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分团
畜牧业是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重要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的统一部署,畜牧分团组织全部团员通过深入贫困县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与研讨会、与畜牧等部门交流等多种形式,在对现有畜牧业精准扶贫项目调查,梳理精准扶贫模式与经验、技术需求与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科技支撑深化畜牧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全省畜牧业脱贫攻坚目标
充分发挥畜牧行业的人才、技术、政策、资金、信息优势,广泛调动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使贫困地区的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通过畜禽养殖,努力促进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建立贫困农户脱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到2017年底,全省重点帮扶1.8万个贫困户、3.1万贫困人口(表1),全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确保“第一书记”帮包的158个村、7342个贫困户、19684个贫困人员脱贫(表2)。
表1 2016~2017年全省畜牧兽医系统重点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计划表
注:各县(市、区)及村、户名单略
表2 全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第一书记”帮包脱贫计划表
二、科技支撑畜牧业扶贫开发典型模式
(一)单县人民政府与新希望六和集团合作实施的新型畜禽(肉鸭)养殖模式精准扶贫项目
新希望六和集团新型畜禽(肉鸭)养殖模式精准扶贫项目旨在通过发挥新希望六和集团自身的产业优势,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及地方的具体扶贫政策,通过技术扶贫(产业技术培训,新希望六和养禽大学)和新型养殖模式(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养殖基地)的实体推动,为相关地区带来稳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项目由新希望六和养殖服务公司主导推动,在专服务团队的带领下,通过新型鸭棚建设、“公司+农户”合同制放养、养禽大学养殖产业技术标准化培训等多个配套工程,最终实现帮扶贫困村农民获得标准化养殖技术、建立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养殖基地,通过委托养殖生产,确保养殖户的利润,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该项目将以菏泽单县为试点,推动新型肉鸭养殖模式精准扶贫基地的建设,规划建设200个左右高标准肉鸭养殖家庭农场,配套新希望六和单县冷藏厂进行“公司+农户”形式的合作,同时建设单县养禽大学,进行标准化技术培训。本项目建成以后将在单县地区形成年出栏1800万只肉鸭、价值50亿~100亿元的产业链集群,同时为3500~7000人提供工作保障,为单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平台保障。
本项目成功实施之后,将在山东进行推广,同时可以配合新希望六和集团在肉鸡和生猪方面的产业调整战略,同步推进生猪及肉鸡新兴养殖模式,切实保证“技术+产业”扶贫的效果。
1.单县贫困人口
单县为农业大县,共有户籍人口125.3957万人,22个乡镇,502个自然行政村,共有贫困人口120871人,2016年省级贫困乡镇8个,包含95个重点贫困村,市级贫困村218个。
2.养殖模式
(1)新型生态家庭农场建设:新型生态家庭农场又称“适度化、规模化养殖”,标准化棚舍配备自动水线、料线、风机、湿帘、发酵床、自动翻耙机等,通过新希望六和养禽大学进行标准化养殖操作程序培训,快速复制产业工人,效率及产能均大幅优于普通农户的个人养殖模式。
一个家庭农场包含两栋1000平方米左右的肉鸭养殖棚舍,预计每年的利润为24万元,2年左右能收回硬件投资成本。通过政府扶贫项目及公司补贴,预计可以创造净利润3万~10万元/家庭农场。
前期为了推动家庭农场建设,对有意向的建棚农户,公司可以提供养殖补助资金,即与本公司签订三年养殖合同,公司每年每栋棚舍补助造价的10%,三年共计补助30%,补助方式为约定肉鸭回收价格(每栋棚舍造价的10%除以年养殖总量),相当于养殖户每年净收益5万元(家庭农场两栋棚舍总造价按50万计,三年返还15万元给养殖户,每年5万元)。
(2)肉鸭保值合同放养:新希望六和养殖服务公司在提供全程的家庭农场建设方案、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后,对扶持户进行肉鸭保值合同放养。
新希望六和养殖服务公司制定了向养殖户大力倾斜的补贴标准,其所扶持的养殖户与公司签订冷藏保值合同(确保养殖户成功养殖一只肉鸭获取1.0~2.5元利润),同时公司在饲料上给予扶持户一定的补贴。当地政府、扶持户、养殖服务公司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协议包括政府证明、扶持资金申请表、抵押物清单、合作协议、特别约定、养殖服务公司养殖借款合同、借款收回承诺书、借款借据等。
(3)技术扶贫(新希望六和养禽大学培训):新希望六和养禽大学成立于2015年7月,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期培训,培养出了百余位专业的养禽人才。养禽大学一方面为学员提供全套的养殖标准化技能,另一方面旨在通过现场的养殖生产教学,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鸭大学每期培训约50天,培训按照肉鸭养殖周期进行,分为空舍期、育雏期、育成期、育肥期和出栏。与此同时,肉鸭大学将多方联动,定期邀请高校与名企的肉鸭养殖专家进行讲座。
3.资金来源
在单县计划建设200个家庭农场养殖基地,每个养殖基地按50万投资额度计算,共需8000万~1亿的总投资金额。资金来源主要分为自筹资金(30%~50%,3000万~4000万,差额部分新希望担保可提供融资)、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扶持(30%~40%)以及新希望六和集团补贴(10%~20%)。
自筹资金占总资金额的30%~50%。家禽养殖并非资本主导型项目,其成功与否与养殖人员的责任心息息相关,家庭农场养殖基地的建设及生产需要养殖户全力参与,因此需要个人有30%~50%的实际投入才能对项目成功有所保障。新希望六和集团可以通过自有的担保公司为自筹资金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担保,贷款通过生产的利润按比例进行返还。
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提供的资金占30%~40%。据前期了解,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专项扶贫资金、技术扶贫技术补贴、县政府配套扶贫资金等多种渠道进行资金支持。政府专项资金可以针对本项目绑定的贫困农户进行精准扶持,从根本上保障家禽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参与贫困村扶贫开发或者与贫困农户结对帮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有稳定的收益。
(二)阳信县发展肉牛产业扶贫模式
1.贫困现状调查。阳信县现有贫困人口10809人,其中未脱贫人员19292人,因病或其他原因返贫人员517人,重点集中在温店镇、水落坡镇、翟王镇等乡镇。
