多游客不愿意消费的话,我们对着他们就内心很矛盾的,很多游客一分钱都不想花.我们导游起早贪黑的,如果不赚点钱回去,怎么办呢,客人好的话,我们辛苦一点也把客人带到每一个地方去”[59].正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红山公司的一位管理者认为,未来红山景区要扩大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跟导游协调好利益关系,需要给导游增加新的收益点,不然的话,导游可能就不带游客来红山了,因为红山景区面积大,耗费他们的时间,占用他们的行程,却不能让他们获得很多收益。
总之,作为旅游地文化生产过程中一个特别的行动者,导游有着自己的行业处境、利益诉求和行动方式,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他们与红山景区和旅游者存在着特定的利益关系,这是影响他们参与到红山旅游地文化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因素.他们不仅部分地承担着旅游地文化生产的功能,同时也影响着旅游者这一旅游地文化阅听人对红山旅游地文化的体验,从而形成了对红山旅游地文化生产非常特别的一种参与方式.与此同时,由于导游在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他们实际作用的发挥也各有不同,这就使红山旅游地文化的生产及其与阅听人的关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合而言,红山旅游地文化的生产是一个由多方行动者共同参与的组织过程(如图2-1所示).总体上来看,景区是在政府大力推进下开始筹建的,建设的过程充满着政府和佛教界的紧密合作,这有利于红山佛教文化的生产及其在佛教界合法地位的获得.佛教组织在实际行动中与政府和开发公司相互配合,并考虑到旅游者的参与和旅游收益的获得,这使得红山的佛教文化生产在相当程度上偏离了纯正的宗教文化,走向了以佛教文化为基本线索,夹杂着旅游文化、利益关系和商业气息的综合性的文化生产活动.红山景区所实行的公司化运作方式搭建起了各个参与方的总体利益格局和互动边界,代表着景区整体的红山公司、景区内部的各投资经营方、地方政府和旅游职能部门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实现着各种交往活动和利益联系,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组织与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影响和制约红山旅游地文化生产过程的结构框架.导游作为一个较为特别的行动者,有着自己的行业处境和利益诉求,他不仅部分地承担着旅游者文化生产的功能,同时也影响着旅游者这一旅游地文化阅听人对红山旅游地文化的认知和体验.整体上来看,尽管不同行动者在互动联系中既有合作也有矛盾,他们之间关系的组织呈现复杂的状态,但他们的行动基本上都被纳入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公司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的总体思路以及由此形成的利益格局和行动框架之中。
图2-1 红山旅游地文化生产的组织过程
【注释】
[1]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发现,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内部充满着合作与冲突、矛盾与对立等各种复杂关系,其内在构成并非整齐划一的,而是包括两个相互关联同时又相互背离的子结构.为了更清楚地阐释支持性社会结构内部的运行逻辑及其存在的矛盾状态,本研究把两个子结构的实际运行分别称为“旅游地文化生产的组织过程”和“旅游地文化生产的反组织过程”,前者运行的后果倾向于吸引游客及获得旅游收益,而后者运行的后果倾向于使旅游地文化展现出令游客反感的一面,从而导向排斥游客和增加旅游开发的成本(两者更详细的比较参见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实证分析及第四章的综合探讨).由此可知,旅游地文化生产的组织过程和反组织过程并非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两者既有矛盾和背离同时又紧密联系在一起.本研究进行分别探讨的目的是为了在两者比较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和全面地揭示旅游地文化生产和旅游地开发背后的社会组织过程及其存在的矛盾性。
[2]钟良:三十年,海南的奋斗[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4月26日.该文章是直接基于2010年3月20日在海南三亚开幕的“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所写的,是在海南进行“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对海南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考察和思考.其内容与本研究的主题有相符之处,有利于理解海南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了红山景区开发的社会背景.同时,鉴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权威性、公信度和社会影响力,本研究引述其相关内容作为本文的辅助材料。
[3]“红山公司”是指负责整个红山景区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的公司,最初是“三亚红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来演变为“三亚红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红山公司”是人们对它的习惯性称法。
[4]“佛教组织Z”是国内某佛教组织的化名.基于科学研究规范的需要,本书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5]参见:RCW,红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回顾[N],海南日报,1999年10月16 日。
