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一个以水族作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级贫困县,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依托民族文化旅游。水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与许多民族交织聚居,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汉化,且汉化的速度在逐渐加快。本文是在对三都水族地区的中心区和过渡区的实地调查,并对水族老人进行采访以及参考水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水族文化传承出现的危机,并对水族文化的可行性传承与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都;水族;文化传承;旅游文化开发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历来被人们誉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它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东南部,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全县土地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总人口 31.5 万,少数民族占 96.3%,其中水族占 64%。这里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山清水秀,都柳江就是三都的母亲河,两岸树木葱郁,于山之怀抱中时而缓缓地流淌,静若温婉的少女。三都拥有悠久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族风情。原始的生态环境普天难寻,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一、三都县水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一)三都区位的优越性
三都是“贵阳——都匀——三都——榕江——桂林”、“贵阳——都匀——三都——荔波——柳州”、“贵阳——凯里——三都——榕江——桂林”旅游精品线上的一个黄金点,更是贵州南线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线,东部黎从榕,西部荔波小七孔,在大都柳江旅游格局中,三都正好就在这个点上,从荔波去黎平和从黎平去荔波的必经之路,距离贵阳国际机场仅 100 多公里,穿城而过的都柳江是连接两广的重要通道,321 国道从村境内通过,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已完成,三都县城到高速公路出入口和火车站仅十多公里,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区内的基本点都已经有油路到达,县内交通网基本形成。
并且,三都东邻贵州民族风情重镇黔东南,南接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北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相连,是贵州南部荔波综合旅游区中的“两翼”部分。
目前,三都的省内客源地主要是贵阳、都匀及周边的县市,随着“两高”开通,三都成为西南地区通往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门户,珠三角城市群成为三都另一重要客源地。珠三角客源较高的出游率、消费水平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热衷,将随着“两高”的开通,给三都旅游带来实惠和效益,众多游客将会到三都体验水族文化的与众不同。
(二)水族文化独具特色,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
增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是水族文化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离开文化就缺少内涵,文化离开了旅游就没有平台。从现在的旅游业发展来看,作为旅游者,到民族地方旅游,其普通的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感受民族文化艺术与风情;二是欣赏民族的建筑风格;三是品味民族的特色饮食;四是领略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五是购买一些精美的民族旅游产品。
三都具备以下文化特色:
一是三都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尽显水族文化艺术与风情。游客进入三都,能领略到浓郁的水族风情、世界上最长的年节——端节、被称为“东方情人节”的卯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可以尽情地探寻这异域的风情。
二是水族建筑的民族风格。鳞次栉比的水族楼房等形态别致的建筑群,足以满足游客最大的直观感受,让游客盘桓于民族建筑的博物馆中,驻足观赏,驻留消费。
三是水族饮食文化。三都作为水族文化之都,在该县宾馆、酒家、普通农家都可以做出可口美味的水家食品,如:鱼包韭菜、三都烧烤、三都风味酸等,真正让游客在吃、喝中尽领水族韵味,让其陶醉其中。
四是自然风光。三都除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
五是水族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实现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保证,水族具有已开发和可开发的旅游商品,如水族马尾绣、雕刻、铜鼓、手镯等民族工艺产品。
二、水族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传承保护
(一)当前水族文化的现状及其传承的制约因素
1.水族文化符号之——水书
“水书”是水族特有的文化符号。现代文明的冲击,使水书传统生境被迅速破坏,人们普遍认为“水书无用”。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对任何文化要素的理解都意味着——除了其他方面之外——说明它与根本需求的满足之间的功用性联系或直接关系,无论这种需求是基本的,即生理需求,还是衍生的,即文化需求。当一个习惯得不到回报和强化,即不再有用时,它就会被抛弃。”
当一种文化不再有用的时候,它就会被抛弃,水书中呈现的诸多内容已与现代科学知识大相径庭,相互抵触。再加上,水书规定的繁杂的操办程序、众多的禁忌以及费时、费力、费财等诸多弊端,已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水族社会对水书的依赖与需求程度已大大弱化,水书传统生境正在被现代文明涤荡。
另外水书内容虽博大精深,包括了水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民间知识以及民间习俗等广泛的文化元素,但由于“水文字属于一种不成熟的文字,大量内容还借助水书先生口头传授及相关民俗事象支撑配合传承”,而且掌握水文字的仅是水书先生,一般民众均不懂水书,这就加重了水书传承的困难。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使得水书传承遭受重创,大量水书典籍被收缴焚烧,很多水书先生不再从事“水书习俗”活动,以致水书再次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
