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明市的国际地缘经济优势显著
昆明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放的前沿通道。昆明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正在构建的亚洲最长主轴从俄罗斯到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的中间;以深圳为起点、荷兰鹿特丹为终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中间,也就是大通道和大陆桥的交汇点。昆明地处多个国际区域合作的交汇点。
昆明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南北经济走廊的起始点,南北经济走廊由昆明—清莱—曼谷(西部)次级走廊、昆明—河内—海防(中部)次级走廊以及南宁—河内(东部)次级走廊组成。向北延伸,穿越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抵达中国内陆省份;向南延伸,穿越泰国,抵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东盟其他国家。同时,南北经济走廊还被定位为连接东盟与中国贸易的通道。
昆明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起始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为发展主轴,以昆明、曼德勒、达卡、吉大港、加尔各答等经济城市和港口为主要节点,连接覆盖中国云南省及西南地区、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及其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以实现促进次区域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区域经济带。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共同目标,就是要促进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除贫困、和平发展。
昆明是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关键节点,南方丝绸之路是从成都出发经云南出缅甸、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至中亚、西亚,以及从成都出发经云南至东南亚的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昆明在区域国际互联互通方面,具备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水运、电信、能源、人文等八个方面的优势;作为云南省拥有综合资源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昆明呈现出发展首位度、文化多维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社会聚集度在全国居于前列,“五度”加权优势。
2.昆明在国家桥头堡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地缘经济上讲,桥头堡是以欧亚大陆为基本依托,在战略国际通道或大陆桥中具有控制战略资源能力、处于战略安全物流与供应链节点地位的城市或地域。
2011年5月6日,中国政府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 11号),明确提出“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打造昆明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
3.昆明在亚太区域国际一体化多式联运和物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 8号)中明确,将昆明列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2010年12月,昆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支撑。昆明区域性国际交通运输枢纽的特征是以陆路国际通道为主,多式联运物流园区为重点,以及航空、水运组成的区域性国际运输网络中心。
2011年4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昆明的物流系统在云南省物流系统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中国西部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际物流体系中的核心节点,是国际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昆明市物流业发展目标是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物流圈,把昆明建设成为国际陆港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2013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的通知》(发改经贸〔2013〕 1949号)中确定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昆明被纳入其中。
2013年11月7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政府间陆港协定》附件清单中将昆明纳入国际陆港城市,正式确定了昆明在亚太区域国际一体化多式联运和物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4.昆明国际陆港城市的指标体系构成
昆明国际陆港城市的指标体系构成包括:物流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国际物流在物流总增加值的比重、物流园区的产值占物流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国际物流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的比重、国际物流人员占物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国际金融服务占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等。
5.昆明国际陆港城市的空间布局
根据《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昆明国际陆港以晋宁(东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基地、安宁(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基地、呈贡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昆明长水国际空港物流基地、嵩明物流飞地经济区等5大物流基地,与玉溪、楚雄、曲靖等滇中同城物流为核心,实现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要素市场的高效集聚,形成滇中物流共同市场;与瑞丽、磨憨、河口、水富港、富宁港等5个边界口岸(或河港)的物流市场互联互通。规划提出建设腾俊东盟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等10个重点建设项目。
以昆明为核心,滇中城市群为整体,国内、国际通道网络为支撑,客货运输枢纽场站和物流园区为基础, 口岸为重要条件,以大力发展和完善“四网”为主线,建设形成适应国家桥头堡对外开放和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提升昆明区位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网络和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
四网:(1)以昆明铁路枢纽、公路枢纽为中心的国内、国际客货运输网络;(2)以昆明国际机场为枢纽的国内、国际航空运输网;(3)以昆明为核心的滇中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4)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昆明城市和市郊快速交通网。
6.昆明国际陆港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昆明物流与滇中同城市物流的认识不足;
(2)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市场化水平;
(3)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提升民众认知度;
(4)运输与物流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缺乏企业凝聚力;
(5)物流园区建设配套政策不到位;
(6)快递配送体系不健全;
(7)工业物流发展滞后;
(8)物流法规政策滞后,政府执行力需要提升。
7.昆明国际陆港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
西安国际陆港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席平提出的国际陆港理论,主要是基于内陆省份扩大自身发展国际能力、降低成本、获取与海港同等发展资源的需要。
天津港和义乌港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董千里提出的物流集成理论,主要是基于海港的内陆延伸、拓展内陆货源市场、形成产业集聚的需要。
昆明国际陆港建设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刘金鑫提出的陆港地缘经济理论,主要是基于全球化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化方式发展跨境贸易、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化和产业集聚的需要。
刘金鑫从地缘经济理论认识国际陆港,是在内陆国家或内陆省区的国际大通道节点上以及核心城市,按照国际贸易准则设立的物流产业集聚区。一个国家的边界在于其交通运输通道的终点;欧亚大陆桥建设是以国际大通道建设为主(物流通道),桥头堡建设是以国际区域开放合作建设为主(物流节点)。共同的发展思想:互联互通、开放共赢。共同的理论基础:以欧亚大陆为核心、以周边国家和新兴国家为战略依托带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理论。
昆明国际陆港是沿边省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内陆国家对外开放合作、通过区域多式联运发展形成产业集聚的实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