2.现有农业扶贫项目调查。调查了县域内现有的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包括名称、数量、领域、资金以及项目的实施和推进细节。按照项目要求,严格落实所有农业项目中20%的项目资金用于产业扶贫。县畜牧兽医局今年争取到粮改饲项目资金10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专项扶贫;绿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资金900万元,其中180万元用于专项扶贫。
3.扶贫模式与经验总结。
一是土地流转实现脱贫。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肉牛养殖企业,由企业集中连片种植青贮专用玉米。贫困户通过土地出让金增收,同时到企业打工种植青贮专用玉米或养殖肉牛,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获得工资报酬,实现脱贫。其中,鸿安公司按每亩900~1000元的价格在洋湖乡八里泊、西郝等村流转5000亩土地种植青贮专用玉米,帮助45户贫困户68个贫困人口人均实现稳定收入1000元。通过雇用贫困人员到“粮改饲”种植基地从事除草、打药、施肥、浇地等农田管理,获取劳务费、劳动报酬,每天收入100~150元,每年劳动一个月左右,帮助12人实现人均稳定收入3500余元。
二是订单种植实现脱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肉牛养殖场签订青贮专用玉米订单种植回收协议,贫困户按照企业要求种植青贮专用玉米品种,企业按协议价格全部回收,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采取“保底收入+产量”的经营模式,以每亩600元的保底价提前预付给种植户订金,收割时按300元/吨进行收购。贫困户种植青贮专用玉米亩均受益1050元,亩均增收300元,帮助18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三是企业务工实现脱贫。县畜牧兽医局积极协调肉牛养殖、屠宰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务工,领取工资报酬,帮助他们脱贫。鸿安公司肉牛养殖场雇用了12个贫困人员到养殖场养牛,人均年收入20000余元。
四是合同养殖实现脱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养殖经验、缺乏购牛资金的贫困户,通过赊牛养殖的方式实现脱贫。广富、亿利源、鑫源、华胜、华阳等龙头企业将犊牛、肉牛赊销给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采取“赊小收大、赊瘦收肥”的模式,贫困户每年每头牛增收3000元;由龙头企业将母牛赊销给贫困户,贫困户养母牛繁育犊牛,企业订单回收犊牛,年繁育一头犊牛收入4000~4500元,养殖母牛10头以上的优先纳入母牛扩繁增量项目,实现养殖脱贫。
五是买牛托管实现脱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支持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获得资金买牛,托管给肉牛养殖企业或合作社,由企业负责养牛,利润企业和贫困户按比例分成,使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阳信县亿利源、华阳两家公司通过发展特色肉牛产业成功帮助贫困户脱贫,争取到小额扶贫贴息贷款1000万元,使100余户贫困户每户通过买牛托管的方式年均受益2000元以上。
六是合作养牛实现脱贫。贫困村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与肉牛龙头企业签订养殖回收协议,合作社建设养牛场,吸纳贫困户进场养牛,合作社统一种植青贮玉米、统一购牛、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给龙头企业,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种业结合扶贫模式
1.公司发展现状
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是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星火计划承担单位、菏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位于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南3千米,总资产1.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2亿元,流动资产4千万元;从业人员86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人,中级技术人员10人;现存栏能繁母猪3200头、后备母猪1000头,年出栏生猪9万余头,年产无公害固体肥料6000余立方米、液体肥料10万立方米。
公司拥有计算机控制饲料加工机组,妊娠检测、化验、配种、人工授精、自动控温、自动消毒、自动投料、生产性能测定系统等配套设施齐全。引进法国大白、长白、皮特兰优质种猪,采用法国卡苏公司人工授精技术,重点繁育推广国际一流的商品猪,并远销鲁、苏、豫、皖、晋、冀、闽、浙、陕、甘、青、新、黔、赣、黑、京、津、沪等省市。
2.建设金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
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从2015年开始建设定陶金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该项目由山东省农业设计院规划设计,规划占地12000余亩,争取2~3年完成投资16亿元,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国家AAAA级生态、生产、生活旅游景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健康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按照种养一体化,实行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资源再利用。为适应农业变革、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拉长休闲农业产业链,同时园区具备“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园区将生态农业、工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物联网种养工程推广示范基地。重点打造以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为主体,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室外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新产业园区。
目前金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已完成土地流转8500亩,种植密植矮化苹果120亩、桃160亩、梨100亩、葡萄120亩,俄罗斯裂叶榆、美国豆梨等高档花卉苗木和绿化行道树1150亩。目前,占地15万平方米的智能日光大棚正在建设中,总投资1600万。总长度世界第一的万米葡萄长廊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以葡萄长廊为主线,两侧全部种植果树和高档花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投入近6000万元。