2.水族文化符号之——民族服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水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及市场经济在水族地区的蓬勃发展,随着城乡人口的相互交流,水族妇女服饰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尤其是当地的水族民众为某生计或外出打工、或在外工作,都已经改穿汉装即大众装,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出生的女青年基本上没有了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水族的男式服饰在我们父辈已经没有了,在平时偶尔看到有爷爷这一代的人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可以说水族的男式服饰已经基本汉化。而水族的女式服饰也正在汉化,把年龄在30岁的作一个分期,30 岁以上的水族妇女一般还持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而30 岁以下的已经很少持有民族服饰了。水族女式服饰在当前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不适应性以及大众服饰的多样性和廉价性,都对做工繁琐价格昂贵的水族服饰造成了重大冲击。
3.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刺绣工艺的代表。现在马尾绣艺人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过去马尾绣被视为家庭富有的象征,而会绣与否则成为评判水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但现在大多数的水族姑娘都不会绣马尾绣,即使会绣,绣出来的服饰等水族工艺品也没有那么精美,甚至不敢拿出来穿戴了。
据实地的调查分析,以马尾绣为代表的水族刺绣工艺面临的传承困难因素包括:(1)传承因素上的制约。水族地区过去多以村寨中技艺高超的老艺人传授马尾绣刺绣工艺或是母女相传,就这样世代相传。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许多技艺高超的老艺人没有传下手艺即辞世,也有的因为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这种工艺,以至到现在能全面掌握马尾绣工艺、具有深厚功底的艺人极少,并且都面临老龄问题。(2)现代化因素的制约。由于现代教育、升学、工作、务工热潮的出现,使得年轻的水族女子极少愿意学习马尾绣这种刺绣工艺,导致了在刺绣工艺上出现了年代上的断层。(3)工业化生产、现代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使民间的刺绣艺人在制作马尾绣时已无利可图,致使更多的水族刺绣艺人宁愿投身于其他行业,而不制作马尾绣手工艺。
总之,水族的文化在现代的社会中已经面临很多挑战,如会说水话的人越来越少、水歌面临失传、风俗文化不再淳朴、宗教文化不断消亡、原生态民族节日文化的淡化、以马尾绣为代表的民族艺术文化面临断层的危机等等。这就是当前水族文化面临的传承危机。
(二)水族文化传承的可行性保护
水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承载着水族文化的水书、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水族文化已成为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水族文化的抢救、挖掘、保护、传承等也成为有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实践告诉我们,仅靠行政手段、经济力量和社会手段等方式传承水族文化的效果是有限的、不持续的,水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建立更有效的传承机制和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保护措施。
1.从学校教育策略方面入手
首先,要在水族地区推广实施双语教学。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具有文化功能,人们学习和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和继承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对水族儿童来说,掌握汉语又不忘记本民族语,既是水族儿童个人生活的需要,也是水族地区发展的需要,还是繁荣水族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实施水汉双语教学,在促进水族儿童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丰富水族学生知识、促进水族儿童发展,可以增强水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使其自觉接受、学习、掌握、传承和创新水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水族地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传承水族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积极在校园内推广水族文化活动。水族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就单艺术这一部分就有水族刺绣、剪纸、雕塑、建筑、服饰、音乐、歌舞等。其中,水族的民间音乐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尤其是民歌,形式多样,可分为双歌、单歌、蔸歌、调歌和诘歌五种。水族的剪纸、刺绣、印染和雕刻等手工艺品,精巧别致。尤其是刺绣工艺,做工精巧,图案美丽,结构完整,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巧夺天工的马尾绣是水族艺术中的精品,水族传统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水族地区的学校完全可以结合水族音乐舞蹈、民歌等进行音乐、舞蹈教育;结合水族剪纸、刺绣等水族传统美术资源开展写字、绘画、美术教育;结合水族传统艺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同时还可以把水族的端节作为主题开展学校艺术节。这样既丰富了艺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实际学习素材,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了水族优秀艺术文化。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保护机制
