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都匀绕河村传统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调查报告

都匀绕河村传统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调查报告

时间:2023-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荣凯1,罗正勇2,韦云彪3摘要:都匀绕河村在2014年11月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名录,运用科学方法对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绕河村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发展。从都匀绕河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视角展现民族传统村落风貌,为党和政府实施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参考。

宋荣凯1,罗正勇2,韦云彪3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都匀 558000;2.黔南州教育局 贵州 都匀 558000;3.黔南州民族博物馆 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都匀绕河村在2014年11月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名录,运用科学方法对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绕河村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都匀绕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一、调查背景和意义

基金项目: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名称:都匀绕河地区瑶族家庭教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JD179。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名称:贵州瑶族传统社区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XMZ043。

作者简介:1.宋荣凯(1965—),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明清贵州教育、贵州少数民族社区文化环境保护研究。2.罗正勇(1963—),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现任黔南州教育局督学。3.韦云彪(1962—),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现任黔南州民族博物馆副馆长。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因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新时期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保护和传承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延续各民族独特鲜明的文化传统,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多样;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保持农村特色和提升农村魅力,为农村地区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P)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2]184号)、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颁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建村[2014]135号)、《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12]125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发〔2015〕14号)等文件精神,“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本人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是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摸清并记录本国传统文化家底的重要工作”,调查“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等”,其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是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摸清并记录本国传统文化家底的重要工作。”【2】(P)

本报告是本人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都匀绕河地区瑶族家庭教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JD179)和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贵州瑶族传统社区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XMZ043)实施田野调查研究的重要载体和阶段性成果之一。从都匀绕河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视角展现民族传统村落风貌,为党和政府实施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参考。

二、调查经过

2010年7月,本人随贵州民族研究院韩荣培副研究员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覃会优老师一起,第一次到绕河进行贵州瑶族服饰文化名片(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调查,就被绕河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深深地吸引着,当时就想系统地调查研究绕河村。本人的省级课题《贵州都匀绕河地区瑶族家庭教育文化研究》和国家级课题《贵州瑶族传统社区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获得立项后,都匀绕河村自然成为本人开展贵州瑶族村寨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之一(按:都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于2007年颁发《匀族议复【2007】01号“对都匀市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32号建议的答复”》,建议将绕家人的户籍身份往“瑶族”称谓挂靠,绕河可视为瑶族村寨)。【3】(P)从2012年起,本人分别于当年12月,2013年的6月、7月、9月和12月,2014年5月、6月、7月和12月,2015年6月,带领研究团队十余次深入绕河村进行田野调查,其中 2014年7月1日至10日在绕河村入住10天,系统走访绕河村几乎所有的村寨。调查范围涉及绕河村8个村民组21个自然寨;调查对象包括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走访当地有关村组干部、民族文化传人、平寨小学师生和普通村民,详细考察绕河村山山水水;在工作步骤上按照精心准备、全面实施调研、整理资料和进行总结详细规划组织实施;运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系统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等科学方法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绕河村及其当地居民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语言、经济社会、教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并以《都匀绕河风貌》为题撰写了12篇系列文章于 2014年9月至12月分别刊载在《黔南日报·大美黔南》周刊上。通过调查研究,本人认为都匀绕河村作为一个传统民族村落,犹如一座保存原生态的优质富矿,需要学者专家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更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按照自然规律和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保护和开发。

三、都匀绕河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都匀绕河是指现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洛邦社区绕河村,该村地理坐标在东经 107°31′ 至 41′ 和北纬 26°14′ 至 18′ 之间,东北与摆茶村毗连,南邻幸福村,西面和西北连接附城村、翁桃村和马场村,北枕麻江县宣威镇笔架村、中寨村和琅玡村。村委会驻地在平月寨,下辖21个自然寨共计8个村民组,全村国土面积23.5平方公里,2013年年末人口计有704户2625人,居住着绕家(瑶族)、布依族和水族等民族,其中绕家居民占95%。绕河河谷地带最低处海拔不足 700 米,两岸山峰较多,超过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马坡(1 052.1米)、鸡冠坡(1 043.6 米)和姐妹岩(1021米),山上林木繁盛,植被多样,森林和天然草场覆盖率 70%以上,适宜野生动物栖息。这里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区山地气候地带,年均气温在 16.9~17.7 °C 之间,极端高温 35.4~37.7 °C,极端最低气温-7.5~-5.7 °C,无霜期 285~305 天,降雨量1220~1 450 毫米。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光、热、降水都能满足水稻、小麦、玉米及蔬菜水果等作物生长需求。【4】(P)