3.扶贫措施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扶贫攻坚”的号召,做好产业扶贫,园区成立了6人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积极对接园区范围内13个自然村,主动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对园区内346户贫困户753人建档立卡,掌握详情,采取三种方式分类帮扶。①土地流转。现园区已流转285户贫困户土地950亩,按照每亩每年600千克小麦的价格,以现金形式提前一年支付给贫困户。②为贫苦户积极提供务工岗位。现已有280户贫困户286人长期在园区内务工,月工资均在12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③技术帮扶。园区每年举办10期“种养加”培训班,让周边群众学会一技之长,找到致富门路。通过多措并举,今年确保园区内80%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园区的建设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刺激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
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计划2~3年将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双联双创”先锋区、脱贫攻坚样板区、美丽乡村展示区、旅游休闲体验区,最终实现“富裕乡村梦、美丽乡村梦”。
(四)临沂市畜牧系统科技支撑扶贫模式
1.全市畜牧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全市畜牧系统2016~2017年度重点帮扶贫困群众4259户,8518人,其中“第一书记”帮包脱贫15个村,贫困户930户,2004人。目前,全市畜牧系统争取各类扶持项目26个,落实扶贫资金1218.91万元,帮扶贫困群众4329人。
(1)制定产业扶贫工作计划: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帮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本着“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生猪、奶牛、奶山羊、肉兔、长毛兔、蜜蜂等优势产业和高效特色养殖业,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全方位抓好畜牧系统“第一书记”任职村工作:全市畜牧系统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本单位的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协调能力强、业务技术精,是输送到基层末梢的“新鲜血液”、焕发农村生机的“活力因子”、联系贫困群众的“桥梁纽带”。“第一书记”们把任职村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在摸清任职村贫困群众底子的同时,把扶贫工作和畜牧生产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开展畜牧业扶贫工作。全市畜牧系统落实“第一书记”扶贫项目21个,争取各类扶持资金834.3万元,扶持带动贫困群众2341人,取得了明显成效。
(3)发挥行业特长,积极做好畜牧科技扶贫:市、县两级积极组织畜牧专家成立畜牧专家服务团和“第一书记”专家服务团,大力开展扶贫村畜牧项目的场址选择、场区规划、建设布局、养殖技术指导、疫病防控、市场动态、政策解读等工作。2016年以来,全市畜牧系统已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技术骨干、养殖场户和有养殖意愿的贫困群众1200余人次。专家服务团成员通过到村指导、电话解答等方式,先后为团省委、市公安局、科技局、节能办等35个“第一书记”任职村提供了养殖场区规划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养殖户和有意从事养殖的贫困户建场选址和规划设计,解决养殖难题282个,受益1431人。
2.经验做法
通过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市畜牧产业扶贫探索创新了以下五种畜牧产业扶贫模式:
(1)合作互助型:沂南县铜井镇灵山村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成立了养兔专业合作社,推选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与养殖有关的技术信息、消毒防疫、活兔销售等服务。2016年4月20日~5月6日,集中为25户有养殖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安装兔舍21间(套),为每户免费提供种兔20只,并发放消毒药和疫苗等物品,由合作社统一指导消毒防疫。合作社与沂南家园兔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包销协议,养殖户饲养35天的仔兔,由家园兔业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育肥,每只利润10元;自行育肥商品兔的,家园兔业帮助销售,每只利润20余元,为养殖户消除了后顾之忧。目前,合作社已向家园兔业销售仔兔1321只,贫困户收入14531元,户均收入580余元。
(2)托管帮扶型:在推广奶山羊养殖扶贫过程中,倡导“奶山羊由合作社集中饲养,贫困户保底分红”模式,既保障了羊奶的质量品质,又能确保贫困户持续受益。具体措施是:扶贫单位整合扶贫资金,从山东亚姆巴乳业有限公司购买奶山羊分给贫困户,贫困户以奶山羊作价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集中饲养管理,年底按收益给予贫困户保底分红。目前,兰山、费县、莒南、沂南、沂水5县区的6处“第一书记”村已按此种模式开始饲养奶山羊500余只,帮扶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303人。这种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想通过养殖脱贫但缺乏场地、资金和技术的难题,做到了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双赢。
(3)龙头企业带动型:蒙阴县在长毛兔养殖精准扶贫中,调动龙头企业参与,开展结对帮扶,优先以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的兔毛。该县益达兔业有限公司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将繁殖效率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和产绒量高的沂蒙长毛兔作为品种改良方向,以标准化养殖场为依托,吸纳贫困户参与良种繁育,对幼兔以保护价回收,增加贫困户的收益。目前,该县已有56户贫困户建设兔舍1680间,有63户贫困户有意向购买种兔189只。同时,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吸纳贫困人员到企业务工,企业与贫困户签订不少于3年的用工协议,且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的,每吸纳一人就业给予企业1000元奖励。