对水族地区各种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有能力有义务对水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就从学校教育手段而言,学校是有义务开展和实施双语教学和各种以水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但学校还要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实行教学,要完成政府规定的任务。这样学校就只能抓教学,无暇兼顾关于水族文化的传承大计了。另一方面政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大量聘用高学历的非水族教师,这样也使一些学校无法进行双语教学。
所以水族的文化传承大计还是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机制,政府要贯彻落实有关民族文化的教育政策,水族地区的各级部门要认真做好水族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对水族文化教育问题的政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文件,各有关单位要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工作,要求有关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做好这些工作,对做好水族文化保护和水族文化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为了确保水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县政府还应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此外,政府还应该寻求与有关团体单位的合作,建立教育基地和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具有一般教育机构所不具备的特殊教育功能,可以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在水族地区建立若干水族文化博物馆或展览馆,在其中全面汇聚水族传统文化珍品、精品,以保存水族传统文化信息基因,展示水族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和精髓,增强水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自豪感、自信心。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水书文化展览馆的建立,是水族文化研究、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上台阶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成为水族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
3.建立针对性的文化保护传承机制
水族文化富有特色又多姿多彩,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现代化因素的冲击,水族文化的某些细节文化显得比较薄弱,大众式和全面式的保护传承机制对它们是没有多大的传承效果和实际意义的。如水族文字水书和马尾绣刺绣工艺,仅仅靠教育手段和政府的主导是无法完成对其保护传承使命的。因此,在对水族文化的全面保护传承之下,还应该对水族文化之下的一些分支文化进行特别的针对性的保护。比如由政府出经费,由有关方面的学者对水族文化之下的文字、水歌、刺绣工艺等分支文化进行考察研究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传承方式。
4.以宣传扩大传承力度
宣传是除教育以外用来唤醒民众自觉保护传承文化意识的另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也可以说是广义的社会教育中的一种。通过宣传,首先可以促使各级党政部门官员和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从思想上认识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并从行动上切实投入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来,从而制定和落实相关法律与政策,建立起相应的民族教育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宣传可以纠正和消除民族成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误差,发现其独特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一种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的社会风气与环境氛围。此外,大力宣传还有助于促进学者对民族的聚焦关注和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也有助于商人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对“度”的合理把握并注重对文化原生内涵的挖掘、重视与保护。
总而言之,水族文化需要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传承保护,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定位传承,只有做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承,才有可能完成水族文化传承大计,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旅游发展,以助推三都水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更多地惠及文化持有者。
三、都县水族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三都在发展旅游上,要注重把水族文化转化为旅游的看点和游点,即实现文化旅游的开发,力把三都水乡建成可看可游可玩的人间宝地、文化生态旅游新区。
(一)打造具有水族特色的民俗街
建立民俗街和小吃街,既可以提升三都的旅游价值,又可以完善三都县城的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留住外地游客的关键点,因为步行街和小吃街在夜色中更能吸引着旅客。因此三都要打造旅游强县,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三都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就很有必要建立民族特色和民族韵味浓厚的民俗小吃中心区。
目前,三都的民族风情改造刚刚起步,完全可以借鉴荔波和都匀的民族风情改造,可以把某一条街道打造成具有水族韵味的民俗街,如把三都的都江路打造成民俗街,并鼓励那里的商家出售具有三都水族特色的物品,如马尾绣、剪纸、银饰品、其他刺绣等工艺产品,还有水族其他的有特色产品如九迁酒等。
在步行街方面,三都也没有什么特色可言,虽说是步行街,但不靠近商业中心区,那里行人也寥寥无几,不具备步行街应有的商业价值功能。而现在的三都都江路是车行大道,可以在建民俗街的同时把它建设成步行街,因为都江路既靠近三都的商业中心区域,又连接东边的河边路,人流非常多,又靠近三都传统的小吃区,三都的小吃也很有名气,而三都的都江路有一条团结路和它相连接,正好可以建设成小吃街。如果能以都江路为中心建成有民俗街、步行街和小吃街的旅游中心区,再加上河边路,三都就具有了一个可购物、可吃又可玩的民俗景点,这必将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水族县城印象。