[6]有关“ZPC与红山景区”的资料一部分来自于访谈,另一部分来自于网络资料,主要参考:http://blog.voc.com.cn/blog.php? do=showone& uid=4549& type=blog& itemid=529870.两者构成相互印证。
[7]更为详细的内容参见:RCW,红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回顾[N],海南日报,1999年10月16日。
[8]三亚市人民政府[1998]152号文件,三亚市红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办法,1998年8月19日发布。
[9]参见:红山功德基金会官方网站http://www.nanshan.org.cn/。
[10]根据三亚市政府官方网站的记录,2006年7月,三亚红山功德基金会在108米红山文化项目C圣像前举行官方网站开通仪式.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秘书长以及三亚红山功德基金会理事长等出席了开通仪式.这足以说明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11][美]Dean MacCannell,张晓萍等译,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8页。
[12]更详细的内容参见:红山功德基金会官方网站http://www.nanshan.org.cn/。
[13]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编,我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工作整改情况的检查报告,三亚市人大常委会2007-2008年度调研文集,2008年12月。
[14]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15]对红山公司某中层管理人员LPH的访谈。
[16]RCW,红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回顾[N],海南日报,1999年10月16日。
[17]三亚市人民政府[1998]152号文件,三亚市红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办法,1998年8月19日发布。
[18]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19]首旅斥巨资开发三亚红山[N],中国旅游报,2002年10月11日。
[20]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21]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22]三亚市人民政府[1998]152号文件,三亚市红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办法,1998年8月19日发布。
[23]对红山公司某中层管理人员LPH的访谈。
[24]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25]指参与红山景区开发的各投资经营方。
[26]对三亚市旅游局某主要管理人员ZCH的访谈。
[27]对红山公司某中层管理人员LPH的访谈。
[28]对三亚市旅游局某中层管理人员FZX的访谈。
[29]对三亚市旅游局某中层管理人员FZX的访谈。
[30]对三亚市旅游局某主要管理人员ZCH的访谈。
[31]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32]对红山公司某中层管理人员LPH的访谈。
[33]基于科学研究规范的需要,本书把红山景区内三个主要的文化景点分别称为“文化项目A”、“文化项目B”、“文化项目C”,特此说明。
[34]指文化项目B和文化项目A等由投资商参与运作的子景点。
[35]对红山公司某中层管理人员LPH的访谈。
[36]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37]对海南某旅行社导游XJ的访谈。
[38][美]霍尔、尼兹著,周晓红、徐彬译,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18页。
[39][美]霍尔、尼兹著,周晓红、徐彬译,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12页。
[40]童之伟,地方政府投资宗教项目涉及的法律问题——三亚红山观音圣像建设与政教关系学术座谈会纪要[J],法学,2005年第11期。
[41]RCW,红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回顾[N],海南日报,1999年10月16日。
[42]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43]郭延军,我国处理政教关系应秉持什么原则——从三亚观音圣像的建设和开光说起[J],法学,2005年第11期。
[44]参见红山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nanshan.com/。
[45]童之伟,地方政府投资宗教项目涉及的法律问题——三亚红山观音圣像建设与政教关系学术座谈会纪要[J],法学,2005年第11期。
[46]童之伟,地方政府投资宗教项目涉及的法律问题——三亚红山观音圣像建设与政教关系学术座谈会纪要[J],法学,2005年第11期。
[47]对红山公司某高层管理人员JHY的访谈。
[48]首旅股份签署股票分成协议[N],上海证券报,2008年4月1日。
[49]北京首都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红山文化旅游区门票分成协议»未获三亚市政府批准的提示公告[N],上海证券报,2008年7月11日。
[50]童之伟,地方政府投资宗教项目涉及的法律问题——三亚红山观音圣像建设与政教关系学术座谈会纪要[J],法学,2005年第11期。
[51][美]Dean MacCannell,张晓萍等译,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页。
[52]对三亚市旅游局某主要管理人员ZCH的访谈。
[53]对红山公司某中层管理人员FZX的访谈。
[54]对海南某旅行社导游XJ的访谈。
[55]对海南某旅行社导游WD的访谈。
[56]对海南某旅行社导游WD的访谈。
[57]对海南某旅行社导游WD的访谈。
[58]对海南某旅行社导游XJ的访谈。
[59]对海南某旅行社导游XJ的访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