(4)种养结合型:通过大力推广“粮改饲”试点,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鼓励贫困户种植饲用玉米、甜高粱、苜蓿等作物,开展饲用玉米全株青贮,推广秸秆精深加工技术。“种植饲草-发展牛羊-粪污还田”种养循环模式,既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还能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省局扶贫产业基地——天勤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费县朱田镇崔家沟的产业脱贫项目即属此种模式,该县已推广种植苜蓿2000亩,年产优质牧草4000吨,可饲喂奶牛150头。通过落实推广“粮改饲”试点项目,该县安排专项产业扶贫资金100万元,与上冶镇民义村、兴国村、大仲口村、小仲口村、曹家楼村5个村的2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定向帮扶,共帮扶贫困人口206人。
(5)园区发展型:扶持指导山东亚姆巴乳业有限公司建设沂蒙生态农牧业观光园,积极从场区规划、饲养技术、疫病防控、设施设备等方面为公司开展技术服务。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3100亩,建设内容包含现代化奶山羊养殖及产品加工基地、牧草种植基地、智能温室、蔬菜巨型棚、花卉苗木基地、寓教于乐基地、水果林木种植基地等,从种养、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不同角度提供贫困人口就业岗位,不但达到“三产融合、农牧循环、优势互补、持续发展”的目的,还有助于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前,该公司已建设标准化羊舍28栋,存栏奶山羊3000余只,挤奶大厅2个,已安装使用当前最先进的阿菲金挤奶设备,建设完成18个温室大棚,新建办公楼4000平方米,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1000余亩,种植各类果树500亩。
除了这五大模式之外,各县区还通过项目扶持带动、贫困户自有资源出租入股、富民生产贷款等多种模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技术需求调查与服务
(一)单县
1.养殖人员专业水平低。据调查,目前从事家禽行业的技术人员当中仅有25%为本科以上,且人员老龄化严重。养殖人员专业背景极差,通常凭借经验进行养殖,并且以兽医经验为主,与养殖管理和养殖效益直接相关的专业技能极度欠缺。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养殖技术的大力发展,现在的养殖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对于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来说,硬件设备、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事养殖的人员需在养殖的知识技能技术方面有大步的提升。
2.符合养殖要求的用地不一定属于贫困村,土地流转困难。
3.建规模养殖鸭棚需要的启动资金较多,贫困户贷款难、融资难,怕风险。
(二)阳信
1.部分农户意愿不强烈。推行“粮改饲”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部分群众对“粮改饲”认识不足,特别是土地规模流转,害怕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思想上存在顾虑,给土地连片流转带来一定阻碍。
2.存在资金瓶颈。肉牛养殖户作为推进“粮改饲”的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有的金融部门对畜牧养殖特别是中小畜牧企业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市场、疫病等风险因素多,对养殖户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造成肉牛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推进“粮改饲”受到资金制约。
3.技术支撑不足。由于“粮改饲”刚处于起步阶段,在专用青贮玉米良种研发、培育引进、效益比对上还不到位,造成品种单一。在玉米选种、青贮利用等多个环节,都亟需技术支持。
4.存在土地制约因素。推进“粮改饲”需要建设一批肉牛养殖园区,但受土地指标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牛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亟需政策支持。
(三)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1.土地问题。公司拟投资6000万元扩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中央储备肉活体储备基地、国家种公猪站和定陶金硕生态农业项目,但土地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为公司目前的土地使用证上的名字是“宏兴养猪有限责任公司”,所以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的规模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果把这宗土地出让后变更为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可使企业形成规模性发展,恳请政府协助将公司目前使用的249亩土地依照法定程序出让给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2.资金问题。现有企业资金是猪场盈利、职工自愿入股、个人资产抵押贷款三大部分。由于农业投入周期长、见效慢,资金后劲不足。
(四)临沂市畜牧兽医局
1.各县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过于依赖上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对于扶贫工作的思路,还停留在模式单一的输血方式上,没有开动脑筋、打开思路、积极创新。
2.有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受土地、环保、地理条件及管理能力、市场风险等因素制约,存有畏难情绪。既想通过畜牧产业增收脱贫,又怕因市场价格、管理不善遭受损失,驻足观望,停滞不前。
3.上级项目资金与扶贫工作的结合还处于起始阶段,相关项目、扶持资金的争取、落实、实施等方面还缺乏成熟经验。如何把扶持项目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项目实施主体通过什么模式或手段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特别是长效机制的建立,还需要深入摸索研究。
四、科技支撑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各地资源条件、产业状况、发展潜力等,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重点和政策措施,区别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扶贫开发政策和措施。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分类指导,重点推进。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各级要确定本地的扶贫开发重点,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突破。要充分发挥扶贫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作中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发挥畜牧兽医系统了解农村、专注产业、贴近农民的工作优势,强化各级责任担当,上下联动,精准发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实施的重点工程