就自然地理而言,狭义的绕河仅是指一段河流的名称。它是长江水系沅江上游即清水江的重要支流——菜园河的上游。菜园河经明英村新桥寨起往下,经多杰寨直至杨柳河附近汇入清水江。作为河段名称,绕河主要是指流经绕河村的这段河流。它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发源于都匀马场村白果寨一带,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水竹园、木老寨再到河口寨这条河源;另一个源头是发源于瓮桃村珍珠泉及其附近溪水的这条溪流,它向东流经枫香寨后,在河口寨与前者汇合再往下流经龙关塘寨,直至新桥寨之间的这一条河段。因这条河段流经地段河道弯曲、绕弯较多,故名绕河。从人文环境看,绕河两岸分布着龙关塘、新寨、弯子寨、高车寨、苦竹寨、瓢寨、砍夺寨、铜鼓寨、水响寨、湾寨、岔河寨、坡脚寨、野鸡寨、平月寨、屯上寨、丫口寨、独家村、平寨大寨、平寨小寨、狗守寨、上河头寨等21个绕家村寨,故又名绕家河,简称绕河。这些村寨因林木资源比较丰富,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所有民居都用优质杉木修建,每栋民居几乎都是三间开两间进深二层干栏式结构建筑,在功能上分为楼上住人楼下堆放生产生活用具或喂养牲畜,房屋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在这里,绕河不仅仅是指流经这里的一条河流,它的内涵已经扩大为生息在这一片地区的绕家居民以及与当地的物质环境进行互动后创造出来的绕家民族文化生态圈,也可以说绕河就是指绕家民族村寨。都匀绕河是一个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社区环境的特色民族村寨,是都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农村社区。

绕河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独特,犹如世外桃源。在生态区内,幽静的河谷,清澈冰凉的山泉河水,加上两岸相互对峙矗立的高山,地势狭窄蜿蜒,山河景观呈西北向东南走向,是一个长条形山地河谷地带。在这里,绕河村21个自然寨居民因共饮绕河水、同垦绕河谷、都说绕家话而紧密相连。流经境内的绕河长10 多公里,河面宽 5~10 米不等,深潭不多,多数水域水深不超过1米,流水平缓,水质清澈。据水文资料介绍,绕河多年平均流量 4.42立方米/秒,一般干旱年枯水流量0.65立方米/秒,河床平均比降10.40‰。【4】(P)多年来,绕家人就在这条河段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王巩汉《绕河情韵》描绘绕河说:“绕河是一条美丽绝伦的河…在这里山和水是一对世代相伴的恋人,山下是绿油油的庄稼,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林木。绕河两岸紧逼的山势,亲昵地伴随着绕河无休止地迂回延伸。许是因为陪伴它的两岸青山常年叠翠,绕河的大部分河段显得平缓而从容,河水终年清澈、碧绿、深邃、宁静,穿梭游弋的鱼群不时在水面亮闪银光,恍如天穹中点点繁星在摇晃。在水中徜徉的鸭群,有的随波逐流,有的追逐嬉戏,有的扎进水里觅食鱼虾,他们在平如镜面的水面中漾起一圈圈波纹和细密的浪花,使这里的山山水水更有活力,更富生气”。【5】(P)

目前绕河的交通和通信状况现已大为改观。在村内,上至龙关塘寨下至上河头寨之间10多公里远长廊,有一条乡村公路或左或右在绕河两岸交叉穿梭,将绕河各村寨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村外,连接绕河的交通道路主要有三条:其一是从都匀出发经黔南大道到洛邦(花家地)至113老厂区到达绕河平月寨,再从绕河经摆茶村到达坝固社区的道路。这条路的路面已经于 2013年硬化,路面宽4~6 米不等,一般车辆往来便捷,可通中巴、面包车等中小型车,小车从都匀到绕河的时间需要 40 分钟至1个小时。现在每天有6趟中巴(悬挂开往113标志)和2趟面包车,定时从都匀蒙家桥出发至 113 之间往返,面包车则视车上到达绕河客人多少决定是否开到绕河。其二是从都匀出发经黔南大道在全民村路口向右分手再到瓮桃村枫香寨,往前经木老寨到河口寨再沿河进入龙关塘的路线。这条线上,每天有一部中巴车从都匀平惠小区菜场出发到达枫香寨之间往返。若经龙关塘进入绕河的客人多,车主可将线路延伸至河口寨。另外,这条线路从木老寨起往东分岔路经麻江县笔架、琅琊、河坝等地可到麻江县城,这条路是明清时期连接都匀府与麻哈州乃至北上贵阳东出湖广的古驿道的重要组成路段。其三是从都匀出发经黔南大道至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再往东行至明英村新桥寨,可从新桥寨向左折向西北行经乡村公路到绕河的平寨大寨。这条路多年失修,路面坑洼,车辆不易行走。此外,还有一些乡间小路与绕河各寨沟通往来。当然,进出或联系绕河的不仅仅依靠道路出入,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移动、联通、电信等信息公路和电视信号早已架通绕河各寨,供当地村民分享使用。

