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为概念工具,以参与景区实际运行的各类行动者的实际行动为切入点,以旅游地文化生产的组织过程和反组织过程为基本框架,对旅游地文化生产背后的社会过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探讨.由于以往的研究中对此问题的关注还较少,因此,本研究将结合相关的理论观点对本研究进行整体性的审视和反思,并以此揭示本研究可能的理论创新点。
首先,在文化社会学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大众文化、大众传播、音乐史、文学评论和文化史这些文化研究的实际领域经历快速变化之时,检讨社会学思想能够对文化分析做出怎样的贡献是大有裨益的.或者说,文化一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可用社会学术语加以分析的对象.因此,社会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问题也应该得到研究.[3]并且,文化社会学研究中的很多理论观点都有助于我们对文化现象进行社会学的研究.比如,“文化不仅是社会的副产品,恰恰相反,在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社会群体总是试图控制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以及文化是如何被传播的、由谁来传播的ƻƻ因此,社会学视角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没有‘纯粹的’文化,所有的文化事物,不论是符号的还是物质的,都要从它们的社会起源、它们对于其观众和使用者的重要性方面去理解”[4].这些理论观点都有利于我们拓展对文化的社会学研究,在原有的对大众文化和个人艺术作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新的文化形式进行探索.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逐渐提高,旅游地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日益受到关注,并且它在旅游地开发建设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也不断凸显,因此,对这种文化形式进行社会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旅游地的开发以及旅游地文化的建构和发展,特别是深化对旅游地开发背后社会过程的认识.本研究对旅游地文化的社会学探讨正是在这个思路框架下进行的,采用的是文化生产的组织社会学方法,即把文化作为一种在组织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关注于其背后的社会过程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且以行动者的行动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线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研究以旅游地开发为例对旅游地文化这一文化形式所进行的实地调研和理论探讨有利于丰富对文化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其次,在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研究方面,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已有较多关注.[5]但是,正如王宁(1999)所认为的那样,“对旅游(即对‘正常社会’的超脱行为)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正常社会’的了解”[6],顺承这一观点,以往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考察都是在“正常社会”范围之内进行的,本研究期望能够通过对旅游领域的研究揭示出对文化和结构关系新的理解.正如周怡(2004)所认为的,不同的文化现象具有不同的文化自主,具有不同的文化与结构的关联.同时,对于不同场景下的文化现象,“结构—文化”的关联也有不同.[7]依据上述观点,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尝试性地对如下问题进行了回答:在旅游开发领域,旅游地文化与其影响性的社会结构之间有何关系?两者是如何互动的?这种互动和连接如何推进了旅游地文化及相应社会结构的生产?将行动者的行动纳入分析后,所显示出的“结构—文化—行动”的关联有何特点?本研究结合旅游景区开发所进行的实地调研和理论探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回答,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旅游领域中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联系机制.由于旅游地开发和旅游活动的特殊性,比如:旅游者是旅游地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核心元素,而旅游者的角色特征和需求成为影响旅游活动组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在进行这方面的分析时紧密联系了旅游文化和商业文化等内容,力图在旅游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领域中揭示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内在关联.本研究的这种努力有利于深化和拓展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研究,同时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某种参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