1.畜牧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
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畜牧分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畜牧兽医科研推广人员,以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五个一”行动为抓手,着力推动畜牧业科技促脱贫工作。一是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千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以科技进村、到场、入户,推广增产和防疫技术为重点,加强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争实现村村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得到技术服务的目标,为推进贫困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协助编制畜牧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畜牧业专家等专业技术力量,联系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立足当地畜牧业发展基础、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协助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培育壮大一批畜牧业主导产业。组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创新团队与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建立创新团队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经营主体相衔接的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服务产业新模式、新途径,培育壮大一批畜牧业主导产业,通过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四是遴选培育一批畜牧业科技示范户。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依托,建立县乡两级畜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畜牧科技推广新机制,为补助项目实施范围内的每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选派一名技术指导员,在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大力培育畜牧科技示范户,带动扶贫工作重点村的畜牧业发展。科技示范户重点在有意愿、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中遴选,每村培育一个示范户。五是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每年从农民培训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用于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贫困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
2.发展特色畜牧业扶贫工程
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养殖习惯,通过实施高效特色产业项目,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一是每年从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重点支持扶贫工作重点县发展猪、牛、羊、驴、兔、鹅、鸭等特色产业。二是每年从粮改饲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种植优质饲草,发展草食畜。三是每年从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补助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贫困地区肉牛基础母牛补贴;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20%资金,综合用于贫困地区畜牧产业扶贫。四是开展金融扶贫,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解决养殖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畜牧业。五是大力发展品牌畜牧业和无公害畜产品,提高贫困地区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市场价值,努力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六是有关畜产品优势产业县要做好肉、蛋、奶等畜产品的市场风险防范工作,协助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搞好产销衔接,积极组织订单生产,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要制定有关风险防范预案,发生难卖现象时,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工作。七是扩大畜牧业保险覆盖面,支持特色产品保险发展,各级政府给予保费补贴。提倡有关市县设立风险基金,或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有关保险,出现严重滞销时为有关贫困户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
3.畜牧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
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建立养殖生产基地或购销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生态旅游等,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销对接、股份合作等方式,密切与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实行“以企带村”,并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在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评选认定监测中,增加帮扶农村贫困户等条件。有扶贫任务的县获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畜牧企业,都应承担脱贫攻坚责任,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少于10户或20人。
4.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工程