在建置上,绕河从元末至明代,曾相继隶属都匀安抚司、都匀卫、都匀府管辖;清代隶属都匀府之都匀县坝固场;民国时期都匀县划分为6个区24堡,绕河各寨属于河内东区坝固堡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绕河属于都匀县俗淳乡第5、第6 村;1953年建立平寨乡;1958年与都匀县牛场乡合并建立英雄公社;1959年建立平寨管理区;1962年建立平寨公社;1984年建立绕河乡,下辖红星、五爱和平寨三个村委会。【6】(P)1991年撤绕河乡建制,将红星、五爱、平寨三个村委会划归洛邦镇;2004年都匀市实施小村并大村,红星、五爱和平寨三个村委会合并为绕河村,下辖8个村民组:第一组包括龙关塘、新寨、高车寨、弯子寨和苦竹寨,第二组包括瓢寨、砍夺寨、铜鼓寨和水响寨,第三组包括湾寨和岔河寨,第四组包括坡脚寨、野鸡寨、平月寨和屯上寨,第五组包括丫口寨,第六组包括平寨大寨,第七组包括平寨小寨,第八组包括上河头寨。2009年都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原都匀市洛邦镇划拨给管委会,绕河村建制随洛邦镇隶属于管委会。2014年,都匀经济开发区将洛邦镇、大坪镇、王司镇和坝固镇合并改称匀东镇,绕河村随之隶属于匀东镇洛邦社区。虽然绕河不在都匀经济开发区腹地,但都匀经济开发区在经济上的强势开发,正在触动和辐射绕河村寨的各个方面和每个角落,也必将会改变绕河村多年形成的民族村寨风貌。

都匀绕河有独特的文化生态,它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民族认同——绕家,有自己的家园——绕河,有自己的语言——绕家话,有自己的经济生活——农耕经济,有自己的文化——文学、艺术、音乐、竞技和娱乐,有自己的民族心理——热情、质朴、好客、友善、豪爽,有自己的传统节庆——冬节,有自己的习俗——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有自己的自然崇拜——虎,有自己的致富工具——勤劳,有自己的朋友——苗族、布依族、水族、畲族、仫佬族、汉族,有自己的姓氏——许家、杨家、水家,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家族组织、村委会组织等等,不一而足。都匀绕河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是令人向往和羡慕的地方。

四、建 议

都匀绕河是民族传统村落,其最有价值的是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何传承保护好这个民族村落、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是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都匀绕河村传统村落保护,特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以绕河村等民族村寨为中心,划定和设立该地民族生态保护区。

按照《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规定:对于“居住相对集中,民族、语言相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相同或者相近;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以及民俗相同或者相近;传统文化艺术以及手工工艺技术一脉相承”的区域,可以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7】(P)《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存较完整、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特定区域,可以申请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8】(P203)。都匀绕河村地处都匀匀东镇东部,它紧连都匀、麻江、丹寨和三都四县(市),如果把这里的绕家居民和与之相邻的麻江县以及相距不远的丹寨县和三都县有关民族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这片区域就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相互共存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特色文化村落村寨群,是流经此地的剑江河及其支流将这里的各民族村寨联系起来。这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鲜明的自然生态特点,在较近的区域,紧靠菜园河、绕家河和杨柳河水系的马场村、瓮桃村、幸福村、多杰村、明英村是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寨,而摆茶村、坝固社区则为苗族村寨;在较远的区域,有基长、阳和和奉合的水族村寨;在麻江县与之相邻相近的有畲族、苗族和仫佬族村寨;在丹寨县有苗族村寨;在三都县有水族、苗族和布依族村寨。将这些相邻或相近民族村寨纳入一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开发和保护,呈现多民族文化生态特色,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按:目前这片区域已经拥有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和兴仁镇王家寨村,都匀匀东镇王司社区新场村和洛邦社区绕河村共4个传统村落,其他类似村落有待进行普查和申报)。

建议二:委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组织专家学者对该民族生态保护区进行数据普查,建立该区域文化生态数据库。

关于民族文化生态区数据普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本人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有相关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可由黔南州有关职能部门委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组织专家学者,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有关要求,对上述民族生态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普查,重点对该区域的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防改造和潜在的特色产业进行普查,再根据普查结果建立保护名录和编制保护发展规划。目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设立有民族研究所、民俗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水家学会、侗族学会、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地方民族文化和教育研究中心、民族古籍研究基地等教育资源;在预科部还成立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语言学会和少数民族体育竞技学会等社团组织。有一批专家学者正致力于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完全有能力做好建立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区所需要的数据普查和论证工作。

建议三: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上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作为学院开展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载体。

目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拥有专科教育、民族预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学科和专业学生15000人,2015年2月贵州省民宗委和黔南州政府签订了共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框架协议,协议内容涵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现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正在按照贵州省民宗委和省教育厅的要求申报贵州省第五批民族文化传承单位,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丰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内容。这既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应有的职责,也是履行框架协议的重要平台。将上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基地,既可以拓展本院的办学资源,又可以更好地为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2]184号)[Z]. 2012年12月12日。

[2]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Z].2012年4月16日.

[3]都匀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对都匀市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第 132 号建议的答复.匀族议复[2007]01号)

[4]都匀市史志编纂委员会.都匀市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5]王巩汉.绕河情韵[D].政协都匀市委员会编.都匀民族风情录[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1.

[6]都匀市人民政府.都匀市地名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7]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Z].2002年7月30日.

[8]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Z].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