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万
(桐梓旅游协会 会长)
一、桐梓县概况
第一、桐梓县的基本情况。桐梓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桐梓县距重庆 188 公里,距贵阳 198 公里,可谓黔渝文化交流经济交往运输的中心节点。
第二、悠久的历史。桐梓文化距今20万年以上,是人类发展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有夜郎自大的故事,有诗仙李白的30多首诗作。改土归流始于桐梓县。1920年归属遵义市。
第三、社会文化。桐梓有民国军政文化,有国民党海军军校旧址。1944年12月,西安事变以后长期被软禁的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赵四小姐)被转移到桐梓县,1946年4月才离开。1935年,红军强渡乌江,占遵义然后夺取娄山关。
第四、风光风情。桐梓自然风光优美,文化丰富,苗族风情浓郁,宗教文化多样。六乡18 镇乡乡有特色,镇镇有景观。
第五、舌尖桐梓,以砂锅酸竹笋等特色饮食为代表。
二、桐梓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征
一是跨越式特征。桐梓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结构逐步升级,2013年旺季日接待人数达1万人。2014年,接待游客 57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 49.1亿元。招商引资加大力度,2014年成功引进旅游项目3个,总投资 43亿元。全县目前共有乡村旅馆1200 多家,宾馆酒店 70 多家。从业人员20万,间接从业人员11万,接待能力一年比一年强,曾在 2011年2月获得“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称号,被联合国列为乡村酒店观测点。
二是外向型特征。桐梓县的游客90%来自省外,自驾游的游客多数来自重庆,桐梓县给他们带来回家的感觉。善良的当地村民,给予重庆游客最大的尊敬。每年 6—8月是旺季,游客平均停留约90天。
三是营销注重智慧,全面多方立体展示。
四是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三、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做法
第一、上下一致同心协力。桐梓县把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推出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发展三位一体,把乡村旅游发展推到更重要的位置。
第二、乡村旅游立足民生。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受益者是农家,将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既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又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全县 70万人中,目前有6万人从事第三产业,外出务工人员有 1/3 已经返乡创业。
第三、转型升级谋求跨越。桐梓县乡村旅游向休闲度假、商贸服务、会展、康体及绿色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乡村旅馆。
第四、文化旅游与文明风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升文明大道,创建财富,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创新标准,规范管理,提升品位。桐梓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断完善和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创新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旅馆住宿餐饮标准;二是提高饭店星级评定标准;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四是推出乡村旅游保险;五是成立游客临时党支部;六是出台星级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户或示范点,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