大力发展畜牧业农民合作社,并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到合作社打工创收。没有合作社的扶贫工作重点村,要根据畜牧产业发展需要,引导养殖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已有畜牧业合作社的,要积极吸纳贫困农户入社,并鼓励吸纳贫困人口到合作社打工创收。评选省级以上畜牧类合作社示范社,将吸纳贫困户入社作为优先条件。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每个获得畜牧类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合作社,应至少吸纳10户贫困农户入社并脱贫。农民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在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时,要相应提高项目资金补助标准,让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能够承担项目建设任务。对不肯履行脱贫攻坚责任的农民合作社,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原则上不得安排畜牧项目。到2017年底,力争每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合作组织,力争每个有劳动能力并适宜在当地发展的农村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家庭牧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家庭牧场示范场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示范带动活动,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家庭牧场示范场为当地从事养殖的贫困户提供指导服务。对扶贫责任履行好的示范场,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在有关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给予支持。每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获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家庭牧场至少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脱贫。
(三)应采取的措施
1.强化典型培育与宣传引导。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各地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上多数处于探索培育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农业专家顾问团、产业技术体系要整合资源,共同培育典型,及时总结各地在畜牧业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发挥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宣传利用科技支撑进行精准扶贫的效益和实惠,调动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要遵从农民意愿,避免一刀切,按照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要求,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户而异,让农户自主选择养殖畜种、参与环节和合作方式。政府要发挥调控监督作用,协调好种养双方的关系,在收贮交易过程中充分照顾种植户的利益。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加强信誉积累,促使企业按照合同全额收购,不得随意设置技术门槛、压低收购价格,形成保障农民收益的托底机制,切实让农户得到实惠,从思想上打消他们的顾虑。
2.强化技术服务。要充分调动各类畜牧科技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共同为畜牧从业者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技术服务,合理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首先要强化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力军作用。要以县乡两级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充实基层技术推广人员,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落实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明确推广责任,加强推广示范。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推广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采取组织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促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技术推广单位、畜牧企业的对接;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参与等办法,支持行业协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推广;采取典型示范、项目扶持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开展推广服务。三要加大项目对技术推广的支撑。近年来我省实施的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推介发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畜牧兽医项目、财政支农畜牧兽医推广项目、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范围、规范实施。
3.强化金融支持。推进落实全省财政促进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创新试点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支持,拓展政策性支农惠农贷款业务,创新肉牛活体抵押、土地确权抵押、畜产品订单抵押、联户担保等融资担保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政府+企业”担保,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构建覆盖全县的畜牧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加大在重大动物疫病等保险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降低各类风险系数。
4.强化政策支持。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奖补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支持企业拓展“粮改饲”发展规模;扶持企业购置大型农机器械,推进规模化经营。要创新土地扶持政策,加强土地整理和规划调整,保障企业用地指标需要;引导乡镇制定畜牧养殖规划,合理划定养殖区,落实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用地,促进人畜分离;复垦开发撂荒地、未利用的土地,促进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
(曲绪仙 黄保华 沈志强 王中华 徐相亭 朱荣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