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城市依托型
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主要为满足城市居民渴望摆脱快节奏、城市喧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需求,使其在城市近郊享受田园风光、自然风景和简单朴素的农家生活。
城市依托型主要是指“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农家乐”一般位于大中城市近郊,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旅游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到达,主要以浓厚乡土气息和独特自然风光为卖点,往往是以当地农村居民为经营主体,利用自家庭院、良田、鱼塘、农作物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和地方资源为特色,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农家乐”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出现在特大城市的郊区,主要让游客通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品农家茶”“住农家屋”等体验农家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的近郊也开始兴办“农家乐”。目前,城市依托型农家乐有以下类型。① 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② 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四川省泸沽湖的民俗风情农家乐。③ 民居型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④ 休闲娱乐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2.5.2 休闲度假型
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旨在满足现代都市人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利用假日外出使其精神和身体得到放松。为了给旅游者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此类型往往依托优美的自然风景、清新空气、温泉、生态良好的绿色空间,结合独特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 休闲度假村。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② 休闲农庄。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③ 乡村酒店。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
2.5.3 农业观光型
农业观光型乡村旅游是指以优美的乡村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及独特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旅游吸引物,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参观、体验、购物和游玩。它是将观光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有很多,是以龙头企业为经营主体,以农业生态文化和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生产经营形态。它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乡游、果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农业观光型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 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茶园、菜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采茶、赏花,享受田园乐趣。② 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③ 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放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④ 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独特的乡土气息。
2.5.4 文化旅游型
乡村文化旅游是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旅游类型。它有助于深度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它以民俗历史文化气息和乡村的青山绿水为主题,凸显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形成融文化、民间技艺、民俗、节庆活动、乡土气息于一体,兼具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比如,四川省古蔺县的花灯表演。古蔺花灯是自唐朝以来盛行于古蔺县境内的一种民间歌舞,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花灯小品《醉花灯》、花灯歌曲《灯闹永乐》深受当地居民喜爱,作为每年春节和元宵节的传统节目,古蔺花灯在当地人心中占有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食粮的地位。古蔺永乐镇依托花灯特色的民俗舞蹈,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花灯节开幕式后,依托永乐镇千亩柚子、千亩椪柑、万亩甜橙、酱酒园区、环境生态等资源优势,还办有鲜果采摘活动、“百姓大舞台”歌手大赛、垂钓比赛、原生态花灯展演、农特产品和酒业展销活动等。
2.5.5 景区配套型
景区配套型乡村旅游主要依托著名景区,目标顾客是景区的游客,游客在对景区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体验之余,会产生对周围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派生需求。为了满足游客上述需求,产生了景区配套型乡村旅游。景区边缘地带是我国开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地方,景区附近农村居民依托旅游景区游客市场,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种植业,以规模化接待为主,对土地成片开发,开展具有观光、学习、教育等功能的乡村旅游,突出乡村生产生活的民俗旅游活动。把附近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
2.5.6 古村落依托型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中国古村落是指那些已经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的村寨。古村落模式是指以浓厚的古村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落建筑为核心吸引物,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古村古镇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乡村旅游体系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色古香的建筑遗迹等特点受到游客的喜爱。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之间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因此,古村古镇旅游要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既最大限度保持历史文化面貌,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旅游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我国古村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主要以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和安徽省黟县西递村为主。20世纪90年代,在长江三角洲、皖南地区、江西吉安地区开始初步形成古村古镇的保护和开发群。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将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开启了我国古村古镇保护和开发的热潮。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活动,进一步将这种热潮推向高潮。目前,我国的古村古镇群主要分为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等,类型涵盖了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等,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我国现存古村古镇的巨大价值得以通过市场继续体现,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
2.5.7 科普观光型
科普观光型为游客提供了了解现代科技农业的机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和学习农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游客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农业生产为本,以种养产业为核心,重视现有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工一体化、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农业的升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且品质优良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重视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销售量,同时向游客普及现代农业知识。通过创建风景旅游点,既有效推广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良农产品,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高质量的休闲观光场所,有力地提升了农业附加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