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远森
(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促进会 副会长)
从 2005年到 2013年,8年时间内我曾先后5次到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农科村考察学习,认识了时任郫县旅游局局长的蒋进贵、农科村村长宗竹林。并于2006年5月和2013年5月两次邀请蒋进贵到贵州传经送宝。在他们的启发鼓舞下,曾想分批分期组织贵州有关人员赴成都考察培训,以推动贵州乡村旅游规范、快速发展。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我们编印了乡村旅游培训教材,即《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书,约30万字。2005年10月下旬,经我们推介陪同,时任开阳县委书记的胡红霞同志带领县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去考察了成都双流县、郫县的农家乐发展情况。回县后写出了考察报告,又聘请郫县旅游局局长蒋进贵到开阳考察指导,并开办了开阳县禾丰乡乡村旅游示范点,现已成为贵阳市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
农科村地处成都郊区郫县友爱镇,总面积2.6平方公里,居住着 686 户、2 300口人,有耕地2400 亩,人均 1.02 亩,属都江堰灌区,旱涝保收。农科村紧靠大城市,依托风景名胜区,距离成都、青城山、都江堰等均只有20多公里,成灌高速、温彭快速通道、县级公路都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顺畅。20 世纪 80年代初,农村推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税国扬,在自家的田坎上种起了花卉苗木,每株平均价约4元钱,比田里种植的粮食等作物都值钱。当地村民纷纷效仿,不仅在田坎上种,几乎所有的田土都培植了花卉盆景,各家各户,各显其能,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抢手货,这就叫“一户一品”。没几年工夫,这里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花卉、盆景基地,被人们誉为“鲜花盛开的地方,没有围墙的大花园”。
这里的村民,通过种花、卖花,挖到了第一桶金。多数人家银行存款都在10 万元以上,老房子也普遍改造了一遍。赏花、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客人累了、渴了、饿了,就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杯茶、吃餐饭,需要休闲、餐饮已成了客观要求。开始是农户无偿提供,时间长了,农户也承受不起。当时的县委书记抓住了这一机遇,到村里动员村民办农家饭店,搞点接待设施,苦口婆心动员了一天一夜,多数人都不愿意干,他们说:“现在我们都需要找人来‘经优’(意为‘侍候’),现在要我们去‘经优’别人,没门。”结果只有村党支部书记等4户人家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县委书记回到县城,找旅游、工商、卫生、治安等有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办理有关手续,指导把农家饭店办好。这几家农家饭店很快就火爆起来,当年每户收入都在40万元以上。农家饭店一炮打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家户户一哄而起,争着办起了农家饭店,一下子就办起了 100多家。当时一位省委副书记到此调研,村里准备了文房四宝,请这位省委副书记题词,他大笔一挥,写了三个字“农家乐”。这就是四川“农家乐”的来历,后来国家旅游局将农科村定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中央和部委的一些领导也到这里考察调研。胡锦涛主席到过;吴邦国委员长到过,还为徐家题写了“徐家大院”门匾;国家科委领导邓楠(邓小平之女)到这里来时,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天,邓楠在成都、郫县领导的陪同下,在村长宗竹林家作客。但宗竹林躲躲藏藏,不敢去陪客。
县委书记问他为什么?
宗答:怕邓楠在饭桌上问这问那,答不上来或说错了,给市里、县里领导丢脸。
县委书记估到(意为“强迫”)把他拉上去,并说:“你小子不像话,东道主到场是表示你的诚意。”
在吃饭过程中,果然,邓楠就问:“宗村长,你们怎么想到办农家乐,给农民又找了一条发财的路子?”
宗村长想了一想说:“还不是你老汉(意即‘父亲’)咡的政策好,第一,实行包产到户,给了我们农民经营的自主权,什么行当赚钱我们就干什么;第二,实行双休日,城里人要找个地方去玩玩,时间只有两天,加之他们工资收入不高,来农家乐玩,正合适。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市场。因为有了这样的好政策,我们就办起了‘农家乐’。”
宗村长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我把邓楠都说得大笑起来。”
送走了客人,县委书记又转回来,对宗村长说:“你今天搞对了,把邓楠都说笑了,晚上我请你喝酒。”
宗村长说:“既然到了我家,晚上还是我请,我还有许多话要说呢。”
这时,农科村的农家乐尚处在起步、自发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各级政府形成了共识,发展农家乐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他们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家乐的规范管理、上档升级上来。涌现出一批规模比农家乐大、服务比农家乐好、近似城市星级酒店的农家乐升级版——乡村酒店应运而生。2000年以后,这里实现了农家乐的突破式发展、壮大了乡村经济、扩大了产业规模、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推动下,农科村达成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合力。
加强规划和指导。县政府聘请专业规划单位、编制农科村改造建设总体规划,体现“古蜀文化之乡,川西民居风格”两大特色,突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盆景之乡,东方兰花艺术”三大主题。按照“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功能配套,饮食上突出农家特色、乡村风味;环境营造上突出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和住宿条件尽量与城市星级酒店接轨。
实行标准化管理。成都市制定了《农家乐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评定实施细则》、《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分标准》。郫县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农家乐星级评定。农科村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协会,制定了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实行优势整合、资源共享、联户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引资建设,扩大了农家乐旅游的规模,提升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美化了农家乐旅游的环境,丰富了农家乐旅游的文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农家乐旅游的质量、品位,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此,郫县建立了多元投资机制。县政府集中交通、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先后投入2600 万元,改扩建等级旅游环线公路13公里,完成6.8 公里旅游干线绿化、美化、亮化等景观改造。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农家乐经营业主也不断扩大投资,镇政府和农户按 7∶3的比例共同出资,对农科村建筑单体和农家院落进行风貌综合整治改造,提升了农科村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效应。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天津凯立中华盆景园、今日田园和天津杰诺康集团等十多个项目。
重塑乡村文化。郫县是古蜀国的都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汉大儒杨雄(字子云)的故里就是现在的农科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村民在镇政府的鼓舞下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拉丁舞队等,自编自演节目。有时,根据需要,也请外地文艺队伍来村交流互动。显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生活品质也实现了飞跃发展。
农科村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20世纪 80年代的自然发展阶段,到 90年代中后期的自觉发展阶段,再到2000年以后的优化发展阶段,实现了农家乐旅游的规模经营、多功能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多渠道大量投资建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乡村变成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典范、中国花卉盆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 AAAA 级景区,中组部、国家农业部、国家扶贫办的村官培训基地。农科村目前每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按四川省制定的标准,有乡村酒店6家,星级农家乐17家,常年经营农家乐 40 多家,全村人均年收入2.6万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高达5万元,全村过半数村民总资产超过100万元。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为我国乡村旅游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