(二)着重打造水族节日文化游
水族是历史悠久的农耕民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文化,而水族丰富的节日习俗则体现了水族独特的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凝聚着水族的思想文化精华,领略了水族的节日就等于领略了水族的文化。水族有许多节日,一部分是自己的传统节日,也有和其他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单说水族特有的节日,就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敬霞节等。并且水族的一些节日经过宣传已经具有一定影响,三都也成功举办过“中国·贵州三都水族端节活动”,与多家旅行社达成意向合作协议。端节有“世界最长年”之称、卯节素有“东方情人节”之称,霞节更是有“千年霞节”的称号。针对水族素有的各种节日,应该有计划的打造节日文化庆祝游,把它建成三都旅游的一个精品,以推广三都和水族的旅游品牌。同时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如端节、卯节、民族刺绣大会和赛马城赛马等旅游庆祝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媒介、有创意的借助旅游庆祝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以提高三都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高三都在旅游界的地位。
(三)开发更多的水族村寨文化生态游
三都是全国水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在三都这片土地上留存着许多具有独特水族韵味的水族村寨,目前已经开发了的民族村寨有板告、怎雷、八猫、水各等,但是这些景点在布置上较为分散,且相互之间联动性较差,也存在品牌不突出的问题。因此,三都在打造村寨文化游时应该有重点的开发挖掘更多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强调品牌。例如可以开发三都至荔波这条线(即 206 省道)上的各个点,把它们有机联合起来,206 省道起自三都,途经水龙、中和、三洞、周覃和九阡连至荔波,所过之处旅游景点丰富,计有八猫、巴卯、姑鲁、水龙古墓群、中和瀑布、水族马尾绣之乡——中和、中国马尾绣第一村——搭便村、仙人桥、九阡石板寨、潘新简起义遗址等。针对水族的众多旅游资源,应着力打造以水族原生态村寨文化游为主、以喀斯特山地风光和节日庆祝旅游为辅的乡村旅游品牌,把三都建成集体验、观光、避暑、度假、专项旅游等多元化为一体的三都水族文化生态旅游新区。
(四)开发具有特色的水族旅游商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普通的衣食住行,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去旅游,去陶冶自己的情操,享受异地奇特风光,他们旅游也不仅限于吃喝玩乐,也把购物作为旅游中的一种享受。三都水族水乡有着许多可看可玩的旅游景点,却不能满足游客们的购物的欲望。因此发展旅游不能仅限于发展旅游景点,也要发展相应的旅游副产品。三都水族地区有很多特色产品可开发成旅游产品,如水族堪称一绝的“鱼包韭菜”、水族特产九阡酒等。“鱼包韭菜”可以通过加工和保鲜,延长它的保质期,做成水族的一绝产品,和到北京旅游无不买北京烤鸭、到安徽宿州旅游无不买篱符集烧鸡一样,相信到三都的游客也会买三都特产“鱼包韭菜”。九阡酒清爽可口、晶莹透亮,以色美、香甜而驰名,只是在包装上和宣传上做得不到位,导致在外地的知名度不高,我们可以加强包装和宣传,把九阡酒做细做精做好,以形成旅游副产品的一种精品,供旅客采购。
另外在开发水族地区旅游事业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开发民族生态旅游产品,要注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一批民族旅游产品,突出地方传统文化,如水族特有的马尾绣背带、花围腰、包头帕以及银梳、银钗、银耳环、银手镯、银项圈、银压领、银蝴蝶、银针线筒等等,使游客能观看到造型华美、工艺精湛的民族产品,并将其买下作为水乡旅游的纪念品。同时还可以组织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饰品和旅游用品,如金银首饰、提袋服装、床单围裙和那些印有或刺有风景名胜图案的手帕、提包等小饰品。
(五)加快各地旅游区的基础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
三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各地农村景点交通不便,经常出现晴通雨阻的情况,因此,必须改善农村景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线网络,同时在景区或村寨的道路建设上,一定要注重体现民族生态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生态旅游区住宿设施的开发建设上,必须注意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以不破坏自然景观的美感为前提,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突出自然特色,要与当地的民俗相结合,重点突出民族风格。另外三都是整个三都水族地区旅游的中心点,在现有接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引进一批高星级的商务酒店,以增加和强化旅客总体接待能力。
(六)注重宣传及旅游信息化建设
要塑造旅游地形象,拓展旅游市场,就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要做到:(1)积极参加省市际之间的旅游推介会和展览会,精心设计展品,突出三都旅游品牌特色。(2)加强与各大媒体的联系,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介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水族文化旅游的影响力。(3)加强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免费接纳社会文化界人士来访和采风,以挖掘三都水族地区的自然、历史、民族文化等资源,并通过实物、图片、文艺、书谱和文化展览馆等提高和扩大水族文化的知名度,让乡村融入文化内涵。(4)积极组建民族文化艺术团队,利用各个传统民俗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既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此外,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在网上做宣传是极其重要的。纵观省内外的各大旅游景区,都建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如荔波的联山湾旅游网、同仁的梵净山旅游网等,三都也应该建立自己的旅游网来宣传三都,让外界更多的了解三都。把三都水族地区的各种富有水族特色和韵味的文化、特产、旅游景点等信息传到网站之上,以方便更多的旅客了解三都、了解水族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